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鼎炀将城门往门洞内缩进了一尺,在城门上方开了个一个与城门同宽的缺口石槽,缺口之上是一个铜制翻斗,翻斗内装入沙土,用以对电石覆土,远比广信城头木质横台翻斗车结实方便,此法日后迅速普及整个中原。
后期又经百里燕摸索试验,开发出以生石灰遇水加热,海沙填补缝隙,陶土遇热硬化为特点的快干三合土覆土法,能有效扑灭电石大火,并防止被扒开,并在日后迅速普及中原,电石威胁基本消除。
八月下旬,两军继续相持于鼎炀、广信之间,北海局势又出现新的变数。
先是晋军水师如泥牛入海一去不复返,派出多少战船,就被叛军赶走多少,去的越多越多损失越多。
致使叛军水师迅速壮大至二百余艘大型战船,八十余艘中小战船,令叛军短时内完成了三年无法完成的任务。
这让百里燕回想起当年砡工派大师伍算挖下的那个坑,伍算料定晋军绝无人才能够统御水军,故而拿晋国财力做小白鼠,为伍算的新式大船积累经验。
就算晋军水师战败了,那也不能说明是伍算的技术问题,因为再好的装备,也得有合适的人操纵,才能成为一件合格的兵器。
结果是晋军也确实没有出色的水军将领,水军也不怎么样,结果被咸军水师以少胜多,击败于望亲江,晋王迁怒于伍算造船不利,拒绝履行了剩下的协议。
但现在呢,黑巾水军以同样大船杀的晋军水师鸡飞狗跳,而且已经成为北海一害,掐断了北海、东海,通往西海的海上贸易通道,并且对沿海港口、商船进行无差别劫掠,俨然成了叛军发财致富的捷径。
于是八月底九月初,就紧接着发生了第二件事,黑巾水师以伍算所造大型战船为先导,在得知长孙国向广信发粮消息后,半路伏击长孙国水师一万余人,长孙国一万人水师近乎被黑巾水师全歼。
船上所载粮草尽数为黑巾军所得,并俘获长孙国大小战船舟船一百余艘,黑巾水师至此以晋国战船发家,终于发展成了危害整个中原海岸线的毒瘤,而这才过去两个月,不堪回首的两个月。
长孙国水师战败消息迅速传到梁国,梁国正准备发往咸国的粮草以及咸王交易的上百根寸银被迫中止发送,改由南下孙国、徐国,入志国再北上咸国水陆。
时至九月上旬,由志国发出的首批粮草、皮革、耕牛、犁具等物资经望亲江入岁当郡,由岁当郡运抵都郡,咸国缺粮危机得以缓解,但北海郡缺粮依旧。
叛军掐断北海航线,截断合城陆路,致使粮草经由茂丘、麟城陆路运往广信,多绕行数百里地山地,粮草运输极为艰险,且已无民夫可征,无法向北海郡运粮,先王为此一筹莫展。
而与此同时,雷城失守后一系列军事恶果逐渐凸显,晋军于七月猛攻雷城,叛军损失也很惨重,经过两月近两月修整,陆续从丘南、桑北、桑南三郡集结四万余人整训。
至九月中旬,黑巾军以池田为集结点,纠集了七万人,其中水师就有三万余人,并向东进犯,重新占领了蒲城,由此叛军在北海郡兵力达到二十五万人
广信的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咸王屡次遣人送信告知百里燕粮草已有,但就是运不上来,必须重新打通合城通道,才能将粮草运往广信。或者等到秋后,将农田里的健妇、劳力全数抽调往陔陵运粮,可解燃眉之急。
百里燕也想尽快打通合城粮道,怎奈晋军对广信虎视眈眈,加之北海水路已被黑巾水军切断,粮草的矛盾愈发尖锐起来。
广信军南下攻打合城,晋军势必趁机占了广信,而晋军显然不会为咸国流血去招惹叛军,自解困局,于是别看广信没有被围,实际上是叛军成功的利用了晋军看住了咸军,咸军又不敢轻举妄动,让晋军自己慢慢的耗死。
百里燕站在南门的城墙上眺望着远处泛黄的野草,紧锁着眉头,心中是百无一技。一旁司空南见他呆站了半个时辰,不禁上前小心问道:
“将军,您已经看了一个时辰,还是回府歇息吧。”
“司空南,你说让晋军改道麟城、茂丘南下去运粮,是否可行?”
