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目前的情况,显然不能弹压,于是只得将新编营一分为二,方亮领一千人,依然出任左都尉,司空南暂任方亮司马使。冯明出任左都尉,苏洪暂任司马使,领一千五百人。
司马使同监军,但很少在左右都督之下设立此职,毕竟都尉最多带两千人,设立监军显然不合理。但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手段。
百里燕不打算急着去攻打东面正在修筑的城塞金雪狄人,与孔华、钱夏生等人分道扬镳后的第二天,大军转向西北,边走边整训。
单纯队列的赶路,同样可以训练队伍的纪律性、组织性、协同性、服从性,军队的气质无不可以通过队列训练加以培养,迅速将一个普通老百姓转入军人该有的特质。
时间一一天天过去,新建城塞遭袭,民夫暴动的消息于五天后传到婆嵩省,于第七天纠集了步骑兵四万人东进讨伐孔华、钱夏生等人。
而就在咸军分道扬镳的第三天,已经不到一万八千人的民夫,三天之内跑掉了两千多人,第五天就只剩下一万五千人。但孔华依然很乐观,因为不用有那么多人天天吃粮了。反观咸军经过及时整训,无一人开小差溜号。
这天黄昏,百里燕派出的侦骑返回营地,带来了重要消息:
“启禀将军,我军东面筑成修路蛮军似有西进攻打孔华所部迹象。”
“哦,可知他们要出动多少人?”
“五千或是六千,现已将城外民夫尽数赶入了城中,以便于集中看管。”
“如此说,留守城内的都是弩手?”
“是的,弩手都在城头。”
通过审讯金雪狄工匠得知,金雪狄人正在修造的两座城塞,是为日后从关内迁徙人口而修建。不仅是在西路线修建,中路线、东路线,都在修建。每处工地都有两万至三万民夫,和五千至八千人的守军。百里燕遣人侦查的这处城塞,聚集了三万民夫八千守军。
守军定是接到了婆嵩城绕道他处的快马加急命令,出兵前去夹击孔华、钱夏生所部。于是将城外营地的民夫都圈进了城里,用弩手看押。
百里燕此前一直不解金雪狄人为何要给辅助兵配发弩,因为他们所造的弩实在蹩脚极为笨重,射程和威力都实在差强人意,仅相当于中原最普通弩的水准。
后来审问了金雪狄人工匠才知道,他们的装备优先列装正规军团,其次是地方辅助军团,最后是辅助兵。辅助军团,是由辅助兵编练的军团,相当于预备役或者民兵,装备有轻弓、硬弓,少量的弩。
而辅助兵的主要任务是维持治安,镇压小规模叛乱,中原民除了菜刀和农具,连甲具都没有。弓箭的造成的伤害,不如弩,对铠甲、重甲、铁甲的杀伤力并不可观,往往被扎成了刺猬,依然还能作战,但弩的威力很好。
辅助兵的作战任务决定了弩更适合于镇压小股叛乱,对于毫无甲具的乱民,弩箭几乎是必死兵器,贯穿力极强,即便是躲在草垛木板后,也难以抵挡。
如果是轻弓、硬弓,木板和草垛的阻挡率很高,因此弩大都装备辅助兵,同时也少量装备轻弓、硬弓。
金雪狄人北征之前,大多数时间都由没有扩编的正规主力军团负责镇压反抗,主力军团北征之后,治安转而由临时扩编的辅助军团和辅助兵负责,这段时间短则二三年,多则五六年,总体而言占比时间并不是很长,弩的装备正好填补了这段期间的军备空间。
………………………………
第486章 隐患
通盘分析当下局势,百里燕先将计划先道与司空南:
“待这伙蛮军前去堵截,守备城垣的多数是弩兵,我军可趁机夺取城垣,将人和粮草全部劫走。司空兄以为如何?”
“那劫走之后我军又去往何处?”
“绕道至金雪狄人剿匪军的身后,寻找藏身之处暂避风头。”
“可我们人少,走的又慢,为之奈何?”
