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有临阵生杀大权,杀一个封君只是一句话的事,但其背后的党羽兴风作浪才是赵逊最为头疼。
“魏先峰此来是为黑巾军棉衣一事吧。”赵逊低沉的声音略显苍老,如同六旬老儿一般。
百里燕行了一礼,也压低了声音说道:
“正是,但将军可知咸国是没有冬衣的。”
赵逊猛一抬头,双目射来寒光令人心头一怔。
“怎么,魏先生也想到了。”
百里燕吃惊,难道赵逊也觉得这天要下雪?他小心翼翼试探道:
“在下以为,万一下雪,我军几十万人马恐全军覆没。”
“是了……是了,定是这样。”赵逊激动道,立身而起离开桌案凑近百里燕跟前继续说道:“此前诸将多有争论,有人便说这棉衣除了御寒别无他用,而咸国从无下雪,冬季一件厚衣便能御寒。
事后本帅也曾与其他诸将私下谈论,也令人去陔陵司天鉴请教星象,都说咸国绝无可能下雪。可若非大寒暴雪,黑巾军备置棉衣又做何用。”
………………………………
第175章 天下大乱(16)
赵逊得到黑巾军配发棉衣已经是五天前的事,谁都知道棉衣是用来过冬的,当即有人半开玩笑的怀疑是不是会下雪,结果遭到众人耻笑。
赵逊自然也不信,他在咸西郡待了七八年,冬季从来没有下过雪,几乎连霜都没见过,更何况下雪。
于是连夜派人前往陔陵司天鉴询问星象,查阅历史典籍和历法,一百五十年内都没有记载到都郡下雪,仅有的十七次霜降也是发生在隆冬时节,太阳一出,气温又随时回升,因此赵逊多半也不信这么热的天会下雪。
这时百里燕(既魏贤)又是说道:
“赵帅,永兴河以西四十余里,可是有妙天山?”
“有,魏先生莫非是想说,黑巾军想以妖术祭天招来暴雪冻死我军将士?”
百里燕没急着肯定赵逊说,法而是举例说道:
“赵将军可曾登过那妙天山看过云海?”
“两年前层随咸王祭天,登过那妙天山。山势颇为陡峭险峻,高达七百余丈,若无工匠所凿石阶,将难以攀登。山顶云海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啊。”
“这就是了。那赵帅可知这锅釜之下堆柴烧之,可见水汽之理。”
“此事本帅自然知道,但与妙天山有何干?”
百里燕笑道:
“这妙天山山顶远在云霭之上,将军可知这云霭与水,与锅中水汽本为同根之源?”
赵逊点头肯定了百里燕之词,他说
“倒是见过妙天山琉璃之上水雾弥漫,云霭与水同源倒也有理。”
“那倘若在妙天山山顶,放一把弥天大火,以天为炉,云霭为水,赵帅以为,结果如何?”
赵逊闻讯一事不知何意,努力想象着妙天山景象,顿时是吃了一惊:
“难道说,将如薪柴煮水,让云霭化水降于人间?”
百里燕点点头,违心说道:
“此道乃是火熏天目哭泪也。”
“可,即便能使得云霭化水降于人间,又如何化成冰霜?”
“那将军登山后,可要穿棉衣?”
