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臣-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朱厚沉默起来。
“既然是礼部的意思,诸位大学士也没有异议,而这杨维聪的才学的确不错,皇上也不妨采纳大臣们的提议。”张信微笑道。
“那好吧。”朱厚在心里权衡轻重之后,觉得也不应该为这点小事操心,勉强忍下烦躁的情绪,继续说道:“榜眼是陆,探花是……。”
“探花是费懋中。”皇帝金口一开那就不能变动了,张信忙微笑接话说道:“皇上觉得如何?”
“费懋中?”朱厚疑惑的看向张信,礼部呈上来的探花名单不是他啊,忽然醒悟过来道:“就是费宏的从子费懋中?”
“不错,这样安排想必礼部的各位大臣应该没有异议吧。”张信笑道:“费懋中无论是才学还是人品,都是上上之选,点为探花也未尝不可。”
张信摆明是睁眼说瞎话,张信从来没有费懋中的本人,怎么可能知道费懋中长得什么样,而且连人都不知道,怎么可能了解对方的人品,只不过张信在王府时,听到袁宗皋提及过费宏有这个儿子,刚才看到名单的时候,这才想起来,既然皇帝不满意礼部制定的名单,那做小小的改动,想必朝廷大臣应该没有意见的,况且费宏在朝中的关系还在,皇帝已经派人召他回朝,朝中大臣肯定不愿意凭白得罪人。
“张侍读言之有理。”朱厚露出笑容,提笔在圣旨上按序写起名字来。然后吩咐礼部官员前来领取由皇帝钦定好的第一甲状元、榜眼、探花和二甲前七名的人选,礼部官员按照皇帝给地名单,填写大小金榜,待一切就绪之后,公布天下。
待名单公布出来之后,贡生们纷纷松了一口气,不不怪他们紧张。而是这次科举历时实在是太长了,会试结束之后他们等了一年多。幸好成为贡生之后,朝廷养着他们。不然有些贫困的学子早就支持不下去,身无分文沿街乞讨的可能性不大,但三餐无续的情形还是普遍存在的。
经历一年多的殿试在朝廷举办琼林宴之后,正式宣告结束,三甲共三百三十名进士。分别是一甲三名、二甲一百一十名、三甲二百一十七名,但这些新科进士并不能就此松懈起来,因为后面的日子还长得很呢。
明代科举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等为翰林院庶吉士。取得翰林院地预备资格,三等则委以地方基层官吏或其他职务,能够直接进入翰林院的,肯定是殿试名列前茅之人,而想成为庶吉士却还要经过一次考试,那就是朝考。
翰林院地庶吉士的录取要综合复试、殿试和朝考三次考试地成绩,而以朝考成绩为主,一般说来,殿试二甲、复试、朝考一等肯定可以录取。而且朝考成绩同时也是进士授官的依据。所以说进士们当然要继续努力。
在这最后的考试结束之后,进士们有的进翰林院磨练文笔。待再过二三年提升职位,有的直接就要去基层实战锻炼,运气好地话被上级看中,十几二十年升为知县知府,所以说虽同为进士,但日后的前途却各异,有的日后能入阁参预机务,有的只有在地方为官为吏。
进士们日后的前途张信可没有空理会,忙完殿试地事情之后,张信恢复平静的日子,每天到翰林院混日子,有时皇帝召见就应付一下,轮到沐休之日,要么在京城里闲逛,要么就是到袁宗皋府上拜访。
袁宗皋如今已经正式成为文渊阁大学士,身份虽然不同,但两人的情宜还在,袁宗皋对张信的到访欢迎无比,在京城能与自己说得上话的,也只有张信了,其他人要么是趋炎附势之辈,要么就是下属官员前来办事求情的,这让袁宗皋感到非常的不耐。
“子诚,若你当日进京参加科举,那么今年的琼林宴定有你的身影。”袁宗皋身为内阁学士,当然要参加琼林宴,鼓励新科进士们以后要努力奋斗。
“袁先生,好好地你又扯这个做什么。”张信无奈道:“承蒙皇上恩典,如今我已经身为翰林院侍读,还有什么不满足地。”
“子诚,想必你也知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进内阁。”袁宗皋抚须叹道:“虽然你已经是翰林侍读,但始终不是正经仕途,日后皇上想提拔你入阁,必遭廷臣的反对。”
“先生,你想得也太远了吧,入阁拜相之事,我从来没有奢望过。”张信微笑道。
“子诚,听我一言。”袁宗皋轻声说道:“我虽然年事已高,但这心里却非常明白,皇上如此看重你,日后肯定有召你入阁地意思,到时……。”
