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5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雪狄人以小麦、燕麦、大青稞为主粮,除了大青稞外,小麦、燕麦的亩产很低,加之南方纬度高,年平均气温偏低,要养活六七千万的人口,并维持数以百计的军事开支,必须有足够的经济性土地承载其开销。

    一千万平方公里的核心本土,应该还是保守估计,其经济和军事潜力体量,在此之前,仍被百里燕所远远低估。

    金雪狄人将中原后民划分为三六九等,第二代后民只能在关外的边缘地带,从事不见天日的生产劳动直到死亡,二代、三代后民享有向西部的土地流动的权利。

    第四代以后的中原人,将被彻底剥夺姓氏,改姓金雪狄人创造的姓氏,编入比二代、三代、四代中原人高一等,但仍属贱民的户籍,可以迁入关内,作为奴仆,终生受到金雪狄人的使唤。

    三十多年前,金雪狄人北犯攻击,掠走宋、卫、徐三国千岳山人口七十余万,抓获联军战俘二十万多人,尽数迁往了婆嵩省,前后病死、被杀、虐死者达二十五万。十年前,所有老迈一代中原民不论男女,被尽数赶尽杀绝,以清洗二代中原民的文明归属感。

    目前迁居在婆嵩省内和省外以西原始森林开荒的中原后民,二代中原后民有人数不详,保守估计不低于四十五万,三代、四代中原民十余万。松迪亚行省三代四代中原民达百万,可能会更多,关内情况不详。

    苏洪担心方亮撒谎,设计坑害咸军,百里燕反倒觉得二代中原后民对金雪狄人的仇恨,远胜过他们的父母。

    方亮是眼睁睁的看着金雪狄人处死了他们的父母,眼睁睁看着金雪狄人夺走了他们子女,甚至还要低三下四的把自己的女人送给金雪狄人蹂躏,他们遭受到的压迫和剥削,远非常人所受之奇耻大辱,是切肤之痛锥骨之恨,永生无法磨灭。

    为提防一代、二代中原民作乱,金雪狄和平时期在在婆嵩省驻扎有六十万重兵,随时应对可能的暴动,同时实施屯田。并在北征之前数年,将一代生育子嗣后的老弱中原民尽数杀死,或是作为猛兽的粮草,投入兽笼,以彻底消弭中原人的反抗力。其手段之血腥残酷,令人发指。

    第二日雪停,大军继续上路,距离婆嵩省越来越近,中原后民的情绪变得复杂起来,三代、四代后民比之二代民,被剥夺了父母之后,成长于金雪狄人严管之下,已经基本丧失了中原文化认同归属感,他们对局势的认知是复杂的。

    “方亮,你等可曾想过反抗?”百里燕问道。

    “想过,但是都失败了,十年前有人反抗过,最后都被处死了,死了三万多人……”方亮沮丧道,目中尽是恐惧:“我们没有兵器,也没有铠甲,都是乌合之众,他们的军队人山人海,四面合围了反抗军,并被一个一个的杀死,最后还放出了猛狼和齿虎,吃掉了所有的尸体一个不剩的都吃掉了。”

    “那可曾想到有朝一日,中原联军能到此地?”

    “没有,根本不可能。听父亲说,从中原的南方走到婆嵩城,他们用双脚整整走了一年,你们没有足够的粮食,所以根本走不到婆嵩江就会饿死。”

    “但至少现在是有希望的!”

    “不,你们只有两千多人,根本打不过他们。”

    百里燕没有回应,这确实很难回答,至少现在,他们还自身难保。金雪狄人的全部主力虽然已经北上,但在婆嵩城仍驻扎了十多万辅助兵。

    辅助兵介于预备役和正规军之间,但也不是武装警察,是装备战力逊于正规军的部队,如果有甲种师乙种师之别,辅助兵明显是丙种师。

    辅助兵的战训操演滞后于金雪狄人主力军团,但战力仍与中原联军大抵相当,仍是棘手的麻烦。


………………………………

第480章 您没当过土匪

    中午,侦骑来报,前方三十里处发现蛮军烽火台。在此之前,百里燕从来没有听说金雪狄人也有设烽火台的习惯。

    “方亮,此处烽火台,可是婆嵩城最外围烽火台?”百里燕忙问。

    “不是,应该是前沿烽火台,距离婆省最外围属地应该还有五百多里。去年春天走的便是此路,应该没错,是前沿烽火台。”

    “有几人驻守?”