“这不能吧,茂丘乃北海郡咽喉,当道建城,叛军必从城内过,万一晋军占了茂丘,日后既能威胁北海郡,又能威慑都城,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是啊,但眼下陔陵已抽不出人力向北海郡送粮,即便送来了,路上多半要给吃掉不少。根本等不到把粮草全部运入北海郡,就得发生粮荒。
现在二十多万的晋军已经成了咸国巨大累赘,若不能让晋军做点什么,咸国必亡于晋军手中。”
“那为何不从广信城中抽调男丁健妇前往陔陵运粮。”
“难呐,且不说抽调二十万手无寸铁的百姓前往都郡,会否遭叛军劫道,他广信公也不肯呐。大王要是知道广信还能抽出二十万人南下运粮,还不立即扣下这二十万人。”
“那总不能在这里等死吧。”
“先等等再说吧,东原郡、岁当郡入春以来数月间一直忙于耕种,入秋后兴许还能抽调出人力用以运粮,最快一月后就能开始运粮,深冬之前粮草就能运到。”
“可广信粮草恐怕支撑不到深冬吧。”
“是啊,原以为晋军两月之内就能把粮草从晋北运道,没想到黑巾水军壮大的如此迅速,切断了航道,要撑到十二月确实有些困难。”
二人说话之际,苏洪由马道匆忙而来:
“报将军,从都郡西郡的细作、斥候已经返回。”
“哦,带来见我。”
“诺!”
………………………………
第378章 虚实
少时,两个斥候、四个细作来到城上,见到百里燕(既魏贤)一齐行了一礼:
“属下见过魏将军。”
“都免礼吧,其余几人呢?”
“回将军,赵方、陆鹏、郭冬未在约定时间之内返回,我等又等了两天,只好先行返回报信。”
“那多半是遇难了。”百里燕萧索说道,接着又问:“夏渠、添城情况如何?”
“回将军,都郡西郡夏渠守军较多,添城较少。至于卫津,从查访的消息来看,卫津与添城的情况大致一样,守军都较少。但是人口比之两年前多了一倍还多,都是从志国、徐国牵来的外民,我等陆续进城,险些被这些外民给撞破。”
“嗯,那应该就是了,夏渠距离北海郡近,叛军守军必然较多,卫津、添城距离北海郡比夏渠稍远,但距离滔荔与永兴河更近,乃叛军后方,其守军定然不会太多。”百里燕肯定了细作说法,随后又问:“夏渠、添城是否正在忙于秋收?”
“秋收尚未开始,估计得等到中下旬,不过据属下打探到的消息,叛军已用上新式镰刀,甚为锋利,秋收速度恐怕要比预计的更糟结束。”
“嘶……新式镰刀?莫非是铁器不成?可有实物?”
“未曾获得新式镰刀实物,不过听说此种镰刀,可装于木棒之上,用于勾砍,属下判断,叛军恐怕定有其他阴谋。”
细作话音刚落,司空南捻着乌黑的短须说道:
“将军,叛军这是要将农民武装起来,等过了秋收,农闲之际,这些被武装起来的农民恐怕是另有用处啊。”
“嗯,青铜镰质地硬脆,结构弯曲且较为沉重,不适合激烈砍杀,徒手自卫都很困难,但若是用上铁器,还能固定于木杆上,那就是非常残忍之兵器,断然不能是平白无故的分发到地方上。而且还不知道是个别现象,还是普及到了整个咸国被占区内。”
说到此处,百里燕又问细作:
“你等在夏渠、添城可曾发现往合城的密林小道?”
“未曾发现小道,不过倒是打听到另一个消息,添城最近运入了不少治疟瘴的草药,极可能是运往永兴河西岸供叛军使用。”
“疟瘴?黑巾军感染了疟瘴?”
“这个属下不知,而且很奇怪,药草运往添城之后便一直未曾发出,都集中在添城,不知何故。如果是病发了疟瘴,那可是致人死命的恶症,屯着这些药不用,似乎又说不过去。”
“是啊……你说的很有道理。你叫什么名字。”百里燕扫了眼眼前这个二十五六的青年,个子不是很高,脸上有一道疤,是苏洪骁骑营麾下的一员普通兵士。
先锋营没有专门的斥候营,因此斥候细作主要从骁骑营中挑选精干兵士担任。而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