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4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其实林成庭弄出来的元帅府就是过去传统的独立政治体系。

基本上和以往的太平天国是截然不同的,而正是镇胡军的这种改变,才有了林成庭和曾国藩的合作基础。

如果说林成庭继续和石达开一样,继续实行太平天国的毁孔庙,杀文人士绅之类的政策,曾国藩这个儒家官员,湘军着支用传统儒家信仰组建起来的军队是不可能和林成庭的镇胡军有任何合作的。

当双方没有了信仰上的冲突,而又同时面临着太平军这个敌人的时候,而且旁边还有中华军这头猛虎随时都会扑上来的情况下,他们就是开始了逐步的联合。

1856年开始,他们只是达成了互不攻伐的口头上的默契,但是双方合作愉快了后,1857年下半年开始,他们就是开始了对太平军展开联合进攻,以镇胡军进攻赣北九江的太平军、湘军进攻湖北武昌等地的太平军为基调,双方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战略合作。

甚至湘军还特地派出部队拦截了一支原本前往九江增援的太平军,避免了镇胡军在九江城外陷入腹背受敌的情况。

当然了,这种合作只限于高层之间的口头协议,双方的中下层将士甚至普通士兵们肯定是不会知道的,而且这种协议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约束力,不管对于林成庭还是对于曾国藩来说,双方的这种战略上的合作只是权宜之计,至于以后嘛,该怎么打还是怎么打。

然而哪怕是和曾国藩达成了这种口头上的协议,但是旁边的中华军对林成庭所造成的庞大压力依旧是无法摆脱了,为了能够在中华军后续西进的时候争取有一个防御的桥头堡,这是林成庭进攻九江的最主要目的。

他也想过万一中华军提前西进会怎么办,但是他通过多方面得到的消息,他大致上可以肯定,短时间内中华军应该是没有余力大规模西进的。

林成庭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中华军能够往江西、湖广等地派遣探子,他也能够往南京派遣探子啊,而很多军事上的情况根本就不需要探子多么深入去查探,只要搜集一些公开的消息就完全可以推断出来。

比如说林成庭的探子在上海获知,有一队足足有四五十艘大型海船组成的舰队离开了上海前往北方,上头装满了各种物资。

又比如说,扬州那边的探子回报,每日通过京杭大运河,往北运输的中华军补给船队不减反增。

通过这些都可以非常容易的判定,中华军的战略核心依旧是北伐,而且规模还在不断加大。

又比如说每日运往安庆、彭泽等地的补给船队,数量没有增加过,都是保持了一个较低的水平。

仅仅是通过这些补给运输船队的观察,林成庭就能够轻易判断出中华军目前的主要战略方向在那里,短时间内会不会进攻九江。

然而现在,他的探子还没有回报说前往赣北方向的补给船队有多呢,但是中华军这边却是已经能发动了对湖口的进攻,而且来的还不是协防师,而是第四师。

和中华军对抗这么多年,林成庭对中华军内的各部队情况不说全部了解,但是对于特定的几支部队还是相当了解的,比如说一直驻防在彭泽等赣北地区的第四师,从许鹏安这个师长,再到几个团长,甚至部分的营长,林成庭都略知一二。

他非常清楚,第四师乃是中华军在赣北、皖南地区的拳头主力部队,该师倾巢而出绝对不可能是来郊游的,肯定是中华军那边出现了变化。

难道说中华军的北伐已经结束?

还是说北伐没有结束的情况,中华军就大胆的抽调部队西进?他们那里来的这么多部队,那里来的这么多补给?

林成庭想着这些,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同样都是编练新军,咋自己和林哲的差距就那么大呢。

编练新军他也有好几年了,但是训练都好说,然而新式部队的花销实在是太大了,薪饷不说了,光光是军械弹药就不好解决。

这两年盘踞在江西,林成庭也花费了大力气组建了好几个兵器作坊,用于生产火枪火炮,火炮都好说,滑膛炮呢没啥技术难度,顶多就是重量大一些,炮管寿命少一些而已,但是依旧可以打出炮弹。

然而枪支这一快就有些麻烦了,人手他不缺,但是他缺乏大量的机械设备啊,他也尝试过生产线膛步枪,但是手工拉了几支步枪的膛线后他就彻底放弃了,没有机械设备的辅助单靠人工的话,一个月也造不出几支来。

