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物,特别是农村的鸡、鸭、小猫、小狗、小猪等非常喜爱。《尔雅‘释鸟》“鸢鸟醜,其飞也翔。”《诗经‘小雅》“匪鹑匪鸢,翰飞戾天。”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茑。”在古僰国这片土地上,至今都还流传着一个老鹰再生的故事,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但老鹰的高寿取决于必须经历一次“脱胎换骨”般的经历。据说当老鹰活到40岁左右时,它无比锋利的爪子已经老化了,平时靠爪子捕食物也就比较困难了,更为严重的是它的尖利的长长的嘴,长得来又长又弯,呆板而不灵活,羽毛也变得越来越厚,翅膀也越来越沉重,飞翔都十分费劲。这时老鹰就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慢慢地等待死去,另一种选择是经过一百五十天左右的“痛苦再生”过程,能够再增加30年以上的寿命。如果作后一种选择,它必须费尽全力飞到一个很高的山顶上(必须是人和走兽都不能到的地方),筑巢于悬崖之上。开始每天用喙啄击坚硬的岩石,直到把老喙全部啄脱,耐心地等待新喙长出来。之后,老鹰就用它新长出来的喙把脚指甲一根一根的拔掉,当新的脚指甲长出后,老鹰再用它们把身上老化沉重的羽毛再一根一根的拔掉。从开始用喙啄击坚硬的岩石到新羽毛的长出来,其间要经历换喙、换脚指甲、换羽毛这样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后,老鹰又可以在万里高空展翅飞翔了。通过这次脱胎换骨后,老鹰的寿命可再添30年左右。从而达到七十高寿的寿命。老鹰顽强拼搏,凤凰涅槃般的不屈不尧的精神深为僰人敬仰,挑战人生、挑战命运、挑战生命、挑战极限的品质是僰人英雄崇拜的榜样,当人生什么时候感觉不能承受生命之重时,就学习学习老鹰精神吧。
由于僰人处于艰苦危险的环境,常常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所以临危不惧,顽强拼搏就成了僰人的一种理想追求。他们希望整个僰人群体都具有这样的老鹰精神。作为鸟的老鹰被僰人不断神化,于是有了僰人的始祖母西王母的侍女死后化为翱翔矫健的老鹰,常年累月驰骋在古僰侯国的上空,俯瞰着,荫佑着她的世代子孙,并且把沉重的棺材运上了陡峭的岩崖。这些象征性传说故事。
僰人对他们自己的图腾充满敬畏,顶礼膜拜。禁杀、禁捕,禁止触摸,禁止妇女挨近图腾,不准直呼图腾的名讳,图腾死了要说睡着了,要进行安葬。僰人的族规就明确规定:“打猎不能打老鹰。”很多祭祀、婚丧等场合都要用稻草扎一只老鹰,并为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后来成为了一种游戏了。僰人的神位上也时有画老鹰图案的。僰人的悬棺头上要钉上一块象征老鹰展翅飞翔的木板做成的饰物,民间又叫火焰板,其实是僰人的图腾崇拜,用于放在棺材头上镇压邪魔鬼怪。总之,僰人视老鹰为一种精神象征(图腾),也像汉民族视龙为图腾一样,充满美好地向往。只是汉人崇敬龙,但常常“叶公好龙”,不知僰人中是否也会发生“僰公好鹰”的丑态?我想不会,因为僰人不像“叶公”那么虚伪。
第二节祖先崇拜
僰人认为自己的祖先不仅生前是开天辟地的大英雄,死后魂灵不灭,并时时注视和荫佑着自己的子孙。祖先的魂灵安乐,后人就兴旺发达。僰人流传在民间的风水术数,其主要内容就是为死去的人选择风水宝地,使死人的魂灵有一个好的居所,从而在另一个世界快乐强盛,才能更好地关怀后辈人。推测僰人的悬棺葬与石棺葬的葬俗意识也就是祖先崇拜(参见本书第八章《僰人的风水文化习俗》)。并相信死去的人比活着的人本事更大,既可以为后人造福,又可以给后人带来灾难。因此,先人的灵魂就成了僰人怀念与祈求的对象,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祖先进行祭奠、膜拜。如果死去的人是一位英雄,或者对部族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那么他(她)死后的灵魂就有可能成为部族的主宰者,成为广大民众敬仰和拥戴的神。
