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屁话,我也看出来。真要是军队,他们怎么不去打婆嵩省,缩在这里做什么!”
“还是小心点,我看他们昨晚杀的挺凶,我们不一定能占到便宜。还是分他们些粮食,大家各自走路算了!”
“那你说,跟他们换什么!”
“换弩、兵器、马匹,最重要的是独角马,我们需要独角马,才能把粮食运走,否则只能困死在这里。”
“说得对。先离开这个鬼地方再说。”
二人一合计,将条件报给苏洪,苏洪将消息汇报给百里燕,百里燕摇了摇头:
“他们就只要了这些?”
“正是,就只要了这些。将军不会是嫌少,再送给他们些吧!”
“哼,真是一群乌合之众,难怪不成气候。”
“将军说的是,我看他们早晚要翻船。”
“那就给他们。”
“诺!”
钱夏生要了三百具弩、七百柄长剑、五百支长枪、三百匹战马、两百五十头独角马。
三百匹战马、两百五十头独角马,根本不足以搬运两万人四个月的口粮,仅够满足九分之一的运量,这恰恰能反映出这些个头头脑脑连最基本的后勤问题都无法通盘考虑。
当然,他们昨夜也缴获了不少马匹,城外的工地上还有驮马,用以转运石砖,但仍不足以转运粮草。
苏洪带着交换物品与孔华交接粮草和草料,同时方亮也拉来了小两千人。
“将军,咱们的人马继续如此扩大,日后恐怕很难统御,当有万全之策应对,以防范于未然。”
司空南不无担忧道,百里燕点了点头说:
“此事苏洪与他们交涉时,我已在考虑。咱们带来过来的两千多个弟兄,死一个少一个,如果把他们掺入我们军中,也等于将我们的兵力拆散,一旦下面有人图谋不轨,我等手中无一支力量能够给予致命一击。
故而,我想暂将豹韬、龙武、骁骑、威武四营统一编制为我军精锐战力。而后提拔老卒与低阶武官,出任中阶武官,中阶武官出任统御将领。
如此既能调剂出足够的武官与老卒统率新卒,同时能集中精锐拱卫我军核心,集中的精锐还能担任武备营操练新卒。司空兄看,如此可行否?”
“将军此法可行,既能以我军精锐牵制新卒,不至于精锐散入各部,又能集中战力操练新卒,确实是一举两得。不过,末将还是担心这些新卒对中原已毫无挂念,只怕是不能心甘情愿的替我军效力,人心涣散。”
“是啊,我也正担心此事,不过只要能做到两件事,可得军心人心。”
………………………………
第485章 知己知彼
要唤醒一个民族的已经沉寂的血性与民族感,非一朝一夕之事。金雪狄人对中原后民长期实行文化剥夺和高压统治,后民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所剩无几。
要唤醒他们的反抗意志,必须打破金雪狄人的统治,动摇他们镇压暴乱的根基,打出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让金雪狄人的残暴统治,陷入无尽汪洋的怒火当中,激起更大规模的暴动,直到拖垮金雪狄人的战争机器。
陆续掌握的情报可窥端倪,金雪狄在千岳山直接投入的作战兵力超过一百六十万人,兵力达到历史之空前,而其本土所能调集的正规军团不会太多,更多的都是辅助兵,农业和经济潜力也决定了其可供负担的兵员总额。
昨夜一战,多半可以看出金雪狄人的辅助兵比正规军逊色太多,战术战法的应用严重缺失,训练也就马马虎虎,更别说装备远不如正规军团,敌后长期坚持还是有可能的。
苏洪迅速交割了口粮草料,咸军持有的独角马仍旧绰绰有余,还有空余装运伤员、箭簇、火把、被服和其他军资。
下午申时,咸军裹挟着新丁即刻出城毫不逗留,以免夜长梦多,而后向东开拔,准备攻打三百里外金雪狄人正在修建中的另一处城塞。
见咸军离去,钱夏生不禁狐疑说道:
“孔华,再有一个时辰就要天黑,他们怎么走了呢?”
