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6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剥削奴隶和对外战争,既转移了其国内权贵争权夺利的矛盾冲突,将之团结在月神王家族的周围,同时奴隶产出的经济效应,减轻了其老百姓的税收负担。

    此前百里燕百思不得其解,金雪狄人为何每二十年五至三十五年间发动一次北伐,一次出兵几十万,上百万,现在看来,其是通过奴隶的经济产出,积蓄粮草军需。从而不会因为突然北伐,而加重老百姓的税赋。

    如果有一百万奴隶,其一年所能供养的军队至少是八九万,金雪狄人的农业开放政策,使得粮食总产量提高,甚至更多一些,如果有五百万奴隶,其一年所能供养的军队就是五十万。

    如果将五百万奴隶三十年的经济产出积蓄起来,对冲掉权贵领主的百分之五十的收益,百分之二十的自然损耗,其五百万奴隶三十年的经济产出,折合成一年消耗,可以养兵六百万,折合三年消耗则能养兵两百万,折合四年的消耗,依然能在四年之内养兵一百五十万。

    这还不算其三十年间,从全国数千万人口中收取的税收,即便排除军事行政,以及阵亡抚恤的的开销,其此番出兵一百六十余万人仍是绰绰有余的。

    加之后勤全靠独角马转运,其几乎不用在后勤上消耗更多的人力和经济潜力,种种原因共同创造了这个畸形的怪胎。

    当然,以上仅仅是粗略的理论推算,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不过在技术条件有限的当下,人口的增长不稳定,也不可控,如果奴隶大量减少,由此带来的产能降低,将影响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调整,必然是牵动利益阶层。

    而且均田法最大的弊端是人口,如果人人都有土地,势必导致耕地的大量分配和土地破碎化,而土地是相对有限的资源,尤其是眼下南方是寒温带、寒带地区,土地的产出率远不如热带地区,当人口大量增加,有限的耕地将加剧土地分配。

    由于土地政策已经固化,由此带来生产关系和利益阶层的相对固化,进而阻碍了政策和体制的改革调整。

    为此每年分配的耕地,和各种原因死亡减少的奴隶,带来的经济和生产力损失,土地压力等等,迫使金雪狄人必须出兵北伐,获取外来的生产力输入。

    同时通过战争消弭青壮年,增加寡妇,缓解国内的人口增长,并加大对外的土地扩张,增加移民,疏导国内人口分配耕地的压力。

    因此金雪狄人现在的问题,根本是经济政策陷入恶性死循环。宗教、贵族利益的驱使下,丧失了内政改革的能力,于是就只能不断对外发动战争。

    但归根到底,并非中原文明落后,是中原土地实在太大,通讯远远超出了当下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极限,中央集权无法控制偌大的版图,分封后的结果,必然稀释各诸侯国国力。

    正由于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致使中原无法在国内有效推行行之有效的政治举措,从而错过了早期内政改革和技术积累的过程。

    同时过于分散的诸侯力量,也导致各国技术精英阶层的分散,如工匠、知识分子群体等等。这些人才的分散必然导致技术路径和研究实力的稀释,无法加速经验的迭代和积累,原始技术的积累势必缓慢。

    比之中原,金雪狄人有大量千里马,国土面积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甚至更大一些,以时下的技术手段,千里马几乎可以在半个月之内抵达金雪狄全国的任何地方,中原却做不到。

    从晋国东海之滨,到陈国西海之源,直线纵横跨度少说两万七八千里地,日行四百里飞报,走直线也得跑两个半月,千里马也得一个月,更何况是行军作战,后勤保障何其之困难艰苦。

    正是得益于版图的统一,人才资源的资源的高度集中,金雪狄人的经验积累,乃至技术迭代发展才比中原要快。加之中原贼的潜入,窃取的技术和思想又加速了他们的发展。

    但相比金雪狄人将胜利和利益建立在奴役外族的血肉之上,穷兵黩武拥兵百万之众,秦帝国不知胜其几倍。

    秦扫六合一统中国,中国当时的人口基数不过两千万,秦始皇征伐岭南用兵五十万,北拒匈奴屯兵三十万,修长城发民百万,修阿房宫、秦始皇陵用民一百三十万,合计三百一十万人,所需后勤转运、生产耕种糜费无计,全国民力尽为其用,上至七十老儿,下至红妆妇人,尽数投入这场声势浩大的帝国运动,死者无计血泪千里不尽。

