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王妹有何妙计?”
晋王问道,西寰看着自己漂亮的指甲,慵懒的说道:
“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有什么妙计,朝政之事,王妹我也不懂。不过嘛,这江东东郡既然提出来了,朝中肯定是想要收回来,我看可以让这个风刮得再大一些,干脆让全城都知道,看他咸王怎么收场。”
晋王略作思考,又问范涛:
“范丞相,王妹所议如何?”
“臣以为,咸国收复江东东郡者甚多,从今日形势来看,十之七八皆有此心,百里燕以一人之威,暂时压住了朝臣,但无论如何也压不住陔陵数十万民心,公主殿下所提不妨一试。”
“那就尽快令人布置此事。”
“诺。”
帐内说话之际,季锦昇匆匆进帐,与西寰说了两句。
“消息可靠?”西寰问。
“消息非常准确,百里燕数日前从永兴城秘密调入陔陵不明兵器,十分之力害。”
“会否是百里燕造出了震天火?”
“暂时未受到有关消息,但如果是震天火进城,属下暗哨整日盯着四门,藏是藏不住的,几千斤的东西装在大车上,非三五匹马才能拉动,绝不可能轻易入城。”
“不是震天火,那还能是何厉害兵器?”
“暂时还不知为何物,仍需打探。”
西寰思索片刻,与范涛说道:
“范相,百里燕可是口出狂言十万精兵可扫平我三十万大军?”
“正是,其还吹嘘曾以三十万杂兵平灭八十万蛮军精锐,咸人竟还信以为真,简直可笑。”
“不过这次王兄与范相可要小心了,据我府中密探来报,咸军最近制出一种新式兵器,极为厉害。”
晋王不屑一顾,轻蔑道:
“还有此事,何物能比寡人的震天火还要厉害!”
“王兄,百里燕此人精通工造极为厉害,咸国能有今日,都是拜百里燕一人所赐。其造出骇人兵器并不出人意料,还是小心为好。”
晋国的密探在陔陵无孔不入,猖獗到可以买通守军进入军营,手榴弹秘密运进城中的消息也很快被季锦昇截获,但其只知道运进极为厉害的兵器,却是不知道是什么。
当天下午,鼎炀侯府中,陆敬同样也得到了相同消息:
“侯爷,最近新调入的戍兵中,传出藏有新式厉害兵器,不知为何物,侯爷可知否?”
“厉害兵器?”长子张佑起疑,转眼想到也是震天火:“父亲,百里燕经营永兴城十数年,铁产惊人,会否被他搞出了震天火?”
“若是如此,怎可能一点消息都没有。而且震天火重大数千斤,最小也有一千五六百斤,装在大车上得有两千斤,非数匹壮马才能拉动,从四门进入,城府司马府的郡兵怎能看不见。”
“侯爷所言既是,我府中兵马四门守备异常严密,即便是戍兵暗藏重物隐匿入城,应有异常才是。”
“会否装在了四轮辎重大车上,蒙着布头混进了城?”张佑猜测道,又是说:“那四轮马车可是能装十五六石,装一尊小口震天火应该毫无问题。而且我等只想到了那大尊震天火,百里燕所造也许是兵卒所用震天火。”
………………………………
第673章 太子的异变
鼎炀侯捻着已经花白的胡须,思索片刻点了点头道:
“嗯,佑儿所言有理,或许是战卒所用震天火,这是要提防晋人攻城。”
陆敬这时担心说:
“侯爷,大王此番是铁定了心不去会盟,倘若晋人兵临城下,我等是听从大王的,还是听太子的?”
“能谈则谈,如果谈崩……”鼎炀侯顿了片刻,态度突然坚定,他说:“晋人欺负到我等头上,自然是听大王的,难不成你还想逼大王逊位不成,以后不得妄议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属下遵命。”
“另外,太子那边你也多留意,本侯虽然不反对太子,但晋人也不可全信。太子毕竟是储君,日后的大王,西寰心如蛇蝎,本侯既不信她,但也不想得罪她,免得日后招来麻烦。你那边的口子不要扎的太紧了,反正有百里燕与大王密探操心盯着,得罪人的事情我们不要去做。”
“那收回江东东郡之事,侯爷准备怎办?”陆尊小心请示,这件事上,他尴尬,鼎炀侯其实也尴尬。
之见鼎炀侯思考片刻,脸色却不轻松,他说:
“大王不听劝,本侯为之奈何。现在今非昔比啦,百里燕才是大王跟前的红人。不过百里燕所说并非全无道理,江东东郡之事确实有些可疑,晋人无利可图,还要吐出已占土地,他们图什么呀?”
