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酒精的热力不如煤炭,所能提供的能量也少于煤炭,致使这种半球形蒸汽机有致命的缺陷,酒精会挥发,容易发生空气爆炸,所以此种蒸汽机外部具有巨大的铜皮罩,并预设了两处点火喷口。
当酒精燃烧挥发时,点燃喷火口以减少空气中的酒精,但结果是大量能量的流失和动力不足。
砡工派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博源君姬丰的烈酒才勉强驱动仿制模型,砡工派甚至已经想到,可以利用蒸汽机提供动力,用以驱动机械传动。
显而易见,这种奇怪的蒸汽机设计十分之成熟,而且搬到了船上,但使用酒精作为蒸汽动力燃料,却非用于船体动力,一直困扰了百里燕许久,这个问题直到两年后御客潜入天船得以弄清楚。
蒸汽机所在位置还有一个铜制简易泵体,是防止战船进水之后,用以排水。
酒精因燃点低,且易于燃烧,可以迅速点火,而煤炭则不能。
大量煤炭需要提前半个小时,甚至一小时点火预热,对于即将沉没,必须自救的木质战船而言,煤炭浸水之后无法点燃,但酒精型蒸汽动力只需装入铁质密闭容器,则可迅速启动,十分便利。
此外煤炭热量高,温度极易渗透而波及木质船体,酒精燃烧时火浮在酒精之上,燃烧温度低,温度传热慢,只需在隔热层装入水,即可有效阻隔热量波及至船体。
至于为什么没有用于船体动力,以蒸汽明轮船取代风帆,而继续使用风帆,无外乎三种可能。
其一,其技术理论积累远不够,尤其是数学、物理和金属机械加工不成熟,材料学也受到限制。而蒸汽机用于轮船,需要工程力学、材料学以及动力学多门学科,木船的船体结构同样也限制了装机和零件的安装,并非一蹴而就。
其二,已经有了蒸汽动力船舶,飘入北海的这艘碰巧没有使用蒸汽明轮作为动力。
其三,是理念和技术领域,理念最终影响技术领域。如果想不到将蒸汽机用于船只动力,自然也就不会有相关技术的诞生,甚至连火车也不会出现,因为没人有超现实的理念,而技术行业产生于理念的拓展。
百里燕自己是很好的典型案例,论理论基础,他并不占任何优势,充其量数学、医学强一些,掌握了基础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理念,他有更为超前的理念和广阔的视野认知度。
如黑色火药、硝化棉出现数百年间,手榴弹一直以外源点火完成引爆过程。
直到一战十九世纪中后期出现撞击雷管,而现铅拉火管木柄手榴弹却是在一战前出现,比雷管手雷晚的多,手榴弹才真正完成实用化。
其结构今人看来极为简单,甚至人人可做,但解决这个问题足足花了四百多年,归根到底是理念和技术瓶颈,限制了技术领域。
最后,技术发展趋势的可预知性是不可替代的。
技术进步以理论和试验论证交替迭代,如果未来认知是可预知的,意味着理论和研究的周期性可以极具缩短。
百里燕两世为人,就如同走在森林中的猎人,拿着全开的地图,而对手打着火把,走在迷雾当中不断摸索前行。
当清楚的知道现成发展趋势和技术捷径,通过捷径规避技术发展周期,无疑是可行的。
但科技树和技术储备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但如果认知是可预知的,数学可以通过前期的基础积累,从而演绎推理得出此后更为高级的内容,物理、化学同样可以广泛传播,正如百里燕所做的一样。
但工业和人力基础却不能,一切所预知的内容,无不需要人力和基础工业的积累堆砌,因此出现热兵器不可怕,出现蒸汽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落后和固步自封。
对于段颂之拿出的这一杀手锏,百里燕并不想承认他没见过,但成熟现成的技术样板,要好过他指挥着一群毫无概念的工匠摸索几年来得强。
作为交换,百里燕同意以配方换取造出一比一样机能用以生产,并追加了条款,没有咸国同意,不得出售成品及技术。
