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良大夫此言差矣,我军断叛军粮道,对长孙国亦有大利,其若攻我,便是狼心狗肺恩将仇报。三十五万叛军可将其杀得丢盔弃甲,我咸军数十万大军焉不能令他闻风丧胆。
至于卫国,四王并驾,焉知卫王不会坐山观虎斗,谁胜谁负这还不一目了然吗。”
“哼,你倒是掐算的精准。可我军借你水军,又有何好处呢,总不能白白借你等去与叛军厮杀吧,我公良氏总要向我王有个说的过去的交代。”
“这好办,据我军所获消息,德康郡有军粮约六百万石,民仓七五十余万石,可供应三百万人一年之需,或一千万人四月赈灾急用。我军若是尽取德康全军,便分两百万石粮给贵军,若不能,则分所得粮草之两成,二位意下如何。”
“咸军取了德康,那思水江以西及南北十余郡上千万百姓吃什么,日后发生饥荒,咸国就不怕被千夫所指为天下唾弃。”公良修义正言辞,全然将数日前密谋烧毁德康粮草一事抛之脑后。
赵安陵却不以为然,平静说道:
“如若叛军降我咸国,我王一定不会介意再多纳数郡,哪怕再多几百万张嘴,我王也一定想方设法养活饥民,这不劳二位费心。”
公良义闻讯,神色故作不满:
“听赵先生意思,咸王的胃口不止想吞五郡!”
“圣意何想,我等臣子不便揣测。但志王想必不止想吞四郡吧,如果我军拿下了德康,千岁、龙渊两军粮草减半,势必西退过江,届时志军可顺利南下,挥师西进,再夺数郡并非难事。
但如若拿不下德康,战事短则相持一年,长则两三年。届时咸军可拿下甘府、上关,而志军充其量拿下四郡。到那时,各国诸侯与叛军粮草耗尽,便只能罢战再等数年,甚至十年,如此反反复复久拖不决,哪日黑巾趁机离间诸侯投靠他国来攻你我,届时会是什么情形,二位应该知道。”
“赵先生所言虽句句在理,但兹事体大,还请容本帅细细想来。这几日就请赵先生在瑶曲小住几日,待本帅与诸将商议之后,再做决断,赵先生意下如何。”
“如此也好,但愿公良大帅早做决断,以免误了战机,在下告辞了。”
“那就请赵先生先东厢暂歇,来人,引赵先生去东厢。”
“诺!”
待护兵引赵安陵等人离去,公良义沉下了脸面不快说道:
“这赵安陵绝非等闲呐,百里燕有其相助,咸国日后必有入主中原之日。”
“咸国如今大势已成,极难撼动。若不能与之为善,日后必为其所侵。孩儿以为,德康郡这件事上,于我有大利,不应掣肘咸军。至于胜负如何,可暂观其行。退一步而言,即便咸军败了,我军亦可得趁咸军分散叛军力量,南下攻掠。于情于理,对我军都极为有利。”
“是啊……那你可知在此事上,赵安陵定是如此算计你我父子,正是因为于我军有大利,故而你我父子才不会回绝他。而且还拿德康郡粮草为诱饵,我等还不能不答应。一步被人算计,步步被人算计,着实令人被动,此事虽可以答应,但决不能如此便宜了百里燕。”
公良义发兵至今,军粮供应一直不畅,用于赈灾的粮草由志王派遣的官员负责发放,并不经由公良军转手,想要虚报截留,私下囤粮积攒力量,根本无从谈起。
赵安陵此时白送来两百万石粮草,无疑天上砸下馅饼,捡,明账上不是自己的,不捡,更不是自己的。
于是仔细拿捏了分寸,公良修晚上将赵安陵约到了北门城楼内吃酒。闻着熟悉的酒香,赵安陵府中酒虫大作,他道:
“公良大夫,此酒应是益草堂所酿的溢香醉吧。”
“哦,赵先生何以见得?”
“此酒赵某常饮,岂能不知,这可是最好的酒啊。不过,今晚请在下前来,不单单只为饮酒吧。”
“赵先生才智过人,今日在堂上所提之事,应是你与永兴侯精心算计的吧。”
赵安陵笑而不语,只顾着饮酒吃肉。观其脸色没有否认,公良修继续说道:
“那好吧,你我打开天窗说亮话,德康的粮草我父亲希望获其四成,不能再少了。”
“未免太多了吧。”赵安陵正色道。
“那你们吃下五郡之地,是否也太多了!”
