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名,应该享受“玺”的待遇,得用玉石不能自降身份用金银。《老子》说“上善若水”,道门崇尚水德,水色黑,所以要找个黑色的玉石,墨玉墨底的和田玉挺不错,正好李宇鹏带来一块,够大够纯够通透,不用另找了。这样的材料是天价,李宇鹏倒真是舍得。
筹备组的主要成员中,董京舜和戴崇明、明遥、无讼等都是老熟人,清华和清实来自青牛观是他亲师兄,而李宇鹏远来是客,还“神交已久”,这几天劳心又劳力的,徐清风自然要先去见他。为方便李宇鹏工作,筹备组跟培训中心协调后把他安排在小招待所,清华打着徐清风的牌子从南州大学艺术学院借来的电动工具在一楼最靠外的房间摆开,不至于开工后吵到太多人,李宇鹏睡觉的地方在隔壁。筹备组的其他人原来住在裙楼,后来粉丝会那边来了许多家长,暂时没住满也闹得慌,干脆都搬到小招待所,条件差不多,有**的食堂,不用跟那帮孩子和家长混在一块,开小灶也方便。当然,董京舜等人都住在三楼四楼,有意无意地离李宇鹏远点。
按照马金龙说的地方找过去,一进走廊徐清风就发现李宇鹏的门前设了两道岗,四个执勤的战士全都荷枪实弹的,走到近前还发现房门特意换过了,换成厚厚的防盗门,想必后窗少不了会焊上铁条,捂得够严实的。可能考虑到光印材本身就是重宝,而且要是出现意外不仅是刑事案件,还会上升到政治高度,战区这边宁可多费点劲。把武晶晶发的粉丝会代表证给卫兵看表明自己身份,明知道他就是传说中的清风道长,一道岗的卫兵还是没有直接放行,让二道岗的卫兵按门铃请李宇鹏出来辨认。
“徐真人,久仰,久仰!”李宇鹏几乎跑着出迎,没到跟前就向徐清风行礼问好。五十多岁的样子,个子挺高挺壮实,圆脸大眼睛,不知是跑的激动的还是本就如此,脸色很红润。但仔细一看,同是艺术大师,李宇鹏的形象比徐清风差得太多。一身玄袍倒是挺干净,也没多少褶,但两只袖子都挽着,还一只高一只低。发髻梳得很整齐,但胡子不知多长时间没刮了,而且络腮胡很重,钢针似的一根根立着,活脱脱杀猪出身的三将军,把他往张飞庙一摆,用不着换装就可当真神显灵,谁能想得到这家伙其实是个艺术大师。
徐清风想自己什么时候成“真人”了,稍一琢磨意识到他以后可是宗师来着,外面的人不能再管他叫“清风道长”了,“清风道友”道门中没人有资格叫,也就关系特别密切的师门长辈和同辈师兄弟可以直呼其名,其他的都得以“真人”相称。便打个哈哈说:“李道兄,久仰了!不过现在叫真人早了点。”
“不早,不早,等不了几天的事。”李宇鹏做个手势请徐清风进屋,自己稍弯着腰微侧身在前面引路,姿态放得很低,但一进屋就稳不住了,搓着手身体扭啊扭的期期艾艾地说道:“徐真人,琉虬那边是不是进献了一块天外陨石?”