“管他娘的,走了更好。”
“那咱们怎么办?”钱夏生问。
“先吃喝几天养精蓄锐再说,这里距离婆嵩省也不近,有五六百里路,昨晚白毛贼都往北边逃去,绕道前往婆嵩城怎么也得三五天,一路上没吃没喝的,三五天也难说。
等到婆嵩省守军杀过来,路上还得六七天。一来一去少说十来天。咱们先吃饱喝足了,然后拉着人进山,和这些白毛贼干他娘的。”
“可他们为什么要向东去呢,蒋贵他们好像也在东边修路吧!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那不是正好,免得日后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就让他们瞎转转去,跟蒋贵他们的白毛贼打起来才好。”
孔华不以为然道,继续该吃的吃还喝的喝。
走在东去的路上,蒋杰披头散发的抱怨道:
“将军,咱们披头散发的要到何时啊,跟个鬼似得?”
“等金雪狄人什么时候看破咱们,什么时候再把发髻竖起来,眼下得先继续迷惑他们。”
“哦……将军果然深谋远虑,这些中原后民确实还未发现我军是从中原而来。”
“不是没有发现,他们有人已经发现了我们的异处,只不过他们想不到,我们会万里跋涉前来此地。我琢磨着,如果南境的金雪狄人没有察觉到我军南下至此,当地的金雪狄人刚开始会误认为我军是乌合之众,如此对我军在当地周旋极为有利。至于往后,那就只能看情况而定了。”
“我军既然要与金雪狄人周旋,为何还要留下如此众多女子和金雪狄人,岂非是累赘?”
“是累赘不错,但也是人情味儿。”
“属下不懂。但属下知道,如果长此以往带的女子多了,日后作战定成大患。”
“是有此种可能,但如果将她们抛弃,多半不会落得善终。你还年轻,人情人性之事,你懂得还少,待日后你自会明白!”
行径至天黑,百里燕召集现存所有伍长以上中下级武官开会,打散原有建制,重新归集重组。不论以前是土匪、广信军、禁军还是戍兵、外民、卫国枭民军,统统整合,同时大量提拔了老卒出任武官。
所谓老卒,都是身经百战经验极为丰富的老兵,而非年纪很大的兵卒。他们的年龄多数只有三十多岁,甚至历经数次战斗存活,而怀有武艺与较强组织性、领导力者,十几二十多岁也能是老卒,而老卒能一直活到四五十岁还是大头兵的真的很少。
这些老卒以各诸侯国的现行军制,很难有机会得不到晋升。即便是编练有武备营的咸军,并不能彻底解决老卒的安置储备,储备军官、预备役军官,无疑是解决安置老兵的重要途径。
翌日,咸军上午继续行军,下午扎营。在方亮等人配合说服之下,就地整编整编新丁。连同方亮等人在内,新附民共计有三千六百多人,其中三百六十多人是女子,其余为青年壮丁。
百里燕提拔了一些小头目,抽新附民两千五百人整编,同时掺入咸军中低武官和老卒三百余人,并在每四百新附民中设立整建制咸军百人队,以震慑新附民,同时以老带新,尽快整训。
连同伤员在内,百里燕依然保留了一千两百余人的精锐,和五百多人的储备武官、老卒,以便于镇压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附民叛乱。
整编过程也发现了一些特点,据方亮交代,金雪狄人征募劳役都是按村为单位征募,当然,中原地区同样如此。
唯独不同在于,金雪狄人为制衡中原后民反叛,不断在各村之间制造矛盾。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刻意抬高个别村寨的地位,而打压其他村寨,拉着一边压榨另一边,人为的制造等级区分和优越感,籍此让中原人相互仇恨,制造矛盾。
投靠咸军的新附民,普遍都有此种现象,为了避免冲突和其他村民的报复,不得不离开群体投奔咸军。
此番缴获的兵器不足以装备新编的两千五百人,只够编列一半,其余都赤手空拳,铠甲更是如此。
新编主将的任免也很棘手,百里燕有意让方亮出任左都尉,司空南暂任司马使,但新附民推举了一个叫冯明的三十二岁男子出任首领。
以目前的情况,显然不能弹压,于是只得将新编营一分为二,方亮领一千人,依然出任左都尉,司空南暂任方亮司马使。冯明出任左都尉,苏洪暂任司马使,领一千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