“在下有说过要吃下五郡之地吗?”
赵安陵反问,公良修翻了一眼,收敛其方才悦色,严词说道:
“百里燕打下德康,难道还想吐出来不成。”
“地归地,粮归粮,两者何干。”
“赵先生,开战之前,我王可只答应你们四郡之地,如今你们吞了五郡,土地比之咸国加了一倍还多,若无我志国默许,你们焉能轻易夺取四郡。”
“那好吧,只要公良氏帮侯爷一个小小的忙,四成粮草可以考虑。”
赵安陵一言既出,公良修心生警惕,他道:
“小忙!借你水军已是天大的帮忙,还有何要求。”
“半个昌尹郡是我咸军打下,故而永兴侯希望战后将照城、杏城划入咸国治下。”
“什么啊,吞了五郡,你们还要杏城、照城,百里燕不觉得过分吗!”公良修痛斥道,今时今日才发现百里燕原来同样无耻。
“赵某话还未说完,公良大夫别急嘛。照城、杏城归属咸国,永兴侯可将德康的糯香、北阙两地让给贵国,我想志王定会同意。”
“说的轻巧,你军能否拿下德康郡还尚未可知,他百里燕倒先想着空口许诺骗取好处,天下若有这等好事,他怎不先给五十万银抵押于我。”
公良修言辞激烈,转而质问道:
“糯香、北阙两地平原,雨水丰沛土地肥沃,粮产颇高,杏城、照城地处偏远,丘陵覆盖半数,土地远比糯香、北阙少得多,百里燕能有此好心?不会另有祸心吧!”
“公良大夫误会,此两地粮产虽少,森林占地达半数,其中多数乃是橡树林。”
“橡树?你要橡树!”
“正是,咸国不产橡木,而我王对此木期望已久,故而一直想要获取此树。而杏城、照城两地森林极多,多数为橡树,正合我王心意。”
………………………………
第745章 德康之战
橡树当下与红木、楠木一样,都是作为制造精良家具摆设的上好木料,其主要生长在气候温润略干燥,地下积炭较多的土地上。
整个中原地区卫国、志国、晋国中南部都产橡树,但只有孙国的橡树半数以上长在海拔一千五百米,至两千米的丘陵和大平原上。其中杏城、照城两地橡树尚未开发,大片的橡树林具有极高的造船价值。
受制于当下工业和造船技术制约,造船仍以变形容易,保型较好的杉树、松数、柏树、樟木,甚至更贵的楠木为主,相反韧性极好硬度较高的柚木、橡树,受制技术能力限制,加工船板和船梁龙骨时保型困难,加工大型龙骨需要大型铁质构建的长期的加力弯曲,因而当下并无橡树和柚木建造的船舶。
万川郡有柚木,而照城、杏城有橡树,极为适合打造大型坚固的木质战船。
此外照城南翼的山里发现的铂矿,对炮钢的冶炼至关重要,另辟蹊径寻找铂矿,无疑耗时费力,最终不见得能有结果。
公良修并不相信百里燕的鬼话,橡树也许只是个幌子,其真正另有目的,但他实在想不出,也不会想到照城、杏城对咸国能有什么意义。
思考片刻后,他说道:
“此事关系郡属之地,本大夫无权决断,不如留待日后再行商议如何?”
“既如此,那昌尹北郡也留待日后再做归还,公良大夫意下如何?”
“哼哼…”公良修冷哼道:“我就知百里燕定是有诈,否则焉能以半郡两城换取两地。你说,百里燕要照城、杏城倒底作何用!”
赵安陵不慌不忙,继续喝着酒吃着肉,就是不说,公良修脸色渐变,隐有猜测:
“莫不是你们在照城发现了金矿!”
“金矿是没有,但是发现了毒矿。黑巾军在此经营数十年发现了毒矿,炼了之后是要死人的,里面既没有金子,也没有银子。”
“既然有毒,那你们要此地做什么。”
“实不相瞒,侯爷此毒矿之中发现了新式金属,煤炭无法将之熔化,故而需以另外手段将其炼取,用以制造火炮所需铁材,仅此而已。”
“你们用此造炮!”
“不完全如此,具体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