“天外陨石?嗯,有这回事,让清华师兄拿到白云观先在那放着了,没带过来。”徐清风有点理解李宇鹏的急切,他们天铲殿是拜陨石的,自然对同是陨石的“日之神石”感兴趣,何况这俩玩意一个会发热一个能放电都是奇物。
“带过来就好了!”李宇鹏挺失望,解释说极品的墨玉墨底和田玉虽然罕见,还是有一些,终究是凡物,不太配得上徐清风的身份,“自然符宗”,比天高、与道齐,就算找个凡物也得是传国玉玺那样、和氏璧那种档次,独一无二才行。他倒是想过从“天铲”上敲一块,那虽然是他们天铲殿的神物,给徐清风这“自然符宗”治印却没问题,还能沾点光捡些“从龙之德”,可惜“天铲”的材质不适合治印。李宇鹏研究过“日之神石”的照片,形状和大小都合用,颜色很正分布很均匀,要是硬度之类的也达到要求,就是徐清风那宗师印的最佳材料。
“我怀疑那东西有辐射,刻印——不合适吧。”徐清风有句话没好意思说,他其实想拿这印当私章用的。
“有辐射才好呢!作为法器,像这种有天然杀伤力的事打灯笼都找不着,咱们可以说这是凡眼看不见的神光,神光一照,阴邪灰飞烟灭。”李宇鹏说得很神棍。又说作为宗师的印信,实际上“信”的功用远大于“印”,不是宣布重大事项或者任命大派掌教,哪用得着加盖宗师印?平时高高供起来别天天拿着就行,大不了特制几块含铅玻璃,用那挡一下,就算有辐射也伤不着谁。(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三十七章 打造神器
听李宇鹏说着,徐清风觉得这家伙的道士当得好像比他正宗,他一直不知道宗师印还有这么多讲究,原以为无非是个特别的私章,最多还有一部分勋章的作用,有这就可以证明他“自然符宗”的身份已被原道诸派承认。 想想也是,李宇鹏当了多少年道士,而他才从事这个职业多久另外也是术业有专攻,毕竟人家天铲殿就是玩印章的。此时徐清风不由走了神,想起之前了解到的天铲殿的种种。“雷火炼殿”是不是受天铲启发无从考据,天铲殿的历史比武当派早却是肯定的,别说武当派,天铲一脉形成的时候连张道陵的祖宗张良都还没混出头,加上天铲殿地处深山从来没被战乱波及过,传承一直没断,底蕴自然丰厚。
天铲殿内部的资料说他们原先是“九黎”的神庙之一,蚩尤败于黄帝后荒废蚩尤是“九黎”的大酋长,按照胜者封神败者为魔的原则,蚩尤常常被抹黑成大魔王,这应该是当地旅游管理部门把天铲殿跟上古魔神扯上关系的缘由。神庙虽废,天铲却搬不走毁不掉,后来与“九黎”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三苗”寻来,在原址上重建,天铲成为“三苗”的神物,再后来大舜“迁三苗于三危”,再次荒废。秦朝年间,有方士进入武当山发现天铲殿的断垣残壁,稍作修葺暂时住了下来,雷雨天见到天铲的异象“悟道”,之后收徒传道逐渐形成天铲一脉。天铲殿保存了许多秦代竹简,内容大多与天铲一脉的传承有关。有关机构经碳十四测定确认过竹简的年代。所以天铲一脉传自秦代是可以确定的。至于是自此发端还是从其他地方迁来不重要。说起来天铲殿是正正宗宗的原道,诸派中历史比他们长的并不多,比如洪河女神崇拜虽然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形成相对完整的宗教体系却晚至东汉末年大致和张道陵同一个时代,而且和白云观一样经历过许多次战乱,传承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徐清风突然不吭声了,目光也没有焦点好像心不在焉,李宇鹏以为对他有意见。误解他舍不得那块墨玉,故意借口用琉虬人送的陨石代替,用嘴解释不清,干脆直接行动,说道:“徐真人,你的宗师印已经大体完成,就差刻字了,稍等下我拿给你看,什么地方不满意我马上改。”跑进里屋捧出一个巨大的锦盒,放在茶几上一脸庄重地打开。
“果然够大”传国玉玺“方四寸”。厚度远没有那么多,“阳平治都功印”中最大的一枚。印面比传国玉玺稍大,但厚度不到一寸。李宇鹏拿出来的这枚印章如果按照秦代的尺寸,印体长宽高都将近六寸,印纽还有四寸,总高度一尺有余,份量绝对超过三十斤,这么大的家伙往人脑袋上一砸天然杀伤力巨大无比。随身携带是别指望了,看样子只能供起来,用印时还得找个孔武有力的,司云飞那小细胳膊都不一定能拿得动。吸了口冷气,徐清风有点牙疼的感觉,掐着眉心说道:“李道兄,这也太大了吧”
“是大了点,稍微大了点。”李宇鹏有些不好意思地干笑着说道,“分成两半小了点,想想想想大就大吧,大有大的好处。”
“分成两半小了”徐清风想这家伙怎么死脑筋呢,分成两半嫌小,你不能切三分之二下来不过也是,这么大块没一点瑕疵的墨玉别说见了,以前听都没听说过,天地灵物,无价之宝啊谁都不忍心把它切开,更不用说李宇鹏这种“石痴”。只是这东西太贵重了,和李宇鹏又是素昧平生,徐清风觉得自己受不起,哪怕他是事实上的掌教“号令众山”,宗师印也不完全是他个人的,某种意义上是原道诸派凝聚力的象征。好在现在字还没刻上去,大可改作他用,刻完了再磨掉刻别的,就有些不合适了,至少不吉利,于是说到:“李道兄,只刻四个字,布满印面的话,那字是不是也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