    如果中原能形成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四五亿的人口基数,以秦朝的国体和动员效率,中原动员三五千万人投入战争与后勤绰绰有余,但现实是残酷的。

    ……

    当夜,先是发现了金雪狄斥候,不久后又发现有一队万人的骑兵,由南侧迂,回从南门进入卡莱泽城。由于联军只围住东门,金雪狄人进出卡莱泽没有任何阻力。

    第二日,望远镜中已能看见二十里外金雪狄步军,于巳时左右,距百里燕三里扎营,人数七万左右。

    “大人,蛮军好像只有六七万人呐。”

    蒋杰说道,也是发现了端倪,司空南接过话说:

    “追兵有十万,而昨晚有一万骑兵进了城,少掉的两万定是去追公良文去了,而且还是骑兵。”

    “不错,应该是两万骑兵去追公良文。”

    百里燕肯定道,卢皋有些担忧:

    “公良文仅有三万人,不会有什么闪失事吧。”

    “不会。”百里燕否定了卢皋担忧,胸有成竹继续说道:“志军能日行百里,而且还是轻装简从,甚至能行一百二十里,金雪狄人骑兵跑得再快,但奈何高头大马耐力不行,一人一马连续追击,一日也就一百二三十里。而且马匹体力恢复远比人慢,我琢磨着,公良文若是知道骑兵追击在后,定会是以逸待劳夜袭骑兵。

    这些金雪狄人,只知中原联军兵戈不利,却不知我中原之博大精深,同等条件之下,其毫无优势可言。”

    中原马匹极为丰沛,徐国、宋国、卫国拥有大量马场,极大的刺激了中原各国装备骑兵,而步军为克制骑兵,战术战法花样多的让人眼花缭乱。

    志军以健步闻名天下,蛮军骑兵追击在后,如若不算好时间和路程,晚上极易遭公良军夜袭伏击。而且公良文有望远镜,完全可以提前发现追兵,晚上夜袭。

    (本章完)


………………………………

第530章 顶风作案(3)

    观察片刻,百里燕继续未完的内容说道:

    “蒋杰,我军粮草现能支撑几日?”

    “现有男女孩童十一万余人,能持七十三天左右。”

    “谷中能持几日?”

    “不计我军口粮,谷中还能坚持六十五日左右。”

    谷中粮草能供应三十万人支撑到四月底,约五十日,前后阵亡了些丁口,现在又出山十万人,剩余二十余万人能多支撑十余日,如此给在外大军腾挪出足够的周旋时间,而不用急着赶回丘比贡运粮。

    与诸将商定计划,百里燕重新调整了既有部署。

    将联军和新附民军调往前后左右四营,将刚刚收拢的新附民与女眷置于四营之间整训操练,以防生变。同时调白合、田鹏新附民军及司空南、方亮新卒营各一部人马,配合御客与各军老卒若干,负责新附民的整训。

    百里燕料定金雪狄人屡次吃亏,已丧失了势均力敌情况下,发动正面攻击的信心。多半是要从卡莱泽城中组织民军,或是坐等援军抵达,好以多欺少。

    而联军握有黑火药,编有弓弩兵,其绝不敢在没有优势实力的情况下,贸然发动攻击硬碰硬。

    短时内,至少也是三五天之内,金雪狄人不会攻打营寨。但是四五天之内,公良军将在婆嵩省内毫无顾忌的四处劫掠,掳掠人口,而现在想起来,百里燕越发对公良文刮目相看。

    公良氏早年与咸国作战,也正是如此劫掠咸国土地和人口,一次便是掳走几十万人。现在近百年过去,公良文居然还留着压舱底的祖传秘诀,想来令人心有余悸。

    城下对峙了三日,城中金雪狄人开始蠢蠢欲动,正如此前所料,进入城中的骑兵迅速组织起了城内青壮年守城备战,城内兵力由此前的两千多人,在三天之内猛增到三万,许多都是从城外村中逃入城中的金雪狄难民。

    但在百里燕看来,这些匆匆组织起的民军,论个人技能和士气,远不如备受奴役欺压的中原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