僰人对祖先的崇拜,主要反映在丧葬和祭祀这两个方面。在与汉人交往中也吸收了一些中原佛教的知识,他们把活人生活的世界叫“阳间”,把死人生活的世界叫“阴间”。人死了不是死了,而是到“阴间”去生活。所以僰人把死者生前用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品以及死者生前个别的喜爱之物(如:情物),一并放到棺中随葬,以此表示对死者的孝敬。随葬品的习俗在很多民族的民俗中都有,但是今天生活在川南一带的汉民族是没有这个习俗的。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本书曾提到僰人融入当地其他民族的可能)。推测可能是给避嫌统治者怀疑自己是僰人后裔而故意随汉人葬俗,省去了被抓把柄的环节。其次很可能跟明末清初历史上那场声势浩大的“湖广填四川”移民移俗有关。除了随葬外,僰人还要按时进行祭奠,所谓的按时主要是指死者的生日、死日、葬日,还有祭祖节、过僰年等等。要在死者的葬处敬献野花、纸钱香烛、山果等供奉祭品,目的在于求得祖先魂灵不断保佑自己,使活着的人生活得更加美好。
僰人的杀生祭祖习俗包括牲畜和人牲两种。牲畜主要是杀牛、杀羊、杀猪、杀狗、杀鸡等。不同的仪式杀不同的牲畜,比如杀狗就必须在特殊的个别仪式才能杀。人牲是一种愚昧而残暴的方式。人牲就是把人杀来祭祀先祖。一般都是对于先祖犯下了大罪的人,传说僰人内部泄露战争秘密的人、害死父母的人和与比自己辈份高和低的男人发生两性关系的女子,一旦查证属实,部族就要召开杀祭大会,祷告祖先,进行公开正法。据专家研究,至今珙县洛表镇麻糖坝还有几幅人牲祭祀的岩画见证着时代的沧桑和历史的悲哀。
到了汉朝以后,僰人的祖先崇拜又不断和王权至上的观念结合在一起了。兴文县、珙县一带在“十年浩劫”之前还保存有多处龙君三圣庙,那龙君三圣又是那三圣呢?那不是简单的大龙王、二龙王、三龙王。而是为了躲避中原朝庭的追查,对外假装建龙王庙保佑一方风调雨顺,而庙内供奉的是僰人的三位大英雄。从这个习俗也可以推断出僰人的后裔其实在民间并未完全绝迹,如果真是“僰人消亡”了,那明清、民国末年建的僰人三圣庙(龙君三圣庙)又怎么解释呢?
第三节多神崇拜
在僰人生活的童年时期,一是由于生存环境异常恶劣,二是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的生产生活之中。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每天都见到的日月星辰、刮风下雨、日出日落给他们带来了困惑不解;而大地上的动植物的兴衰、山川狭谷的奇形怪状,河流的自然干涸、改道,他们都觉得非常神奇。面对山洪暴发、冰雹、干旱、泥石流、崩山垮岩等自然灾害束手无策,只能祈望这些灾害不要降临到自己身上,也祈盼有神能管住这些“妖魔”,因此僰人大多对天、地、山、岩、河流诸神顶礼膜拜。
一、日月崇拜。对日月的崇拜也不只僰人才有。《山海经》上说:“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程登吉著《幼学琼林》:“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阳之象。”把太阳说成一切阳性事物的宗主,月亮是一切阴性事物的象征。太阳可以给人们带来温暖和炙热,可以让草木繁茂,也可以让植物枯萎。太阳带给人类的祸福,对于偏居一偶的僰人来说是神秘莫测的。于是自然而然慢慢地对太阳产生了敬畏的心里。于是对太阳进行祭拜。他们在年祭、山祭时往往要同时立上太阳的牌位,用纸剪成太阳的图形,进行祭拜。在驱邪降鬼时要悬挂太阳图形,供奉太阳牌位。巫师念咒语其中有两句把太阳的法力抬得特别高。即:“再你雪山(雪山:喻妖魔鬼怪)高万丈,太阳一照化长江。”除此之外,僰人创作的大量的太阳的故事流传在民间。僰人作为财富和权力象征的铜鼓的正中就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图案。僰人手工绘制的太阳图形广泛存在于岩画、壁画、石棺外墙,残存建筑遗址上,可见僰人对太阳的崇敬程度。
在僰人的民间神话中,称太阳为“东皇太乙君”,称月亮为“花蕊仙姑”。说太阳和月亮是两夫妻,太阳是丈夫,月亮是妻子。太阳白天出勤,月亮夜里值班,很难在一起过夫妻生活,只有每个月的十五、三十两天才能有短暂的时间团聚。但由于太阳的身体很强壮,月亮的生育能力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