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如果我们试图为一小群远古祖先们描绘一幅生活图景,其具体年月是在人类发明衣物,或其他的遮羞庇体的物件之前很久很久,很显然,他们的样子与这个星球上所有的动物都有着巨大的不同。他们的身体是裸露的,头上、肩背上散落着大片如同刷子一般纠结的毛发,只需要看上一眼,就能辨识出这是那个刚刚学会用后腿行走的崭新物种。这或许是标明一个物种的奇怪的方式,但值得说明的是,在猿类和猴子当中,每当一个新的种属出现,它最为独特的地方往往就是毛发的分布以及形态,便于把它们与其他的种属区分开来。举凡头顶的毛发、鬃毛、鬓角、胡须、触须、身体某个部位毛发呈现出的明亮色块……毛发的很多方面都可以作为新物种彰显其特别之处的招牌。灵长类动物是主要依靠视觉的生物,正因如此,显著的视觉信号就成为了区别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的最快速、最高效的方式。
第二章 头发(2)
在原始状态下,我们人类的远祖以其裸露的身体和长长的头发为标志,即使隔着很远的距离也能够被轻易地辨别出来,不会与他们毛发遍体的远亲们相混淆。倘若离得稍微近上一些,就能够很容易地区分他们的性别了,男性的脸上毛发较多,女性的脸上就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了。
当然了,人类毛发的形态和分布并不仅仅是为了便于区分种属和性别,随着人类逐步由他们的非洲故乡蔓延开去,他们被迫适应并融入不同的环境,这些新的人类开始产生越来越多的差异,把他们最初的“模型”日益抛在后面。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走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区分出了不同的人种。由于要在酷热、干燥的沙漠,或者温暖适度的环境,或者冰封雪冻的北方努力求生存,人类的身体必须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而一旦某些适合于外界气候条件的调整终于形成,那么继续保有这一特征就变得非常重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同种族的人群之间必须尽可能地保持距离,而要尽量避免混血繁衍,不同种族之间就需要在进化的过程中努力形成外在的显著差异。最简便快速的区别方式就是人类头发形态的改变,细软如同羊毛一般的头发,略为卷曲的头发,波浪式的头发,直发,金发……各种不同色泽、不同样式的头发很快就成为了区分的标志,界定着一个人类族群与其他人类族群之间的不同。
这个过程显然从一开始就进行得非常快,伴随着人类在地球上散布的范围越来越广,人类的族群也越分越多,人类很快就成为一个包含着很多族群的物种大家庭——热带人类,沙漠人类,温带人类,极地人类,以及其他更细小的划分。人类的不同头发样式只是分化过程的第一步,它标志着分化过程的开始,但在分化还没有走得更远之际,人类的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随着智力的拓展,人类的迁徙能力强大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人们发明了船只,驯服了野马并开始骑乘它们,人们发明了轮式交通工具,造出了马车,人们制造了火车和汽车,修建了铁路和高速公路,后来又发明了飞机,人类族群的藩篱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早已被打破,这使得人种之间的差异在进化的最初级阶段就已经接近停滞。事实上在分化的道路上,总共只有两方面的改变得以形成,一方面的改变纯粹是为了适应温度和湿度的差异,这包括不同人种之间皮肤色素沉着的不同,单位面积的皮肤上汗腺的分布密度,以及类似的其他一些特征;另一方面的改变就是不同人种之间最显著的外在标志——他们头发的分布和样态。
现代的人类已经用不着通过身体的进化来适应环境气候了,人体的进化机能实际上已再无用武之地。我们早已学会了通过各种方式征服环境,用衣物,用篝火,用集中供暖,用制冷剂,用空调……人种之间的残存的差异早就变得不再重要,以往作为人种界定机制的头发方面的差别,曾经为更好地区分不同的人类族群做出过巨大贡献,如今却成为过时的废物,因为人类需要的不是保持人种之间的隔离,而是全世界人类的大融合。随着人类的不断融合,早晚会有那么一天,过去那些用来区分不同人类族群的标志将被彻底湮灭,尽管我们需要记取它们存在的价值,理解它们存在的意义。如果我们仍然固执地认为,头发上的差别就是为了把各个人类族群隔开,那就大错特错了,它们虽然表面看来非常显著,但实际上它们只是一些琐碎的、无足轻重的外在特征,它们的本质就是如此。
