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8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日起,方亮部留守杏城,重点肃清圣勋司影响,安抚民生,不得滋扰民众,若有信徒聚众闹事,先劝解,劝解无效逮捕扣押,以说服为主,如若持械暴动,最后再以武力镇压,你可明白。”

    “明白。”

    “蒋杰,明日再派人前去催促顾中,令其加速赶赴杏城,务必于明日黄昏前抵达。”

    “诺!”

    入城不久,百里燕遣人去照城命顾中、周空、武备营赶赴杏城,恰算起来,最少应走二十里路下寨,随行并未携带辎重,急行军一日,明日黄昏前抵达杏城问题并不大。

    第二日日上三竿,黄彻酒醒前来百里燕军中,因银子昨晚都如数给了黄彻、杜阳二人,百里燕只以为他是来再问酒的事情。

    “黄将军真是好酒力,昨夜大醉,今日还能如此起早,着实不多见呐。”

    “呵哈哈……哪里哪里,本将一个山野村夫,平日里只爱喝酒赌钱,其他都不入咱法眼。”

    “呵呵,黄将军豪爽,本帅钦佩,不知黄将军一早前来所为何事?”

    “是这样,本将虽是投了咸军,可我族里的眷属和手下那些弟兄家小还在江泉和汀山,在下想趁着消息尚未散开,前去将人接来,免落得个连坐之罪。

    圣勋司那些狗东西一个个心狠手辣,若是知道了我这般弟兄从了咸军,还不知道怎么地呢。”

    “哦……原来是为此事,那还请黄将军稍等一日可好。”

    “这事儿耽搁越久,可越容易走漏消息,耽搁一日……”

    “黄将军放心,本帅决不食言。”

    “副帅不会是想搭顺风船去甘府郡吧。”

    “此事黄将军莫要多问,明日便知。”

    “那好,咱们可说好了,明日便走,耽搁长了,我可没办法向兄弟们交代。”

    黄彻是德康郡汀山人氏,过了汀山水域向北,就是长孙国边境,其早年在汀山以打渔为生,官逼民反后在汀山的芦苇荡中打家劫舍。

    利用汀山繁忙的水道昼伏夜出,劫掠往来的商船官船,最多时麾下有两千多人,几十条小船快船。

    这些水匪主要来自汀山和江泉两地,而且江泉是重要港口枢纽,自古有出水匪的恶习,黄彻纵横往来两地,其部众多数来自于此,家小或是在城中,或是在水荡的水寨中,生性极为散漫。

    与黄彻说定,百里燕马不停蹄赶往圣勋司,处置非法财产,安抚人心。

    圣勋司作为黑巾军宗教洗脑的宣传机构,从一开始就干着非奸即盗,道貌岸然的龌龊勾当,所得不当牟利甚多,迫害的良家女子不计其数,最为遭人恨。

    仅照城圣勋司查抄出的寸银有六千多根,金子数十,除去其中的五千根,照城圣勋司仅金银有一千多根,对于财政窘迫的叛军财政,一千多金银堪比是天文数字。

    下午申时四刻,顾中、周空、武备营赶到杏城,百里燕调方克回照城,以肖渠为守将,共守照城。

    之所以是方克,而不是周空镇守照城,原因仍是百里燕担心周空再生变故。

    方克此人心眼其实不多,因其能力一般,起事后从未离开孙国,由肖渠看着,叶信、关龙翔在前线镇守,照城出不了乱子。

    而周空不一样,此女子心思细密,照城一战心有不服,绝非是肖渠所能应付,随便一个心眼,都能将他玩死,非带在身边随时看起才行,放在照城无疑是颗定时炸弹。

    黄彻随行带来的大小船只一百十二艘,多数是两千石船,再有是三千石船和一千石小船,此外还有不少五百石船。此前装运马正五万人用了近三百艘大小船只,马正上岸之后,半数战船又调往了千岁营中听命。

    装人、装牲口和装货完全是两码事,装货不考虑货品性质,可以使劲塞,其中粮草、食盐、几何规则易保存的货品空间利用率最高。

    而装人,如果能以体重计算,黄彻少说能装二十多万人,但人和牲口需要空间,占空率极大,充其量能装载重的八九分之一。

    故而黄彻手头的一百十二艘船,无法一次装走五万多人,安全起见,只能先装两万人。

    考虑再三,百里燕亲率一万七千人登船,令周空只带三千人,先行前往江泉登陆。

    周空本部原有一万五千人,照城一战伤亡过半,仅剩七千余人,百里燕从方克手中调来三千补入其下,上船的既是方克的三千人马,如此令其兵不认将,将不识兵,防她使诈。

    而与此同时,不曾露面的赵安陵赶去了瑶曲城,他的不期而至,让公良义、公良修父子二人极是意外。

    “他不在百里燕身边,来瑶曲做什么?”

