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7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登基,殿下未晋王后之前,心生吞并永兴之念,如此无异于将殿下架在火上烤呀。

    为了王后大位,为了拓公子有朝一日能够立为储君,殿下该忍则忍,切不可因小失大呀。”

    “即便本宫请罪,咸王与百里燕就会放过本宫吗!”

    “眼下大王尚未退兵,只要殿下速进宫中请罪,并许诺说服大王退兵,此难局自解。”

    “王兄岂能如此轻易退兵。”

    “殿下,当下大王只剩退兵一条路可走,如若不然,晋国恐将成列国眼中之无信无义之人。故而范相定会劝说大王尽速退兵,以免被咸王抓住把柄,让事态进一步扩大至无法收拾的地步。

    当此时刻,殿下应当速速决断,赶在大王退兵之前入宫请罪,否则一旦大王开始退兵,可就都晚了。”

    西寰素来行事果决,如今要她在尊严和地位间做出抉择,反倒难以权衡。

    (本章完)


………………………………

第683章 不战屈兵

    此时顾晨匆忙来到后院荷花池边,王砺紧随其后。

    “公主殿下,王将军到了。”

    西寰脸色一沉,厉色扫向王砺,遂是质问:

    “王将军,永兴城一事你可曾像百里燕透露!”

    王砺心头一惊,他也是刚刚知道永兴城一事败露,而他哪里能泄露这等机密。

    “启禀殿下,臣断未向百里燕透露只言片语,况且此事干系重大,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哪里能透露给百里燕。”

    “那他怎知道的如此清楚!”

    “臣也不知,或许是咸人密探或是御客所为,就是给臣一百个胆子,臣也不敢透露一字机密。”

    这时季锦昇上前说道:

    “殿下,王砺将军断然不会将消息透给百里燕,而且其并不知详细,此番百里燕布局极为精密,属下以为,其是早探得了虚实,而且长孙国素来行事不密,很难说此事不是有由长孙国泄出。”

    “真是如此?”

    西寰反问,季锦昇肯定点了点头:

    “应是如此。王将军之妹可是王后,如若王将军也出卖了大王,这满朝文武还有谁能相信。”

    西寰对王砺始终耿耿于怀,当年刺杀百里燕一事,就是王砺亲自经手,东窗事发之后,结果说是认错了人,反还推说西寰也没认出。

    这番又出了泄密之事,西寰很难再相信王砺没有问题,但又不得不信,毕竟王蕊可是她兄嫂,晋王的正室王后,王砺里外都没有出卖晋国的道理。

    思考片刻,收敛起脸上的凶恶,西寰说道:

    “罢了,此事也不关本宫的事,或许正如季将军所言,是那咸人密探和长孙国不密所致。如今事已至此,本宫只得委身前去向咸王请罪,以谋得退路,即刻给本宫备车。”

    “诺!”

    为了地位,西寰最终摒弃了她视之高贵的自尊心,坐车前往宫中亲自向咸王“请罪”。

    此时百里燕已是回到城中,直奔承宏殿。百官与咸王的对峙,最终演变成妥协派与鼎炀侯、李旭等保守派的相互攻讦。

    有说公报是造谣诽谤的,有说是真的。总而言之,利益在此刻划分的清晰明了碧波双清,为了各自的利益,有人不惜赤膊上阵,不在需要任何的掩饰和隐藏。

    “臣,百里燕参见大王!”百里燕殿外大呼,边走边道:“晋王无耻奸谋今已公诸于众,其兵不日将退,臣恭贺大王不战而屈晋人之兵!”

    百里燕嚷嚷着嗓门,声音传遍内殿每个角落,百官群臣面面相觑,有人则是面露忌惮,却丝毫不敢声张。咸王闻讯起身离榻,迎面走出三步来到百里燕身前,喜色已是跃然脸上:

    “寡人的永兴侯,快说晋王如何!”

    “启禀大王,晋王得知奸谋败露,恼羞成怒之下欲杀臣而后快,甚至不惜攻灭我都城,以平其心头之恨,反被臣三言两语气的瘫坐在地面无人色,想来不日将退兵云节。”

    “好,好啊,呵哈哈……晋人狼子野心,一朝痛失脸面,寡人看其今后还有何面目取信诸侯。”

    “大王所言极是,长孙、晋国密谋以会盟之名图我永兴宝地,此乃无信无义之无耻卑鄙之举,传扬海内必令天下人所不耻。”

    话音未落,百官中有人说话:

    “大王,夸大其词之言断不能信,否则将是误国呀!”

