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 月3 日,大本营结束了在“山崖城堡”的生活。撤离前,根据希特勒的命令,整个“山崖城堡”区域被列为“文物保护对象”:每个房间和每扇门上的名牌都应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作者周围的人们看到大本营的第一个驻地正在开始变成德国的纪念地,颇感不快。但人们心里也非常明白,在法国所取得巨大胜利,主要不是归功于希特勒和他的军事工作班子。西线作战精神上的倡导者、时任军长的曼施泰因将军写道:“在德国西线攻势的初期行动中”,他“基本被挤到一个旁观者的地位”。胜利的真正获得者陆军总参谋部也受到希特勒的压抑。
  大本营新的营地,设在比利时南部一个名为布吕利一德佩什的小村庄。当国防处的大部军官乘飞机在这里着陆时,一大批托特组织的工人正在忙于最后一批工程:希特勒个个掩蔽部、花园,以及一条用砂砾铺设的道路,在“内部区域”还有一个小喷泉。在希特勒到达后的两小时,这个老百姓已经撤离的地方,冷寂无声,似乎变得渺无人迹。仓库设在乡村校舍;临时木板房被当作国防处的办公室。国防处军官们的宿营地则设在离希特勒较远的村子里。陆军总司令部将其大本营设在离希特勒数里远的地方。
  到这次战局结束前的短短的时间里,作者曾亲耳聆听了希特勒和戈林在乡村的一块场地上进行的一次令人难忘的谈话。谈话的起因和内容是英国空军轰炸德国城市居民区一事,这在当时,第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戈林大话连篇,说什么他早就对敌人的这种冒险公开发出过警告,敌人的活动不会持久,它立即会遭到“十倍”炸弹的报复。希特勒立刻表示坚决反对。他认为,英国人这样作很可能是由于英国领导人在敦刻尔克的压力下、一时失去冷静;也许是由于英国的轰炸机缺乏瞄准设备,或是由于英国人投弹手操作不熟练,才致使他们攻击平民百性。总之,他认为无论如何要等一段时间再采取相应措施。这一立场,德国曾在30 年代进行的国际谈判中采取过,在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空中突击前,又一次得到证实。
  如果说指挥参谋部在希特勒与戈林——他们总是谈论空军的事的这种谈话中间——只是充当旁听人,那么到了6 月中旬,却突如其来地受领一项任务,即准备与法国签订停火协定。在法国提出媾和要求之后,希特勒便于6月17 日动身前往慕尼黑与墨索里尼进行会谈,行前没有就准备工作交代任何方针。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不得不多方征求意见,除了1918 年11 月贡比涅的协约国的有关规定可作借鉴外,无法找到更好的依据。6 月19 日希特勒从慕尼黑回来后,情况才发生变化。他象在慕尼黑对意大利人一样提出将保持最大克制作为基本原则。他认为,停战无论如何不会受到威胁,因此,法国不可能重新采取敌对行动。现在要着手进行的,是在将来的停战协定中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匆忙原因之外,由于上述这种对法国的估计不足,使德国没有在法属北非采取充分的安全措施——这是违反意大利人的愿望的,这一疏忽为尔后的严重后果埋下了祸根。6 月21 日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一天。在这一天也维护了法国代表的尊严。此后,大本营人员各奔东西。希特勒由两个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连服役的战友陪同,在当年法国的战场中进行了一次旅行。此外,在一个初夏的清晨,希特勒还秘密地在一个法国通的引导下,观赏了巴黎的建筑和名胜古迹。而此时,他再次放弃了他长期构思的,在法国首都举行一次大规模阅兵式的计划——以象征性地表示战争将要继续进行下去。其原因是戈林不想担负空中安全的责任——这是在那些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日子里出现的不详之兆,国防处的几位军官也借这一机会,到敦刻尔克地区作了一次参观旅行。
  经希特勒的允许,陆军总司令部将其驻地迁往枫丹白露。自6 月25 日,大本营的各个小组先后向北部黑森林一个战前就已准备就绪的掩体群——代号“圣诞树山”——集中。希特勒在回柏林之前,之所以选中这一地点作短暂停留,主要是为了由此出发去参观法国马奇诺防线这一伟大杰作。国防处的成员工作和居住在黑森林附近的客栈里。希特勒还特别为此发布了一项指示,对于店主所遭受的生意亏损,要照价赔偿。这些都照此办理了。
  第三章西方与东方之间
  由于与法国停战而带来的心醉神迷很快逝去了,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军官们日益感到,现实与他们设想当中的富有计划性的总参谋部工作越来越不一致。人们很清楚、“围困”大不列颠岛的作战还要继续进行。早在6 月中旬,有关命令就已签发。据此,陆军兵力将减少到120 个师,被减编下来的全部部队和装备,都用来协助海军和空军,对欧洲唯一剩下来的敌人英国作战但是,鉴于力量单薄的海军,以及攻击力量一直有限的空军——正如其在敦刻尔克所表现的那样,能否单靠这一计划就能取得胜利并带来和平?这是不是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一个唯一中断“工作班子”状态的契机?能不能借此机会打破一切都等待希特勒点头。而代之以更多的按自己的思想去进行战争的局面?作者认为,在这种形势下,将英勇绝伦、久经考验的军种陆军闲置一旁,是完全不正确的!
