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股禁军里应外合,不到一刻时间便将西门外杀出了个缺口,西院百里燕等人陆续带人杀出,将这股叛军迅速击溃西逃。之所以是西逃,因为东街已经被大火烧断,太子府东门已经着火,这伙守在西门外的叛军北逃的退路又被茗水河截断,因此只能西逃。
而茗水河北岸的叛军只能干瞪眼瞎着急,看着太子府禁军由西门而出,却什么也做不了。此时再去调弓箭手,多半也来不及了。
杀散了西门外这伙叛军,太子府三千六七百人陆续撤出西院,向梁国公使府方向继续撤退。临走从太子府马厩搞到了近两百匹战马,大大方便了转移累赘人员的速度。
太子府守军突围的消息也很快传到承宏殿:
“恩师,大事不好,太子府守军突然从西门突围。”恭首谦慌张说道。
“什么,从西门突围!”公孙岳大惊失色之下转念想到自己是多么的失算:“糟了,原以为梁军要向太子府突围靠拢,真没想到竟会是太子府人马向公使府突围,这下糟了。”
公孙岳原以为逃入梁国公使府的应该是广叔子,以公使府梁军的兵力,突围向太子府靠拢是比较靠谱的计划,因此公孙岳着重加强了公使府的兵力,意在等着梁军冲出来,而后先用弓弩射杀,再激战,可迅速解决梁军,最后将兵力调往太子府。
不曾想梁军居然没有选择突围,而是联络上了太子府守军向梁国公使府靠拢。这样最直接的后果将是两地禁军里应外合,将围困公使府的兵力杀个大溃
“恩师,现在该当如何,城南激战尚未结束,要是让太子府守军与公使府梁军汇合后,从城东攻打王宫,后果不堪设想啊。”
“是我大意了,是我大意了。”公孙岳自责连连,迅疾思索着应变对策:“去,传令围攻南营的各军,务必在天亮之前攻下南营,随后即刻赶赴公使府,务必于我团团围住,不能令其脱身。”
“诺!”
禁军虽然人少,但装备精良,战力不容小觑。以公孙岳现在的兵马,非调禁军强攻不可,其他官军和民军强攻之下只能是两败俱伤,甚至被击溃。
此时天空微见启明星,城南的杀声依旧,百里燕率众一路向公使府靠拢,沿途倒也没遇到什么阻力,大火将城东北烧了个燎原,若不是茗水河挡着,兴许能把整个城东给烧掉。
“侯爷,北面方才传来激战,应是太子府军到了!”典崑冲进屋中飞快说道,北面传来的杀声已经非常清晰。
“速去带人接应。”
“诺!”
典崑转身刚走,李懿担忧说道:
“姑父,看动静,咸王的大势好像已去,待魏将军来了,还是赶紧商量着怎么出城吧。”
姬通嘴角一抽,心中是恨铁不成钢:
“咸王完了,梁国就太平了?”
“可眼下贼兵势大,我军势单力薄恐怕难以久持啊。”
“话虽如此,但即便此时突围出城,也已来不及了。若是上半夜突围,兴许还有可能。”
上半夜城南刚刚开杀,叛军忙于攻打城南大营,包围公使府的叛军兵力不济,当时要是突围出城,成功率极高。但得到消息已经是后半夜,此时城南大营几乎已经被消灭,叛军完全可以腾出手来加强四门戒备,想逃也不可能了。
在典崑接应之下,公使府北门一千多叛军被杀得的大散,百里燕、彦平等人得以顺利进入公使府合兵一处。此时天色微亮,城南杀声渐入尾声,气氛再次凝重起来。
“魏将军,太子府情况如何?”
姬通连忙询问,百里燕擦去脸上鲜血,喘了口气说:
“尽数都已转移至此,不过城南情况不妙,估计多半已经歼灭,不出所料的话,天亮之前就该重兵围困公使府了。”
素来不知轻重没有轻重缓急的李懿,此刻也是坐不住了:
“那该如何是好啊!”