“怎么对付孔华、钱夏生二人,就怎么对付这些民夫,只带走少部分,留下大部分替我军拖住金雪狄人。”
“那粮草怎办,如果还是分粮,一直这般下去,我军会非常被动。”
“这次当然不能再分一月的粮草,要拿走能拿走的。我琢磨着,让方亮带着我们的人,操家伙遣人混入城内民夫之中,司机行事制造事端,而后里应外合,搞掉他们,尽量减少我军伤亡。”
为保障修城进度节省人力,金雪狄每批民夫的工期是一年半,工期满后再换另一批民夫,由于冬季的补给不便,工地在入冬之前,囤积有足够过冬的粮草。
而当地积雪融的时间比千岳山早一月,二月底,三月前后道路不再受积雪影响,因此工地的粮草储备可用到来年三月。
“此外还有一事较为麻烦。这些个新丁方才操训数日,虽有力气,但格杀战力孱弱,不足以应战。而且末将发现,有些话他们似乎听不懂,尤其是三代民四代民。”
“我也发现有此情况,言语沟通确实存在问题,但不能操之过过急,得慢慢来。他们不懂的,解释给能懂中原话的后民,再让他们转述给不懂的,以免操训过于激进,激化我军内部问题。”
由于金雪狄人的长期文化清洗,无论二代三代,还是四代民,或多或少都存在沟通障碍。二代民较少,但也有,尤其是军事术语,中原普通老百姓说一两遍就能明白的操练用语,需要重复几遍才能领会。
三代、四代民,多半已经丧失了说中原话的能力,只能听懂个大概,甚至还需要借助中原民翻译沟通内容。
金雪狄人的语言表达效率不高,导致中原后民表达中原话时更多用的是白话,而非雅言,咸军操训新丁时沟通较为繁琐。
与司空南说定计划,又询问了卢皋、苏洪、白合等人意见,后召集所有部将,做出事先没有准备的姿态,通知方亮、冯明二人。
毕竟这两个人是外来的,哪怕是各诸侯国的外民,也要比这两个淡漠了中原认同感的人更牢靠。
冯明此人从最近的观察来看,此人是那种能挑事,但事情弄大之后,把其他人推坑里,他自己往后缩,不做出头鸟的那种两面三刀的家伙,是个相当自私的人。
百里燕甚至能想到,此人多数情况下不会卖力,而想着如何保存自己的实力。虽然不知根底,但也绝逃不过百里燕的法眼。
当询问道派谁人打入城内潜伏之际,冯明果然没有自告奋勇的主动表示要去孤身犯险,百里燕最后强压给了方亮。当然,方亮也不心甘情愿,毕竟是深入虎穴的过命任务,没有动力当然不会甘冒风险。
相比冯明,方亮要更为老实靠得住。冯明是个滑头,眼下却还得用他。因此必须有个压得住他的中原后民,在威望、资历上迅速超过他,只有能打胜仗,身先士卒的将领,才能得到底层将士的信赖和拥戴。冯明的畏首畏尾,终将会葬送他自己。
定下计策,天黑之后大军即刻动身。
宿营地距离蛮军城垣有九十里,拖拖拉拉几千人得走近两天。步兵和女子以及俘虏严重制约了大军的机动,百里燕已经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
途中陆续有斥候返回通报消息,金雪狄人出动了六千人,其中轻骑兵两千人,西进前去切断孔华、钱夏生所部的退路,百里燕甚至已经能够想到,他二人现在多半还没离开城垣,金雪狄人主力早就在附近布下天罗地网,就等着从背后堵住其去路。
留守东面城垣的金雪狄人有两千,五百人的步军,一千五百人的弩兵,将民夫集中城内之后,居高临下的震慑民夫。
百里燕于两天后下午抵达城垣以北十里,城垣高度只有一丈不到,金雪狄人的弩兵数百人站在围长十二里的城塞上居高临下的来回巡逻,间隙很大。
零星的步军在城垣外驱使着正在伐木的后民,将伐倒的原木用马匹拖进城中,人数还不少。金雪狄人为减少后勤依赖,工地取暖以木柴为主,煤炭只用于简单的打铁,而不作为取暖所用。
大量使用煤炭需要后方运输,极为不便之外,金雪狄人在关外的煤炭矿井并不多,产量有限,集中用于军事生产,余量不足以供应大量人口的采暖使用。
百里燕安排方亮率咸军老卒十人,与若干可靠堪用的二代民,身藏匕首,带了伐木斧和挽马,化装成伐木工,司机混入。
黄昏收工之际,金雪狄人驱赶着城外伐木的民夫回城,由于方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