赵逊闻讯大怔,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妙天山夜间结冰,以火催天泪,此理倒是说得通。”
所谓以火催天泪,是百里燕无奈之下编纂的谎言。天哪里有什么眼睛,实在是赵逊无法理解冷暖强对流产生下雨、下雪这等知识原理的无奈之举。
百里燕判断,这妙天山山顶在云层之上,一年四季绝大多数时间应该在零度以下,或者零度上下。如此推算,秒天上附近其实不存在行程强对流天气的可能。
因为都郡地处亚热带,冷空气来自南方数千公里,夏天根本无法抵达北海,因此北海的大气环流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除非极恶劣的大气环境变化,否则一年四季都是多雨季节。
要想让雨变成冰雪,就必须在一个适当的高度,把层积云之上,高度更高,温度更低的卷云、卷积云赶下来。
卷云、卷积云高度多在海平面三千米以上,甚至一万米。在妙天山上放把火,热空气上浮至卷云、卷积云高度,热空气含有大量冰晶的卷云、卷积云发生热交换,使冰晶膨胀,丧失其在高空的稳定结构而下坠。
当大量冰晶下坠至两千至一千米高度的云层带时,大量冰晶裹挟水雾在此降温,形成雪花甚至冰雹,从而造成降雪。
而天上的云随时处于运动当中,只要大火不停,理论上卷云、卷积云将源源不断将含有冰晶的云层搬运至妙天山附近,形成一个巨大的旋窝,理论上可以无限的降雪,由此让永兴河附近温度一降再降,直到零度以下。
当然,这种循环并不可能无限发生,当地面气温够低时,又将产生冷空气效应和大气涡旋,将外来云层挡在永兴河下雪半径之外,从而渐渐停止此种非自然行为降雪。
但是这个降雪过程将持续多久时间,没人知道,只要妙天山的火一天不停,这个降雪降温过程都将持续,直到产生区域涡旋阻挡云层聚集。
倘若持续个十天半个月,咸军早就给冻成了冰棍。就算是围着炉子烤火,零下十几度也能把人冻死。
这些个道理跟当世之人说等于对牛弹琴,只以为是黑巾军的妖术。
“赵帅,下雪之事十有八九将成真,应当早作准备才是。”
赵逊阴沉着脸,并非不信百里燕,而是迫在眉睫之下,哪里去弄几十万件棉衣。
“魏先生,你既断定将下暴雪,可有计可破黑巾叛贼。”
“这……”
百里燕心有顾虑欲言又止,赵逊看出端倪,他说:
“但说无妨。”
“谢赵帅信任。在下担心即便破了黑巾叛贼毒计,军心也将涣散。赵帅需知,这黑巾军能令苍天降雪,在众多兵士眼中已如神人,而在下之法,只能是在初见雪花后才能见效。一旦令兵士感觉黑巾军能召苍天助战,这军心人心,将何去何从,赵帅可曾想过。”
黑巾军无非是以强对流手段让天下雪,应对办法只能以其人之身还以其人之道。
云层之所以浮在天上,一是水分子颗粒细小,轻于空气,二是来自下层的空气对流,进入一定高度空间,这种对流会加剧,因此即便停止在高空,风力其实还是很大,正是这种对流,进一步拖着云浮在天上。
要想破局,只有在气温缓慢下降之初,在地面上制造更为强劲的上升热对流。
热对流上升至积云、层积云高度,与受到卷云、卷积云降下的冰晶相互作用,产生更为剧烈的超强对流,进而让冰雪受热化成水,降到地面后就是雨。
制造热对流的时机既不能早,也不能晚,必须是在刚刚降雪之初,开始制造热空气。
早了热空气刚上去,就被冷空气压制,晚了,冷空气过于强大,不等热空气深至云层,热空气变冷空气,也没用。
只能在降雪通道打开不久,冷空气开始下降,这个时候一把大火制造热对流,冷暖空气在云层略下对流。最好的结果是雪化水,将降雪消弭于无形。最坏的结果是操作失败,雪照降不误,至多避免全军覆没的下场。
当然,强对流之下,下雪的云层可能被对流赶到其他地方降雪,永兴河蒸腾的水汽恰好又提供了制造对流的水汽,也是存在这种可能的。
因此克制下雪最终办法就是在永兴河沿岸,极其向东的腹地聚柴放火,从早烧到晚,人为在地面制造一层热空气,屏蔽从天而降的冷空气,使雪化之于无形。
不过雪一旦降下来,从未见过咸国降雪的兵卒会怎么想,心里的震撼不亚于扔了一颗原子弹,这时候黑巾军再在对岸欢呼神迹,咸军士气势必受挫,军心也将动摇。哪怕百里燕破了黑巾军下雪毒计,但普通的兵士可不会这么想。
“所以赵帅,在下建议破计当日,当全线攻过永兴河。”
“攻过永兴河?!”
“是,破计当天必有暴雨,而黑巾军若穿棉衣,必脱甲胄,届时又缝暴雨,这水里拖稻草,是越多越重。黑巾军棉衣吃水过重,加之冷水附体,岂能有力再战。我军若能攻过永兴河,即可给以厉害,又能提振士气,化被动为主动,先胜黑巾军一阵,令将士们也知道,人定可胜天的道理。”
“人可胜天!”赵逊吃惊看着,对这四个字的震撼,不亚于醍醐灌顶之灵。
但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