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其中,不单是只有包括常平司要进行的职务,还有规定了,如果遇上灾年刻意囤积居奇,地方政府可以怎么办。地方政府可以会同常平司,对一些奸商予以惩罚。对于平常时候,则是规定了一些哄抬物价,贩售劣质商品,该如何惩处。
关于税收,户部大致就是如此,此外,还有一部分牵涉到了刑部。部份三司人员,被填充到了刑部,刑部中的比部司。
李忱第一次听过,唐代原来有审计制度的。由刑部的比部司负责,朝廷一切牵涉到钱粮得问题,包括地方财务支出,都会由比部审核。李忱把比部得职能扩大,把抓补逃漏睡得事情,都交给了他们。
本来,照李忱的想法,应该也是户部负责得。可是,犹豫再三,最后还是交给了比部。首先,比部本来就有这个职能,只不过对象扩大到那些商号。
其次,李忱担心,户部会拿着鸡毛当令箭,核定该收多少得,也是你们,负责追逃漏税得,也是你们。
全部都是户部来作,将来的皇帝要是要加税,这等于成了户部变相得加税方法。所以,最后还是交给了比部司,他们得职能,就是追逃漏税,收多少和他们没关系,区分权责,避免滥权。
逃漏税,一旦被抓到了,会面临钜额罚金。这是一定得,但是这世界上不怕死的人很多,李忱不记得那句什么多少利润可以让人怎样,但是他知道,哪怕没多少,人的劣根性,都会驱使他们逃漏税。
哪怕减免在多,除非一毛都不用出,不然,就是会有人逃漏税。对此,李忱实施了几个办法。
第一:老套得举报制度,举报人可以获得逃漏税金额的百分之五十当奖金。百分之五十很多?当然,算是蛮多的。不过,再多也是被抓到的商人出,补缴得税款,权当是捡到得。再者,朝廷抓到逃漏税,最大宗得进项,还是罚款,逃越多罚越重。相比罚款,逃漏税金额就是毛毛雨了。
第二:利用行会。李忱打算强化行会功能,互相监督质量、和逃漏税金额。这方面虽然公平交易法有规定,但是完全靠法律,那真是想都不要响,自然要靠唐代才开始兴起得行会,协助约束。
此外,行会也不光是官方走狗,假如商人还可以被工商司和比部司刁难、勒索,也可以透过行会反应,算是另外一种监督机制。
第三:李忱的锦衣,新成立得部门,大量填充了许多李忱培养出来得孩子。他们是最主要得主力,会透过种种方式,去抓逃漏税。详细,以后有机会再介绍。
第四:地方上也可以接受申诉。虽然地方被免除了收税权利,可是李忱给了他们监督的权利。税,都是那些,假如有滥收、勒索、贪墨不法等行为,除了行会,他们还可以向地方政府投诉。此外,地方政府也有主动稽查得权利。
李忱希望透过这种方式,多管齐下,避免地方税务司一家独大,与取与求。你说,这四种联合,一起威逼老百姓?还有个报纸可以监督。五方联合?拜托这得弄到多天怒人怨,到时候直接逼反,五方一起完蛋。
除了监督,算是拉力的话,另外相反地就是推力。李忱打算给些是奖励,假如每年都规矩纳税,李忱打算给他们一些特权。比方说,贷款,不逃漏税得商号,信用好,需要贷款的时候,利息可以低点,也有优先权。
此外,商行门口,可以挂些特殊装饰物,算是一种荣誉吧。让人家知道,你是绩优商号。商人本人,也可以获得一些特权。
大家都知道,古代有在建筑、穿着方面,都有很多限制。什么人可穿什么等级得衣服,门口可以怎么样,都有限制,最简单的,就是宰相才可以把家里大门,开在街边。其他人一律要开在里坊内。
甚至,李忱本来想让商人子女,也准许出仕。其他几项都被通过了,唯独这项规定,争议极大,甚为这是商人干政得开始。最后,李忱还是暂时搁置了这条规定
李忱让礼部重新制定了规章,规定商人多少年没有被抓到逃漏税,照规定缴纳税款,便可以获得多少优惠。
注意,是多少年,不是多少钱。李忱是奖励遵守规矩,不是藉此敛财。不是你缴纳多少钱,就可以获得这种荣誉,又不是卖荣誉。所以,这个规定被扩及到所有人,包括农夫、工匠,等等。