而事实证明,其他诸侯国既没有生产技术,也没有使用蒸汽机的条件,同时初次投资配套工业体系的价格也不菲。
不过百里燕也耍了个心眼,段颂之没继续要价,于是二十万寸银之上百里燕也没提加钱。
二十万寸银可不是二十万贯金银通宝,更不是二十万贯铜钱,二十万寸银在当下不是小数目,段颂之知道咸国发了横财,但却是不知道咸国倒底深浅几何,张嘴二十万已经是狮子大开口,他也不敢再多要。
以当下生产设备和技术,制造出一比一的样机并不容易,只能以原始手工钳工,一锉刀一凿子慢慢来,单单机身上五六直径超过一尺,深度三寸的圆孔,没有镗床,纯手工钳工锉凿,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搞定。
技术的超前必然导致生产难度的增加,经费剧增,这笔钱怎么也该由砡工派自己掏。
段颂之只以为造出了放样缩小后的模型,可以照葫芦画瓢,实则把事情想的太容易。
最终协议呈送咸王,得知还要倒贴,咸王肯定是不乐意的,但再不乐意,晋王就快到了,继续拖着,到时候就不是二十万根寸银的事,是整个永兴城被连锅端,损失岂止是二十万寸银,人力、物力和投资的直接损失都不止两三百万。
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国库以永兴城用款为名掏了三万寸银,咸王内府掏了五万,钱坊掏了五万,永兴侯府掏了四万,永兴城账目黑掉三万,凑齐了二十万现金,而且是立马先支付十万预付款,足见咸国的诚意。
然搬迁段颂之一人说的不算,现在左门赞同,右门也赞同,最后要说服其他元老就必须有绝对的说服力。
而咸国支付的现金钱和技术合作承诺,无疑是段颂之作为代理掌门竖立自己地位,标榜功绩的最大说服力。
二月中旬,晋王、宋王一路慢慢悠悠抵达晋、咸东南边境,多半是坐船颠簸的不适,晋王在晋咸边境上岸后修整了半月,直到三月上旬弃船上岸,改由陆路入境江东郡,前往尹秧城,并在尹秧城接见了尹秧君方伯。
同时驻扎北海郡三十万晋军抽二十万人南下,驻扎于陔陵以北六十里,虽未如盛元637年兵临城下之危,咸王依然心惊肉跳,催促赵逊从前线抽调五万精锐火速回防陔陵,百里燕秘密调拨手榴弹五千枚用于城防。
………………………………
第667章 秘闻
三月中下旬,晋王、宋王从尹秧率军渡河,遣使赴陔陵要咸王接驾,咸王以年迈为由拒不出迎,推太子姜蛰代为恭迎。
与此同时,苏方义、汤钊二人率御客六千精锐,以护送右门大师包宁随行为名,于三月下旬秘密入境咸国,大队本因三月上旬就该赶到,因右门大师包宁等先遣八千余人一路颠簸,拖累了赶路速度,致使三月底才坐船抵达永兴港。
百里燕于永兴城宅院设便宴款待苏、汤二人。
“经年不见,燕公子风采依旧不减当年呐。”
“苏军师不也一样神采奕奕,还是如此神机妙算。”
“呵哈哈……”
屋中笑声频频,气氛极为融洽,话锋一转,百里燕又是于汤钊说道:
“汤钊兄弟,方德于马森两位兄弟如今可好。”
“还是老样子,方德是还好,少了一条腿一条手臂,尚能自理。马森瘫了,郎中说是治不好,站起来恐是无望了。”
天南关防线全线崩盘后不久,金雪狄人打到飞云城,尉迟光被困城中,汤钊的六人队如今活着的只剩下汤钊、马森和方德。
汤钊自己冻掉了两个脚趾,马森下肢瘫痪,方德少了一条腿一条手臂,顾善、宋杰还有马森的胞弟马林战死,损失极为惨重,倒是尉迟光什么零件也没少。
虽说是停战过去四年,御客的恢复并不如人意,御客的招募培训只能落在御客遗孀子弟和社会人士的身上,要恢复十二年前的全盛时期,至少需要三十年。
三人边吃边聊,苏方义说了许多秘闻,尤其是提到了长孙国“天船”,百里燕这才得知不仅是宗伯泰所属法天道派研究玄术易学,御客总堂也有研究。
“燕公子,据我总堂祖师演算,这艘天船不是祥兆啊。中原近十年间所现火器无不来自天船,想必燕公子过去数年间如此潜心研究,应该也是发现了吧。”
“实不相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