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道狂之诗-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如原始人,第一次看见火一样。

“你们如果没有其他事情要干,就跟着一起来。”男人淡淡说:“我上华山,正要一些不相干的人作见证。”他似乎想了一想,又像自言自语地说:“不过其实没有也不打紧。”

王士心第一个重重点头。

他那颗不久前冷却掉的心,此刻仿佛着了火,感到全身血气正在翻滚。他决心,死也要跟着去看。

其他的人想法也一如王士心:他们隐隐感觉到,要是现在拒绝了这机会,将会错过一次别人一生也不可能拥有的经历。他们一个个紧张而兴奋地点头。

能够把四周的人都燃烧起来——这个男人就是具有如此的能量。

骆泰奇这时才终于站起来。他忽然想起了近年武林的传闻——虽然长处山中,华山派还是知道这些轰动的消息……

他的目光,落在那男人的白袍上。

左胸襟处,一个用黑色丝线绣成的图案。圆形的图案,黑白阴阳相交。

这个图案,在山上修道的骆泰奇,每天都会看见。

但从来没有像此刻看见时这般震撼。

太极双鱼图。

大道阵剑堂讲义·其之十三

武林“九大门派”列表(中):

◇华山派◇

由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之弟子、“北七真”之一“广宁子”郝大通于金朝时入山创派,至今已逾三百年历史。创派之初已有传习道家剑术,经过数十代的传承和研究,创编出华山剑法剑阵共四十八套,为当今最悠久而渊博的剑术名家,因此在武林上有“剑宗”的称号,并有著名武谚云:“拳出少林,剑归华山”,可证其不二之地位。

华山既精研剑法,品种自然繁多,从轻灵迅捷到刚猛无俦的剑技都囊括在内;但练到高级处,则专门讲究“以气御剑”,以道家的内丹养气的功法,结合击剑招术,运用呼吸吞吐催动剑劲与剑速。故其发招,往往剑锋未至,所生气劲已先夺势,此为“气剑一如”的最高境界。

华山弟子全为出家的全真道士,通常自入门后,终身不出山门。

著名武技:飞仙九势、大还剑、元亨剑法

◇青城派◇

东汉道人张陵(初代张天师)入四川青城山修道时,已有遗下“雌雄龙虎剑”及“降魔功”等奇功的传说,可知青城武道源流极长。目今之青城派,其历代祖师可上溯三百余年之久。

青城派武功经过多年提炼,渐渐专注研习剑术之道,拳术等法已经旁落到次要位置,因而亦有人直接称青城派为“青城剑派”。青城剑法入门讲究快速准确,以攻止攻,抢险截击;至大成后,则追求以无匹剑势震慑对手,其招术反璞归真,变化不繁。青城剑独步四川一省,故有“巴蜀无双一的美称。

著名武技:雌雄龙虎剑、水云剑、风火剑

◇崆峒派◇

创派于甘肃平凉崆峒山,其源流极远,秦汉古辞书《尔雅》已有“空同之人武”的记载。今之崆峒派武道,为历代入山修练之儒、释、道三教人士的武术合流形成,并参详西域外族武斗的法门,于一百六十余年前,由祖师飞云子集大成,开山立派。

崆峒武术以繁杂见称,刀枪剑棍拳腿等皆有习练,冷门及奇门兵器亦格外多,钩、铲、鞭、刺、铁扇、飞爪、风火轮、判官笔等都收入。其目的是要修练到随时手拿一物皆可为伤人之器;单一兵器能够发挥异种的打法;器械法与拳法又可互换或夹杂运用,以混合变化的花法迷惑敌人,诡秘莫测。

著名武技:八大绝

第四章华山论剑

“气剑一如”

这面高挂在“紫气东来堂”正面横梁上的金漆牌匾,每一个字都相当于人身及腰的高度,远比青城剑派“归元堂”那块已被焚毁的“巴蜀无双”牌匾更要巨大。

——当然。天下论剑,以华山为尊。

华山派的总本部,乃是位于华山西峰东坡之下的“镇岳宫”。此宫正殿之前,有一座水色苍翠的玉井,自唐代开始已有各种神妙传说,并建了一座“玉井楼”,本为游人和修道者的名胜。后来华山派选了这片福地,在楼后建成宫殿,作为修练的总坛,已然禁绝闲杂外人。

华山派道人,既修全真内丹的道术,也练武道剑法。“镇岳宫”里最雄伟的建筑,自然是正面的大殿“华庙”,内里供奉“西岳大帝”的神像,气势非凡,足堪与武当派“遇真宫”的“真仙殿”相比。