以上种种条列,都是李忱为了征收工商税做的准备。能有多少效果,不得而知。还有待检验,不过就是符合了李忱说得,收税四原则。
检验?现在就要看地方节度使接不接受了。目前朝廷只在几个地区,试行。说是试行,其实试的是节度使的反应。目前朝廷只打算在大唐控制力比较强的藩镇,进行试验。主要是江南地区。朝廷目前还能对这些地区保有控制权,就先从这里下手。李忱当然不会傻到,全国贸然实行,那根本是自己找人打脸。
此外,还有更重大得改革,关于盐铁酒糖等。
第四百章 酒和糖
大唐酒税,每年朝廷可以收到多少?去年是一百多万贯。这个数字不少了,可是,还不能让李忱满意。
照理说榷酒,应该能收更多钱的,酒只能官卖,应该很赚钱。只是,那是理论上。李忱不是处在深宫不知世事的皇帝,更何况他还卖过酒。知道这其中有多乱。
大唐酒税,各地没个统一得标准。有的地方,就是严格执行专卖。像扬州,淮南节度使抓的比较严,扬州时候,他的酒大部分是从官府经营得酒坊买得。少部份就是从城外,运进来的私酒。只要塞点钱,很多士兵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在徐府更混乱。大小私人酒坊林立,只要给官府足够得钱,他就可以不管你。
大唐除了酒税乱收,没个明确的方式之外,其代表性的是穷疯得朝廷,把酒税摊到了两税里面,随地征收。
这些,在在都不能让李忱满意,他知道,宋代酒税收得不少得。而且也没有像唐代这样,不讲理得,随地征收酒税。在李忱看来,这是一种莫名其妙得收法,理由是,几乎每个人都喝酒,所以摊在地税里面。
这跟看到男人就当强X犯抓起来,是一样的没道理。每个人都喝酒,就把酒都摊在地税,每个男人都有那话儿,都能犯案,所以都该抓起来?不改,简直不能忍受,也不符合税收原则。
他主要是在酒和糖方面动手了。酒和糖,一律由国家接手。其中,糖没什么,大唐目前糖产量还不够多,还有待推广。李忱主要抓的是酒。
盐,他也想改,也有必要改,但是他没有大动,这是税收大头,骤然改动,万一出什么事,他就有得哭。
改进方式,他的打算跟盐法一样,抓住源头就好。首先,他直接成立了公卖局。专卖糖、酒。其中,糖还需要扶持,酒是大宗。
实施办法是,首先贩卖牌照。大城市里面,允许自酿,不过,规定这酒曲,只能跟官府买。为了避免剥削商人,牌照数量不限,价格也不高。主要是控制酒曲。多少酒曲,能酿多少酒,这是有定量得。
你要是卖的数量和所买得酒曲不符,那你不是卖渗水酒,就是没遵守规定,都要重罚,还会吊销牌照,几年内都不得重新申请。
此外,也不是不给其他人活路了,你不买牌照,跟人家有牌照的买酒水就好。老实说,这才是最难抓的,这些小地点太多了。有的根本就没有店,自己到处推销酒水,然后兼卖一些下酒菜。流动性太强。
大的酒店,很容易抓。就是这种小的卖点,不抓嘛,太泛滥,影响税收不说,还容易给人坏榜样。
抓嘛,太费人力成本,不符合收税四原则中的经济原则。而且李忱不想搞得跟明朝税监一样,让税吏成为敲诈勒索百姓得源头。所以,这方面他完全交那些有牌得酒店。不必派出人手去抓了,
没牌照私酿的,酿得少的,还不如跟人家买,酿得多了,同业检举就让他吃不完兜着走,比他派人盯着,效果还好。
大城市大概就这样了,关键是比较偏远地区。上面说了,抓小的很麻烦,偏远地区更麻烦,大城市这些小店抓起来都麻烦了,更何况一些偏远地区。不知道地点,跑死一个月都收不到多少税。
干脆,李忱把这些地方得酒税,给卖掉了。仿照盐法,划分几个地区,每各地区有几张牌照,这几张牌照,统包了当地得酒水。
当地贩卖酒水得,必须跟当地有牌照的购买。不得越界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