    “原是谭大夫。”百里燕边说,边走到谭乐跟前厉色道:“谭大夫怎知本侯所言尽是虚夸之词,是谭亲眼所言,还是亲眼目睹,嗯?”

    “晋国一年冶铁不过十万斤,咸国怎可能年产一百三十万斤铁,岂非无稽之谈!”

    这时一旁太子说道:

    “父王,儿臣也以为,永兴城年产铁材一百三十万斤是过于浮夸了,有必要立即核实,以正视听。”

    “哦,太子也觉得永兴城一年无法产铁一百三十万斤?”咸王反问。

    “是的,儿臣以为,晋国产铁也不过十万斤,而永兴城筹建之前,咸国年产铁最多时也只又两万多斤,少时只有几千斤,现在能产十数二三十万斤或许勉强,但要炼一百三十万斤,未免虚夸了。传扬出去,不免令天下诸侯耻笑。”

    “是啊,寡人也很担心呐。”咸王语带讽刺,目光扫了眼身旁的太子,又看去百里燕继续说道:“永兴侯,太子与百官不信,怎办呐!”

    “启禀大王,谭大夫连晋国一年冶铁几何都不知,如何知我咸国铁产,太子受其蒙蔽而不知,情有可原,还是本侯告诉诸位吧。”

    “嗯,永兴侯好好说说,寡人也正想知道这晋国产铁如何,寡人产铁如何,缘何晋王、长孙国主要如此卑鄙下流,断我咸国根基。”

    “臣遵命!”略施一礼,百里燕来到内殿中间放声说:“据本侯所查,最近两年,晋国铁产年二十二万斤上下,在此之前,不过十七八万斤而已。晋人若只十万斤铁产,谭大夫是要让晋人去和西北风呀。

    至于有怀疑永兴城能否年产铁一百三十万斤,本侯可以负责任的告诉诸位,此事砡工派掌门段颂之大师、左门程济源大师、右门包宁大师,还有御客军师苏方义先生,皆可为证。且砡工派不日将迁入永兴,筹建总堂,若非得砡工派首肯,其焉能搬到我永兴城境内。”

    “即便如此,永兴一地一百三十万斤铁产,如此岂不比整个中原还多!”谭乐道

    “那谭大夫可否告诉本侯,若非晋人知道永兴产铁一百三十万斤,其缘何要图我永兴,长孙国又缘何要在今日强袭我永兴港,难不成是我王无道吗!”

    “这……”

    谭乐哑口无言,百里燕讽刺道:

    “看来谭大夫也无话可说。既如此,臣恳请请大王就今日之事诏告万民,以正视听。”

    “好,寡人准奏,长史高勋。”

    “臣在。”

    “以寡人与太子名义,即刻起草檄文,就今日晋国围城之事诏告天下,务必言明来龙去脉,使之真相大白,令世人不受晋人之蒙蔽。”

    “臣遵旨。”

    咸王只提晋国而不提长孙,并非说是长孙招惹不起,而是强袭永兴城一事咸国站不住理,以长孙国无赖秉性,闹起来咸国捞不到好处,这是其一。

    其二咸国严重依赖长孙国通往西海的航运通道,其三,主要矛盾是晋国,而非长孙,将其气焰灭掉目的便是达到。

    其四,长孙国好歹是自封的盟主,并得到了梁国的授意,打狗尚且需要看主人,眼下梁国的这顶帽子还是需要的,不能搂草打兔子,伤及梁天子的权威。

    综合以上四点,不能把长孙国逼得太急,逼急了并不利于往后的政治格局和商业利益。

    图一时之爽快,日后早晚要为当日一时之痛快埋单。

    压服群臣,咸王下逐客令驱散百官,只留太子、高勋、百里燕、鼎炀侯、御史大夫、司典等人参政。

    待百官退走,咸王看向李旭:

    “御史大夫。”

    “臣在。”

    “李大人今日可都看见了?”

    咸王语带深意,李旭心领神会:

    “臣都看见了。”

    “怎么做,不用寡人多说了吧。”

    “臣明白。”

    “明白就好啊,鼎炀侯。”

    “大王有何吩咐。”

    “此事由你与陔陵郡守和城府司马府,协理御史府、司典合办。”

    “这……”鼎炀侯脸色为难,迟疑片刻又道:“大王,太尉执掌军情内务,这恐怕不合适吧。”

    “寡人不是让陔陵郡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