  然而向何方去,打击谁,才能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在欧洲大陆上,从直布罗陀海滨向北望去,已经没有敌人。出于多种考虑,北非被划为地中海的边缘地区,井作为意大利盟国的具有特殊权益之地。正象人们认为的那样,在德国彻底战胜法国和英国陆军之后,不大可能再向意大利交付较大的作战任务。多数人所期望的目标、最强有力的解决方案是:在英国登陆这个目标已日益临近了。早在几周之前,在敦刻尔克的日子里。国防处的参谋们就曾围坐在罗德特农庄的壁炉旁谈论过,是不是当时应即刻横渡海峡,对英国人实施追击为上策,法国的半壁河山是否应听任法国自己管理。这种思想只是由当时的热情所致,但很快便烟消云散了。现在,这种思想又重新浮现在脑海里;并同时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即目前是否已经坐失良机。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一直没有提到日程上来。
  国防处长携带几份粗略草拟的方案,由他的黑森林客店,来到I 号宿营地的掩体群。然而,他在这里却遭到其上司从未有过的冷遇。约德尔从不喜欢看见他的参谋部提出超出所制定的作战方针的建议。此时,他似乎处于极其复杂的内心冲突之中。也许他想的与其参谋部完全一样,只是现在不想说。因为前不久,雷德尔海军大将向希特勒提出这一问题时,希特勒对此几乎不感兴趣,随便搪塞过去。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民的这种拒绝态度使瓦利蒙特费解。返回途中,他猜想,约德尔也许是出于政治动机。接着,瓦利蒙特去找大本营的外交部的代表。外交部代表极其保留告诉他,现正以外交手段试探伦敦的态度,将来也许会使以军事手段对付英国成为多余之举。但这一信息也没有从军事上对德国最高领导正处于僵局的问题给予满意的解释。在人们心里不由地出现了一种象意大利外长齐亚诺伯爵前不久在慕尼墨与希特勒会晤后,以尖刻的笔调所描写的那种印象:“希特勒现在好比一个把赌本输得精尤的赌徒,他相离开赌桌,不愿再冒一点风险了。”
  国防处的军官们没有放弃努力。这一次,他们查明,陆军总参谋部再次与他们站在一边。此外,他们还深信他们会得到海军总司令部的支持。第一步,只是他们努力的间接结果,他们于6 月28 日促成国防军统帅部签署了一道命令。据此命令,“各通讯单位应利用一切途径”,制造假象,使敌人相信,德军将准备在爱尔兰实施登陆,以此加强对英国的“围困”。
  在此期间,约德尔为阐明他的观点而继续奔走。在国防军统帅抵达“圣诞树山”的当天,约德尔便向希特勒呈送了一份他对形势的判断。
  约德尔考虑到希特勒曾拒绝雷德尔建议这一事实,以及正在进行的对英国的外交试探,他把在英国的登陆仅看成是“最后的手段”。这位指挥参谋部参谋长认为,德国战胜英国只是个时间问题。因此,德国应该也能够选择一条既不冒险又能保存实力的上策。他进言希特勒,德国应首先以占优势的空军力量,消灭英国皇家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