“袁先生,日后的事情谁能料到,莫要把话扯远了。”张信淡淡笑道,心里承认袁宗皋的话非常有道理,不过那应该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自己现在的年龄才十八岁,现在说入阁实在是为时过早。
“说的也是,子诚你实在是太过年轻了,若是你再长二十岁,那我现在的位置可能就是你的了。”袁宗皋玩味的笑道:“若真是这样,恐怕皇上的心里也会开心许多。”
“袁先生,不是喝醉了吧,怎么说起胡话来。”张信惊讶说道。
“子诚,并非是我胡言,我人老心可不糊涂,虽然我身为内阁大学士,可是在朝中根本无法帮皇上分忧解难。”袁宗皋心明眼亮,当年知道朝廷如今是什么样的形式,君臣之间的小摩擦显而易见,日后肯定越演越烈,而自己虽然有心为皇上效力,可惜根基威信都不能与其他内阁大臣相比,典型的有心无力。
“袁先生放心,皇上也知道先生的难处,从来没有责怪过您。”张信安慰说道。
“那是皇上仁慈,但我心里却过意不去啊。”袁宗皋想起皇帝的大恩,心情变得沮丧之极,食君之禄,却不能忠君之事,袁宗皋常常自责不已。
“袁先生不用担心,以后慢慢会好起来的。”安慰几句,张信意识到继续这个题目只会徒增袁宗皋忧伤的情绪,连忙询问道:“袁先生,听说先朝的奸臣钱宁,已经被刑部官员处决,这是不是真的。”
这件事在京城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张信不可能不清楚,只不过借故引开话题而已,免得袁宗皋再继续愁闷下去。
“确有其事,钱宁及其子钱永安、养子钱杰等十一人,已并斩于市。”听到张信的询问,袁宗皋勉强振奋精神,侃侃述说起朝中的事情来。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边防
 更新时间:2009…6…19 11:39:10 本章字数:5736
正德十六年六月,夏末的天气骄阳似火,幸好这里是北方,若是在南方的湖广,闷热的空气会使人更加难受,朱厚最近心情不错,即位一个多月来,从来文武百官的态度之中,他可以清楚了解知道,大部分官员已经对自己的登基已经没有任何的抵触情绪,慢慢的变得心悦臣服起来。
从朱厚的表现来看,百官认为他有做为一个明君的潜质,所以朝中的大臣平时总是不露违声色的教授朱厚一些治理国家的道理,希望有助于朱厚的成长,主要表现在举行经筵的时候。
经筵是一项非常隆重的学术活动,举办经筵的前一天,皇帝要沐浴、参拜孔子牌位,经筵当日,皇帝御文华殿,升座,听讲官“进讲”,讲官通常由大学士担任,而朝中的几位大学士在这天,纷纷把自己的治国理念讲述出来,希望可以影响皇帝听从他们的政策,大学士们除了讲述《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等精典原文之外,还可以联系朝政实际,大发议论,希望可以得到皇帝的认同。
说实话朱厚不怎么喜欢听经筵讲课,因为除了袁宗皋,其他几个大学士在讲课的时候,总是能把话题扯到兴王尊号的问题上,不停的在朱厚的耳边叨念着,朱厚不耐烦的同时也觉得非常的恼火,但也不好在这个时候发作,免得让人觉得自己不尊圣贤。
可以说百官对皇帝在兴王尊号问题上的态度不满意之外,其余的感觉非常不错。务正学、亲正人、清言路、治宦官,礼遇朝臣,百官们还有什么不满意地。
经筵之外,还有“日讲”,日讲出席者少,讲官六人。听者只有皇帝,讲官荣幸地与皇上共据一桌,只讲典籍原文,不联系实际。
紫禁城乾清宫内,朱厚认真的听着由翰林院顾鼎臣讲述自己对儒家典籍见解,不时询问几句迷惑不解的地方,由顾鼎臣作解答。
“顾卿家所言甚是。朕明白了。”朱厚淡淡说道:“今日的讲课到此为止吧,顾卿家辛苦了。”
顾鼎臣明白皇帝的性子就是这样,喜怒不形于色,性格好像非常冷淡。对待臣子从来都是持居高临下的态度,特别是近来,皇帝身上地威势越来越重,现在能从皇帝口中听到一句幸苦,顾鼎臣心里都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启禀皇上,张侍读已在殿外候旨。”还没有等顾鼎臣起来告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