可是要数华山武道的总坛,则是位于宫殿东首的“紫气东来堂”,为华山剑派领导层主理事务之重地,亦是华山最精锐的“道传弟子”修习剑术的道场。

与青城派“归元堂”一样,“紫气东来堂”其中一面墙壁,也排列悬挂着许多木制的名牌,正是门派领袖和高级弟子的列名,其数量却比青城派多了一倍以上——华山派人才鼎盛,本代能登堂入室成为“道传弟子”的,至今共有四十四人之众。

四十四人的名牌里,排在最顶的十个,格外明显地跟下面三十四个隔了开来。此十名年资和修为最高的弟子,合称“华山十威仪”,已具有代教师范的资格,是未来华山派的接班栋梁。

此刻“紫气东来堂”内,身为“十威仪”之一的杨泰岚,在那铺成了八卦图案的石地板上,不安地踱来踱去。

跟全体华山弟子一样,杨泰岚腰间已经佩了剑。

从“见性馆”逃出的三个小道士,早就奔回来“镇岳宫”报信。此刻从这“紫气东来堂”的正门外,一直延伸到“镇岳宫”的大门,每隔不足十步就有带剑的华山弟子守备着。气氛之凝重,乃华山派三百年来所未有。

一身道袍的杨泰岚年纪未足四十,身高手长,步履敏捷。以武艺论,他绝对是当代弟子头五位以内,但常常败在性情太过急躁。

“你就别走来走去啦。”同是“十威仪”之一的张泰朗皱着眉说。他只是安坐在椅子,把长剑横放膝腿上,未有显得太过忧虑。在他左旁,“十威仪”的首席、当今华山派大弟子司马泰元,就更在座上闭目,双手交结成印放在丹田处,似正在入定。

“武当派的事情,看来是真的……”杨泰岚没再踱步,却还是双手交互捏着指节。

“可是……”另一边较年轻的“十威仪”之一宋泰猷说:“不久前才听闻他们上青城和峨嵋的事。怎么这么快又来了这里?”

宋泰猷这话,引起堂内各弟子交头接耳。

大师兄司马泰元没有睁眼,却开口说:“事情是怎么样的,不一会儿后就分晓了。你们急什么呢?”

他的声音并不特别响亮,却令众师弟都安静了下来。司马泰元不论那稳重的脸容和低沉雄浑的语声,都隐隐透着华山下一代领袖的风范。

“我们是华山派。”司马泰元又说。“没有应付不了的敌人。可是别乱了心。心乃气之舵,气为剑之缰。心乱,剑就乱了。”

这本是华山剑道的最基本。众师弟听了,都有些惭愧。

这时几个人从后室进入大堂。司马泰元等弟子马上起立,肃然行礼。

进来的,自然是墙上的名牌比“华山十威仪”排得更高的人。

首先出现是四位“宗字辈”师叔:黄宗玄、赵宗琛及成宗智、成宗信兄弟,为当今华山“四炼师”。“炼师”名号仅次于掌门,原本是道教的称呼,在华山剑派里则相当于师范护法——地位和武当派的副掌门相若。

再来是两位华山派硕果仅存的“祥字辈”长老,金祥仁和李祥生。两人俱已七十多岁,剑技武功早就大不如前,但论辈份是当代众弟子的太师叔,自然德高望重。

两人跟下面的徒子徒孙一样,手里提着长剑。既有外敌来犯,他们一样要加入对抗——一天是华山剑士,直至咽气那一刻都还是。

最后一个进入大堂的,自然就是当今华山剑派掌门刘宗悟。

刘宗悟那堂堂身躯,穿着一袭深紫色法衣道袍,头戴方巾,五绺长须甚是潇洒,仪表不凡。可是鼻梁处却有一道横过的刃口伤疤,又比寻常一个炼丹修法的道长,多了一份强悍如鹰狼的气势。

刘宗悟道号“应物子”,武林中外号“九现神剑”,上任华山掌门霄宇真人①的嫡传大弟子,身份地位和武功传承,正统得不能再正统。

“注①:华山派里只有掌门人在过世后,才获得追封“真人”称号。”

刘宗悟身旁尚有一名年轻道士,双手捧着华山掌门专用佩剑“羽客剑”,紧紧跟随。那长剑的镂银护手与柄首,造形呈翔鹤形状,柄部木色深黑,乃是年代久远的不凡之物。

刘宗悟走到“紫气东来堂”的正座交椅前,先等两位师叔就座了,自己才坐下来。他的四名“炼师”师弟亦逐一排次坐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