“父亲,会不会是逼大王逊位啊?”
张佑猜测道,张隽嗤之以鼻:
“胡说!现在已非十五年前,咸军战力空前,良将数百,更有百里燕等骁将,强拼之下,晋人绝无胜算可言。而且百里燕也非等闲,这么些年过去,永兴城那么多铁,震天火怎么也该有了,他的黑火粉又如此厉害,真要交战,以百里燕手段,胜算极大。
王宫的禁军与卢皋调入的戍兵合计超过八万,绝不可能参与哗变,如若没有兵谏,大王断不会逊位。”
想到这里,鼎炀侯还是心头一阵狂跳,他转眼想到了栾冲。当年公孙岳叛乱,栾冲的城府司马府郡兵可是造反的主力军。
“陆敬,最近约束好你的手下兵马,可不要赴栾冲的后尘。”
“请侯爷放心,府中的郡兵都是侯爷的嫡系的亲信,有任何异常,末将随时都能知晓,绝不会出现栾冲那种蠢事。”
……
当晚,百里燕陪同卢皋巡查城防,回到府邸已是酉时七八刻,非常时期,宗伯泰请到了府中暂住东厢,百里燕将范涛之事详道二人,宗伯泰却是大笑。
“宗伯先生何故大笑?”百里燕不惑问道。
“呵哈哈,在下笑那范涛卑劣。”
“既是卑劣,有何可笑的?”
“那在下问侯爷,侯爷可知范涛归还江东东郡意欲何为?”
“我只知其中有诈,但实在想不出何诈之有,这不是才来请教先生吗。”
“侯爷自是想不到。”
宗伯泰肯定道,百里燕更加疑惑,他不觉得自己谋略逊色范涛。
“还请先生赐教,缘何本侯想不到?”
“侯爷,这范涛师从公叔阔,公叔阔与广叔子系出同门,广叔子论眼界,也非泛泛之辈,但广叔子眼界却不够长远,终日只知匡扶梁天子,却不知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而公叔阔比之广叔子,公叔阔更次之,自负且卑劣,但凡是喜好极端,公叔阔辅佐晋国时,之所以能成事,乃周围诸侯不如其奸诈卑鄙。而范涛拜于公叔阔门下,此人承袭公叔阔之秉性,然资质逊于公叔阔,故而我猜他定是设下的快计,以速谋永兴城。”
“快计?如何个快法?”百里燕问。
“想必咸王对江东东郡已是动心,群臣劝谏重压之下,若无侯爷力阻,咸王定是在劫难逃。届时范涛将咸王骗至晋军大营之中,令其与晋王、长孙国主等豺狼独处,以刀兵逼迫咸王签下白底王诏,如此岂不轻易将永兴城让给晋国。”
百里燕闻讯恍然大悟,当真是想不到范涛会出此下策。
“原来如此,本侯还真未曾想到,看来是低估了范涛之卑劣。那此局如何解之?”
“侯爷本息之计,在下想来定是拖不了几时,范涛定还有其他计策。故而宜尽早发兵西进夺取四郡,且越快越好。”
“黑巾军有一百五十余万众,先发制人者未必能占得先机。故而本侯打算是趁卫王、徐王与西海诸国观望咸国会盟之际,挫败晋国诡计,再行发兵。
如此卫国、徐国便再无会盟必要,我军与志军以强势出击,卫国、徐国必然要出兵,抢占更多土地,而长孙国后发兵,没有晋军策应,长孙国能收回失地已是不错,想要占据更多孙国土地,几乎不可太可能。如此对我咸国才是最有力时机。如若提前发兵,恐遭黑巾迎头痛击。”
“那侯爷可曾想过一人,若是启用得当,此人可抵二十万之师。”
“何人?”百里燕忙问。
“公孙岳!”
“嘶……他!”
“正是,黑巾气数将尽,若是能说服公孙岳秘密出使雄论道,说服雄论道弃暗投明,将对咸国收取四郡之地裨益巨大。”
“可且不说公孙岳有无此心,愚论派与雄论道各执兵马,愚论派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