“去城南接应已经是来不及了,为今之计,只能想办法拖住围困公使府叛军,不令公孙岳抽兵增援王宫。”
“这是为何?”姬通问道。
“眼下咸王尚在,手中应有万余禁军,公孙岳若无十足把握,断然不敢全力攻打咸王,陷入内忧外患之中。
而昨夜一夜厮杀,城南投入的叛军少说有一万三四千人,一夜全歼南营守军,叛军至少也要伤亡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人马已经疲惫不堪,今日难以继续投入作战。
故而只要拖住了围困公使府和太子府的叛军,公孙岳除了抽调民军与坚守四门的叛军,无从抽调他处兵马。如此咸王只要能再坚持一到两日,赵帅定能说动梁军、晋军二十万大军来援陔陵。届时即便有不测,也不至于永兴河失守!”
现在最坏的打算是牺牲咸王保住陔陵,至于谁能继位,八成也只有广信公姜闵一脉了,但总比好过陔陵失守后切断后路来的强。
只要能坚持一到两天,等城外大军围城,再杀出公使府,打开一处城门,就能重新收复陔陵。
姬通犹豫再三,觉得可行,遂又问道:
“那依魏将军之计,该如何拖住叛军?”
“天亮后杀出去,先杀散叛军,迫使叛军继续调重兵围困。”
“如此岂不是自寻死路?”
“此乃置之死地而后生,眼下只此一法别无他路。”
“那为何不能去攻打王宫,与咸王合兵一处。”典崑提议道,继续又说:“我方才数了一下,三军加上男丁,尚可凑齐小六千人马,若是能趁着叛军疲惫之际去打王宫,岂不更好。”
“但宫中无粮呀,即便能与咸王汇合,公孙岳也能调来更多人马围困,岂不是自投罗网。”
咸王只可能被困在宗庙和后宫两地之间,而王宫的日常用度开销和仓储都在王宫的西南侧,尚膳监则在东侧,咸王根本无从获取基本的口粮,一旦断粮,根本坚持不了几天。
倒是叛军昨晚一夜厮杀疲惫至极,反其道而行之,不去接应咸王,大举杀伤歼灭叛军的疲惫之师,以减缓公孙岳所能抽调的有生力量,迟滞其围攻咸王的速度和力度,为赵逊围城争取更多的时间。
最终即便是咸王被害,公孙岳手中的有生力量也将削弱,联军若要攻城将轻而易举。
当然,此种大逆不道的话是万万不能说的,尤其是咸王还活着的时候。
“侯爷,此时当速速决断,天亮之前叛军必然彻底平定城南,若是不能将叛军吸引过来,天亮后公孙岳必然攻打咸王。”
“我军满打满算也只有六千人不到,公孙岳倘若重兵来围困,将如何抵挡。”
“眼下围困公使府叛军多半是民军,郡兵主力昨夜在城南一夜激战疲惫至极,即便调来围困我军,我军养精蓄锐至天明再杀出去,不说将其重创,击溃总应可以。
只要能将其击溃,公孙岳势必要担心我军从背后杀入王宫,届时进退两难的将是公孙岳,而不是我军。”
………………………………
第297章 积变(22)
姬通迟迟下不定决心,此时城南杀声渐息渐止,一夜的厮杀终于得以沉寂。姬通恍然觉得末日临头,仓促间失态问道:
“魏将军,此事干系重大,你倒底有几成把握。”
“那就要看侯爷如何打算了。”
姬通没有回应,百里燕的话等于没说,原样踢给了他,他还能说什么。
“好吧,便按魏将军计策行事。若是能坚守一天,本侯想,梁军怎么也该前来围城才是。”
姬通想着梁军昨天没有做出反应,今天怎么也该前来围城,好歹他这个安泰侯还在城里。可实际上呢,梁军此时此刻想的却是叛军没人敢动他,还不紧不慢的坐等咸军先攻城开路。
这就是“联军”,各怀鬼胎各有算盘,算计来算计去,终究把自己给算计了进去。
天明十分,百里燕(既魏贤)熬红了双眼游走在府中,视察伤亡情况。典崑所说的小六千人马只是个虚数,其实根本没有。
仅梁军自己的伤亡就高达三百多人,太子府守军一路上又伤亡近一百五十人,这两股人马能用的也就四千四五百人,蒋杰的少年子还剩六十多人,吴登的人马不到一百五十人,满打满算府中的男丁,其实只有五千多人,六千人是把伤员也算在了里面,当真是给自己壮胆的数目。
与此同时,叛军彻底肃清城南大营残兵,留下一千人打扫战场救治伤兵外,其余五千多人尽速调往城东公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