让我们回归主题,继续探讨女性的头发。很显然,她们长长的头发和光洁的脸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如果说,像我们刚才探讨过的,人类女性的头上生长着那么长的头发,最初就是为了提供视觉方面的辨识之利,那么我们也就不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在过去的悠远岁月中,女性的头发会引起那么多的关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女性的纤纤发丝,时而被炫耀,时而被隐藏,时而被剪短,时而被修整,烫弯、拉直、盘上去、放下来、染色、焗黑……人类修饰头发的方法恨不得有上千种,而头发对于女性也着实是意味良多,它可以是女性最荣耀的拥有,也可能触犯最严厉的宗教禁忌,女性身体的其他任何部位都不会像头发这样,因文化差异的存在而闪现出千姿百态的风貌。
在仔细解释这些具体的差异之前,有必要先来对头发本身多一些了解。每个人类的脑瓜上大约生长着十万根头发,金发人种的头发较细,作为补偿,他们的头发数量相应地就会略高于平均数,大约为十四万根,深色皮肤的人种大约有十万八千根头发,红头发的人发质最粗糙,数量也仅在九万根左右。
一般来说,每根头发的生长期为六年,随后它就进入了三个月的休眠阶段,之后就会脱落。在任何时候,人类总有90%左右的头发处在生长状态,另外10%处于休眠阶段。在人类的一生当中,平均每个发根会陆续长出十二根头发。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人类没有季节性的换毛,我们头发的厚度一年四季都是相同的。
平均下来每根头发一年能生长十三厘米,具体到健康的年轻人,其头发的生长速度可以达到每年十八厘米。因此,对年轻人来说,如果不对头发加以修剪,他们的每根头发在脱落之前都能长到一米多长,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其他灵长类动物所能达到的极限,是名副其实的只属于人类的特征之一。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头发(3)
偶尔也会有例外的情形出现,少数人的头发在六年的生长期之后没有休眠和脱落,而是继续地长下去,它们就那样长啊长的,有些能长到一人高。更有甚者,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有的女子的头发长得更长,能够被它的主人踩在脚底下。曾经有个美国的年轻女子,拥有长度超过四米的秀发,但与来自中国的世界纪录保持者相比,这位美国妞的成绩就算不得什么了,中国的那位姑娘头发长度接近五米。看起来在人类的遗传基因中,似乎还是注入了某种让头发持续生长的动力,在个别情况下这种动力甚至会失控,从而导致一些人拥有了非常非常长的头发。
虽然不是每个人的头发都能长到那么长,但有一件事情还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既然拥有数量那么庞大的头发,惯于搞发明创造的人类当然不会坐视,他们很快就尝试着在头发的形状和样式上玩开了花样。通过发掘出土的一些非常古老的女性雕像,我们能够确信,关于修饰头发的种种尝试至少在两万年前就已经开始。有不少来自石器时代的雕像,能够被清楚地区分出发型,而且很显然,他们的发型是有意设计的,比如说,有些人物的雕像,他们的头发是集中扎在脑后垂落下来的,而有的人物雕像还额外编了一条小辫子,俏皮地垂落在右边的肩膀上。
如果去向那些古老的岁月中探寻,我们就会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占据主流地位的发型是怎样缓慢地发生改变的,而每一种发型又都明显地带有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随着职业美容沙龙的大量涌现,再加上全球通讯系统在推波助澜,发型的更改速度被显著地提升了。
如今到了二十一世纪,几乎到处都充满了强有力的流行因素,单一主题一统天下的情况已经荡然无存。张扬个性成了社会的主流,成为每个人的努力目标,展示在人们面前的各种发型比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