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备的直升机超过了三百架。即便把主要的国民警卫队师算上,每个师也有两百来架直升机。
如此强大的垂直空运能力,使得美军在作战行动中有了更多的选择。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刚刚结束的突出部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美军能在一天之内从通辽杀到敖汉旗,挺进两百多公里,主要就归功于美军的垂直突击。地面部队进攻之前,美军就依靠强大的垂直突击能力,控制了沿途的主要制高点与村镇,将交通线两侧的防御范围扩大到五公里之上,从而使在该地区活动的游击队无法有效阻击美军。
可以说,如果无法火速进军,美军就不可能顺利打下敖汉旗,战役结果将截然不同。
当然,垂直突击也不是万能的。
因为直升机的运载能力非常有限,即便像CH47这样的大型直升机,也最多只能运送装甲车辆,无法运送主战装备。在较为开阔的战场上,美军很难依靠轻型部队挡住中**队的装甲部队,也就使垂直突击丧失了意义。所以在绝大部分时候,美国陆军的垂直空运都用在了运送作战物资上,而不是用来运送作战部队。
只不过,到了喀喇沁旗,这一情况就不一样了。
占领这一战略要地之后,美军没有继续推进,而是着手组建防御阵地。
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在主力部队跟不上来的情况下,美军无法继续进攻,只能以守代攻。
也就是说,等到罗耀武在十一月底组织起游击队发起反击,在十二月底做出攻打喀喇沁旗的决定时,美军已经在该地构筑起了较为完善的防御工事。因为美军在防御作战中主要依靠空中支援与炮火支援,所以不需要太多的装甲力量,只要能够为前线部队提供补给,就能让部队守住阵地。
更重要的是,在喀喇沁旗,美军不用担心遭到中**队装甲部队的攻击。
原因很简单,当地的复杂地形让装甲部队毫无用武之地。
用步兵攻打构筑完善的美军阵地,显然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美军的垂直空运能力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甚至可以说,只要美军的空运没有被切断,守在喀喇沁旗的美军就不会被击败。
罗耀武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法子。
主力部队还在后方休整,并且在等待补充的主战装备,为开春后的决战做准备。能够派上去的只有游击队,以及少量新编集团军的作战部队。更重要的是,喀喇沁旗距离赤峰也就百来公里,根本没有穿插空间,也就很难切断美军的空运通道,甚至很难对往返与赤峰与喀喇沁旗的直升机群构成重大威胁。
受此种种因素影响,攻打喀喇沁旗一定是一场代价惨重的战斗!
第一百六十章 游击战争
一直以来,都有人将喀喇沁旗战役当成抗战史上的重大战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依照这些人的观点,喀喇沁旗战役是第一场以游击队为主的战役,也是游击队在正面战场上做出重大贡献的战役,从此改变了游击队在这场战争中的地位,使之从之前并不受重视的非正规军变成了具有与正规军同等地位的民间抗战组织。
毫无疑问,这些都有夸大其词的嫌疑。
不可否认,在攻打喀喇沁旗的战斗中,游击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遭受了不可低估的损失。
战役前期,因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指挥,参与作战行动的三支游击队先后投入了上万名官兵,在付出了伤亡数千人的惨重代价之后,却没能取得任何突破。归根结底,还是与游击队本身的素质有关,即游击队并不擅长大规模会战。
这一局面持续到二零一四年一月中旬,在罗耀武将从邻近的新编集团军抽调了一个步兵师前去协助游击队,并且由正规军统一指挥参战的游击队之后才有所改观,并且在一月十八日取得重大突破,攻占了喀喇沁旗南面的四十家子与西面的大牛群,将美军的防御范围压缩了将近一半。
当然,不能因此说,这是正规军的功劳。
在此期间,充当主力的仍然是游击队,正规军只是起到了一语道破的作用,其主要意义就是将游击队组织了起来,使得进攻更有章法,而不是蛮干。