此外,火帽这东西他手底下的兵器作坊也搞不出来,别说是他手底下的手工作坊了,就连清廷的天津机器局现在都没能仿制生产出火帽来,人家天津机器局好歹还是有着一些进口的机械设备呢,而且也有部分洋人技师,他们现在都搞不出来,其他国内的手工作坊就更不要指望了。

所以林成庭手底下的手工作坊和清廷的天津机械局、湖南机械局一样,都是生产燧发枪为主。

让他们大量生产线膛击发步枪有难度,但是要生产燧发枪这种几百年前的老旧货色还是问题不大的。

所以也就造成国内诸多新军里,包括大清陆军、湘军、镇胡军、太平军新军、清廷各地的练军都是以燧发枪为主,另外就是库存的火绳枪了。

然而即便是燧发枪的造价也不便宜啊,尤其还是手工生产!(未完待续。。)u

第三百八十二章 武重文轻

林德机器厂早年生产1856年型米尼步枪的时候,一整套,包括枪支、刺刀、附送子弹、保养配件等,其出厂价大约二十两银子,现在的1858年型林德步枪,一整套的出厂价格是四十二银圆,大约三十两银子左右。︾︾,

然而天津机器局、湖南机器局以及林成庭的兵器作坊是没有所谓出厂价一说,这些都是官办,经费直接官方支付,生产出的军械产品直接交付军队使用。但是按照拨付的经费以及交付的军械产品数量来计算的话,那么天津机器局自产的燧发枪竟然也要将近十四两一支,湖南机器局以及镇胡军兵器作坊的制造成本就更高了。

不过自造虽然不便宜,但是进口更贵,如今整个中国都在打仗,而军火商们历来是最喜欢这种环境的了,基本上都是拼命抬价。早些年进口一支老旧的火帽击发滑膛步枪,比如说1840褐贝斯步枪之类的,价格顶多就十两银子左右,改装为线膛米尼步枪翻新以后,也就是余胜军早年采购1851年型米尼步枪的价格也不过十六两而已。

但是现在,这些老旧的滑膛击发步枪没有二十两银子你根本买不到,至于改造线膛,人家洋人才不管你呢,要么你自己改造,要么直接买新的的线膛步枪,也就是说1853年型恩菲尔德步枪,有印度版,有英国国产版,甚至还有美国版本,当然价格可就贵多了,军火商的开价基本都是四十两起步。

还别嫌贵。现在远东因为中国内战的爆发,军械紧张。大多时候都是有钱都买不到。

至于后装线膛步枪,这玩意你要舍得花钱。同时也能够等上一年两年的到货时间,人家也可以拿出德国人的后装步枪给你。

不过很可惜的是,林成庭就算是想要进口军械也没有渠道,这江西被中华军三面包围,根本就不可能从外部获得这些军械。

所以只能依靠自造!

不管是进口还是自造,但是武装起一支新军,其花费都是相当高昂的,武器薪饷不说了,光光是吃这一项就是让人非常头痛的事。

林成庭在江西两年多。才勉强凑出来两万多新军,但是你看中华军,1856年底造反的时候,余胜军不过一万多,两万人都不到,但是等到1857年初西征南京的时候已经有三四万人。

而到了今天,已经是增加到了十万人以上!

这等扩军速度是林成庭拍马都赶不上的!

中华军之所以这两年扩军速度极快,一方面是其军训部的高效募兵以及军官培训工作,因为中华军的待遇相对这个时代而言普遍偏高。高额的薪饷,能够天天管饱,仅仅是这两点就足以吸引无数贫寒子弟踊跃参军。

而军官方面,中华帝国的强势崛起。以及林哲给予军方将领们偏高的政治以及社会地位,也是吸引了众多学子报考军校,如今中华帝国里拥有贵族头衔的已经有三四十人。然而绝大部分都是军方将领,少部分是皇亲国戚。比如林岚。而文官体系里,拥有贵族头衔的只有毕余同和宋关前两个人而已。

而且中华军待遇丰厚不仅仅针对普通士兵。军官们的薪饷也是普遍偏高,报考进入军校后,尚未毕业领着准尉军校的时候,每月就能够拿上二十圆的补贴。毕业后进入部队服役,授予少尉军衔后,基本薪资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