    “修儿,这赵安陵也是赵家人吧。”公良义问。

    “正是,说起来,还比父亲您长一个辈分。”

    “那比你如何?”

    “论谋略,与孩儿应在伯仲之间,而百里燕文韬武略虽是极为精通,但要论谋略,却是稍逊。不过百里燕见识甚多,仅此一点,孩儿其实不及百里燕。

    此外孩儿还听,说百里燕身边还有一人姓宗伯,行事极为低调隐秘,平日极少见人,据说此人也是百里燕谋士,很是厉害,但从未与之谋面。”

    “是嘛,这关龙翔便是与神通难分敌手,赵安陵一出,马神通立是败下阵来,如今又多了宗伯一人,这百里燕真是不简单呐。我看赵安陵亲自前来,定是有大事,否则应该是关龙翔才合情理。”

    “父亲所言极是,不如看他说些什么。”


………………………………

第744章 借船

    少时护兵引赵安陵入大堂,见公良修,先是抬手行了一礼,目光又转向堂上坐着的公良义:

    “公良大夫别来无恙,这位应该便是公良大帅吧。”

    “赵先生乃我同族,不必多礼。”

    公良义道,赵安陵还是又行了一礼:

    “话虽如此,但礼数还是该有的。”

    公良氏和赵家本为同根,都是律国王室赵姓一脉,律国灭亡后,赵氏一分为二,一脉逃亡了咸国,一脉入志国,不久改姓了公良氏,说起来两家都是一脉相承。

    话虽如此,赵安陵既是政客,心里非常清楚,且不说赵氏与公良氏因当年志国攻打咸国割地而一刀两断,如今各为其主,国家面前利益至上,亲情血脉不过是拉拢利益的筹码,为了利益随时可以出卖。

    见赵安陵反应平平,公良义不在提家族一事,转而直奔正题:

    “赵先生,此来不知永兴侯所为何事呀?”

    “不瞒公良大帅,永兴侯希望借贵军水军一用,不知大帅意下如何。”

    “嘶……”公良义吃了一惊,忙问:“你咸军要借我水军做什么,莫非是……”

    “不错,我军此时已经拿下杏城,准备渡江攻占德康叛军粮仓。”

    “什么,攻占德康。你们放着甘府、上关不取,过江去攻德康,难道不怕被叛军切断了后路有去无回。”

    “公良大帅也该知道,叛军东线粮仓尽在德康郡,只要攻占了德康,东线叛军三两月之内不战自败。”

    “你们是想先占了德康,断叛军的粮,而后再取甘府、上关、万川。真是好大的胃口,永兴侯也不怕撑死!本帅若是不借呢。”

    “公良大帅一定是笃定我军过不了江吧。”

    “你咸国水军要想入昌尹郡,只能走我志国境内,我若不让咸军战船西去,你们便无船可渡思水江,如何能取德康。”

    “这就不劳公良大帅操心了,叛军水军大都督黄彻已弃暗投明归顺我军,此时此刻永兴侯正在前往德康途中,想必数日后便能登陆。”

    “你们……”公良义大惊失色,他并未料到咸军会舍近求远,冒巨大风险跨江先取德康。

    气氛沉寂片刻,公良义心神未定之际,公良修接过话问:

    “黄彻既已降你军,为何还要向我军借水军。”

    “黄彻虽降,然叛军在思水江上下游仍有水军战船三百余艘,对黄彻威胁甚大。黄彻虽是水匪出身熟稔水战,但能力却是平庸,难与叛军水师匹敌,故而需借贵国水军壮大我军声势。

    如此一可震慑叛军水师令其不敢妄动,二来嘛,方便你我两军江上往来运兵。一旦阻断叛军粮草,快则两月,慢则三四月,东线从此再无大患,对贵军亦是极为有利。”

    “你们占了五郡,就不怕长孙、卫国日后群起攻你!”

    “公良大夫此言差矣,我军断叛军粮道,对长孙国亦有大利,其若攻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