    “三五人左右,不过听说已有百年不曾使用,守军极为懈怠。”

    听到这里,百里燕决意天黑后攻取烽火台,并把往南两座烽火台全部拔掉。

    入夜,蒋杰摔人前出拔点,百里燕来到附近积雪覆盖的山头,了望战况。

    看去东南之际,发现七十里外隐有大片火焰晕光,极为可疑,像似有人迹聚落的灯光产生的灯火光晕。百里燕随即叫来方亮询问情况:

    “方亮,东南方向隐隐可见大片光晕,那里可有城塞?”

    “没有,绝没有。除非是金雪狄人的辎重军团沿途经过所致。”

    “你是说,有人行军?”

    “许是如此。我年轻时,曾去过那里伐木做工,所以不应有城池。”

    方亮不知行伍,不晓得行军篝火和居民点火光的差异。行军升火不可能稀稀拉拉的到处都是,隔着六七十里地,几乎很难用四倍的望远镜看到很强的光晕。

    只有点起的冲天大火,才可能产生醒目的光晕。百里燕怀疑,东南七十里有异常,绝不会是简单的行军宿营。

    待到蒋杰带人干掉沿途三座烽火台,已经是后半夜,百里燕未敢派出斥候向东南刺探,于第二天一早火速摔人取道东南,中午之前行径四十余里,在二十五里之外发现昨夜火晕来源,金雪狄人正在距离婆嵩省外围东北五百五十里处,修建城池,或是某种城塞。

    白合摔人抵近侦查,初步探明蛮军正在修筑一座围长十里左右石条城。

    石条城是金雪狄人城池的典型特征,他们从俘获的中原工匠那里学会了三合土法。

    经过改良和配方调整,用少量沙石,大量的粘土、矾土和石灰经过煅烧成粉末,而后加入水搅拌调和,压入模具后送进窑中烧制城长一米多,截面一尺乘一尺厘米的条砖,用以修建小型城塞。大型城塞则用夯土修筑墙体,而后包基层条砖。

    用以修建小型城塞时,无需夯筑很高的土墙,只需夯筑一人高的土垣,而后从底部包砖,包砖至土垣同高,而后砖砌,速度相当之快,几乎不受季节影响,且坚固耐用。

    这种条砖的成份与水泥已经很像,甚至比早期水泥的性能更好,同时也可窥探出金雪狄人的生产力远在中原诸侯之上,因为他们的城池几乎都包砖,若非生产力高,是根本做不到的。而中原至今,包砖的城池百不足一。

    “这伙蛮军约有五千人,披挂牛皮轻甲,铁器兵刃,其中有一千人左右的骑兵,在附近来回穿梭,较为分散,其余皆为枪剑步军,约两千人在尚未建成的塞内,另外两千人在城外监工把手。”白合飞快说道,在地上粗略勾画出金雪狄人营地的兵力部署。

    “可有弓弩手。”百里燕仔细问道。

    “有,他们有弩,并未发现弓手。”

    “民夫有多少,都是中原人,还是有金雪狄人?”

    “约有两万,都是中原后民,有零星疑似工匠者为金雪狄人。”

    “只有两万人?”

    “只看到的只有两万人,城内的情况不清楚。”

    白合肯定道,这时司空南道:

    “将军,不会是想招惹他们吧!”

    “有何可不。此地距离婆嵩省五百五十多里,我军继续南下将无粮草保障。不打下此地,十五天后吃什么。若是抵近至婆嵩省附近,再筹划粮草,势必要惊动婆嵩省守军,不如在这里干他一票再说。”

    “敌众我寡,即便能将其击溃,偌大的战场,怕是难保其不会逃回婆嵩省报信,届时招来数万,乃至十数万蛮军,后果难料啊。”司空南担心道。

    “咱们用不着怕他们。咱们还是老规矩,今夜动手。这伙蛮军绝然想不到中原军会杀到此地,战备必然懈怠,且他们随行都带着妓营,晚上不会有什么好事情。

    为迷惑蛮军,所有人都解掉发髻披头散发,不打任何旗帜。即便有蛮军溃散逃回婆嵩省,婆嵩守军多半只会以为是中原后民暴乱,起兵来攻不会正儿八经的把我军放在眼里。”

    “可即便如此,往后呢,我军总不能拖着几万人一路逃亡吧!”

    “当然不会,我已问过方亮,但凡放逐在婆嵩省中原后民,都是地位最下等的后民,二代后民居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