到了战役后期,随着罗耀武投入第二个步兵师,正规军才成为主力。
实际上,即便在一月下旬到二月上旬的总攻阶段,游击队的兵力仍然是正规军的两倍以上。当时参与围攻喀喇沁旗作战行动的游击队已经达到六支,总兵力在三万左右,而正规军只有大约一万五千人。
毫无疑问,罗耀武在这个时候投入的兵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喀喇沁旗的守军。
当时,守在喀喇沁旗的美军名义上是一个国民警卫队师,实际上只有大约两个旅,总兵力不会超过五千。
因为美军的防御阵地遭到压缩,兵力密度大大提高,防线强度也大大增强,所以在拥有九倍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中**队仍然没有能够打开胜利之门。
直到二月八日,随着游击队开始袭击以赤峰为中心、方圆一百公里范围内的美军巡逻队与美军据点,局面才发生了转变。
此时,美军正在为开春后攻打承德做准备,所以部署在赤峰的美军多达六个师。
如此众多的部队,需要足够多的营地,部署范围也足够巨大,因此给游击队留下了足够多的突破口。
为了稳住赤峰,美军不得不收缩防线,调整外围防御部署。
结果就是,在二月十一日,罗耀武亲自指挥的一个步兵师突破了美军设在喀喇沁旗北面的防线,攻占了牛家营子,并且在当地部署了三个防空营。
对于美军的直升机群来说,这三个防空营具有致命威胁。
随着空运被切断,美军守住喀喇沁旗的希望破灭了。
打到二月十七日,虽然美军努力开辟了两条新的空运线路,但是中**队已经突破了喀喇沁旗的防线。
从这一天开始,美军逐步撤出喀喇沁旗。
到二月二十一日,除了留下来断后的一个步兵营之外,美军部署在喀喇沁旗的作战部队全部撤回赤峰。
从这一系列的作战行动看得出来,游击队发挥了重大作用,却不是决定性的作用。
真正使中**队取胜的,还是插入敌后的那个步兵师,特别是随同行动的三个防空营。
当然,谁也不能否认游击队在此次战役中做出的重大贡献。
事实上,正是喀喇沁旗战役,让罗耀武一手组建的敌后游击队正式登上了正面抗战的大舞台,并且获得了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在此之后,游击队在抗战战场上的贡献越来越大,因此产生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
如果要给出一个评价的话,游击队的政治诉求的影响最为重大。
组建敌后游击队的时候,罗耀武并没下放统治权,即游击队只是军事组织,不具有行政管辖权,而且得在作战行动上听从上级指挥。
在东北军退入关内之前,这一政策得到了严格执行。
问题是,随着东北军退入关内,失去了对关外地区的控制能力,罗耀武的这一政策就没有存在的基础了。
更重要的是,依照美国与日本的密谋,在美日联军占领东北地区之后,将由日本占领军组建军事政权,即对整个东北占领区进行军事管制。而日本当局的主要政策就是在占领区成立临时性的伪政权,并且由这些临时性的伪政权负责地方治安工作。
毫无疑问,日军的政策对游击队的行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虽然东北民众的抗战积极性非常高昂,但是绝大部分民众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生存问题。
在东北战场上,游击队侵掠到了不少物资,可是从根本上讲,游击队扎根民间,不但不能为民众提供生活保障,在很大的程度上还需要占领区内的民众提供支持。
受此影响,如果不能成立与伪政权对抗的政治性组织,游击队就将失去存在的基础。
到了二零一三年底,随着美台联军在东南战场上取得突破,特别是在开辟了南方战场之后,台湾当局不得不默认了美国在东北采取的政策,并且与日本进行接触,就接管由日军成立的伪政权进行谈判。
虽然谈判进展并不顺利,主要就是谁来做主的问题。不管怎么说,在东北战场上,台军没有任何功劳可言,台湾当局甚至一直没有承认日军在东北战场上的合法性,所以要想让日本当局交出行政管辖权,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但是这个问题肯定会得到解决,特别是在美国的积极斡旋下,最终很有可能以某种妥协的方式达成一致。比如由日军成立的伪政权承认台湾当局为中国的中央政权,并且在名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