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王并无怠慢会盟之意,只因你咸国不公,无法出兵。”
“呵呵,这好说,不知晋王有何条件。”
这时高吉接过话说:
“最近听闻诸侯欲有和谈传闻,永兴侯以为如何?”
“不过是肤浅之道,短视之见罢了,人与豺狼虎豹岂能同室共享太平,岂非自欺欺人。更何况如今我中原被其占去土地,而今寸土未收,那腋目焉能容你要他离去。”
“话虽如此,可而今诸侯多已元气大伤,无力再战,继续这般苦耗下去,只怕腋目没有逐走,我等早已拖垮呀。”
“那按高长史之意,是让长孙割地,我中原俯首称臣,还是见死不救算了。”
“可以从长计议嘛,何必如此急切求战呢,总要让诸侯喘息吧。”
高吉打太极,百里燕却不容他:
“哼,如今诸侯除小国外,只你晋国未出一兵一卒,而今推三阻四,是何道理!”
此时气氛再度紧张起来,王砺忙接话说:
“燕子,非是我晋国不出兵,如今既然能谈,为何不试试呢。”
“那就是说,你晋国准备割长孙的地,换你晋国的安生,我可以这般理解吗。”
“兄绝无此意,只是这仗惨烈过甚,打一年两年尚且不易,若是拖上七年八年,诸侯岂能受得了,你总得考虑其他诸侯的感受吧。”
“那我就问兄一句,晋国是出兵,还是不出兵。”
百里燕最后逼问王砺,要他下决心出兵,无论晋国出兵多少,这场战争也无法进行倒底,但晋国的表态至关重要,只有志、晋两国都参战,才能为下面的格局定基调。
此时高吉忙给王砺递眼色,二人目光短暂交流片刻,王砺说道:
“你咸国准备给我国多少枪炮弹药?”
“五十万支老枪,五千支榴弹发射器,十万支新枪,除榴炮外,六百门各型后装炮,八百门迫击炮、六十万顶头盔,弹药管够。其他条件与志国相当,兄意下如何。”
“此言当真?”
“我从不食言,晋军必须即刻接受整训,年一过,志军将与我军北上作战,你晋国顶志国的缺,最快明年下半年作战,最迟后年开春,兄可否同意。”
“永兴侯能否容我等问过大王再做回复。”高吉问道。
“但愿贵国不要一拖再拖,否则战局糜烂,本侯就是有仙法,也挽回不了败局。”
高吉无非是想再拖,待诸侯大会索要更多好处,但百里燕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
………………………………
第1207章 诸侯大会(1)
时间转瞬到了正月初一,诸侯大会定在正月初五,正月初一咸王破例大宴群臣,但主要是内阁和参加作战的有功将领和士兵。
这也是咸国首次安排普通士兵参加国宴,尽管数量比例不是很大,但凸显出新的政治风向。
席间,蒋杰怀揣酒杯来到百里燕身旁径自坐下:
“侯爷,近日坊间说和之声甚嚣尘上,难道真要停战。”
“消息在军中都已传开了吗?”
“嗯,中高层都已知晓,下层官兵知道的也十之五六,我只担心继续如此,有伤军心动摇意志。”
“嗯,是如此。眼下回国兵士都在探亲,难免受到外部舆论与思想左右。但这仗还是要打的,但打是为了谈。”
“如此说,最终还是要谈。”
“也不全是,据我判断,腋目恐怕也快支撑不住,其虽国土远比我中原小,纵然工业比我规模更大,但毕竟资源有限,短期内经济容量也有上限,战争持续七年,他们损失也不少,若能再拖两年,并将战线往北推,他们定会和谈。”
“可拖两年,不就能将其逐出,又何必如此拖沓。”
“话虽如此,但需要诸侯齐心协力方能北伐。而今诸侯涣散,只想安生,仅靠我咸国是无法北伐的,故而今年起,陆战为辅,海战为主。
另外,年一过,你第一纵队与第二、第三纵队开始整编摩托化纵队,周空将军的第八镇,整编摩托化炮兵镇,暂由你指挥,我另调拨你一百辆装甲坦克,上半年予我加紧操练,下半年随时出击。”
“那上半年我国不出兵吗?”
“暂由其他纵队与镇军出国作战,你下半年出国。”
梁县战役结束不久,百里燕一直打算编制摩托化师,碍于轻卡不足,中卡浪费运力,一直未能如愿。
如今轻卡生产一年有余,年产小四千辆,明年上半年还能有两千余辆,再配置三千辆中卡,一千辆皮卡,百余辆装甲轻坦,八百辆摩托或是偏三轮,一个完整的摩托化军初见雏形,届时大可利用摩托化军的快速穿插,实施敌后歼灭战。
眼下僵硬的线性推进战术的最大弊端是后方,后方严重依赖前方战线的保护,因此后方的兵力集结较为松散,一个摩托化军的投送力量,目前不足以在战略上完成对敌重兵集团的迂回强攻,切断敌主力后路。
百里燕更倾向集中拳头资源,插入后方纵身几百上千里地,寻找敌薄弱和零散小股部队,以绝对优势火力和兵力加以围歼,同时从正面再对缺口实施强大兵团突击,将其局部正面击溃,此时摩托化军再从背后迂回,围歼其后退中溃散余部。
如今战役策划和后勤运输比三十年前,甚至十年前都更为庞大和复杂,多数都由陆参院制定方案,报送司马、太尉、司农三府,最后呈报咸王批准。
百里燕不再直接过问所有作战细节,只对战略层面做出指导,并对新式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提出建议,不再向以前那样指挥到一个团,甚至一个营。
他深知自己的能力已到极限,时代的巨变让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足以事无巨细的干涉方方面面,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
他可不想因为自己的指手画脚,引发大规模的失败,导致自己几十年的声誉“晚节不保”。
国宴上姜蛰心事重重,他要为四天后在这里举行的诸侯大会做心理上的准备。
国宴后第三天,正月初三,萧公毅从梁国抵达陔陵参加诸侯大会,先见了百里燕。
诸侯大会名为讨论今年作战,实则是不想打了,萧公毅如今同样进退两难。
梁县战役至今三年,御客伤亡三十五万人,超过二十位大师战死,嫡传弟子更是数以千计,而南境六年战争,御客伤亡也不过如此,继续打下去,御客要比南境付出的代价更大。
“萧掌门请坐。”
“嗯,我一路过来,你咸国比之数年前可又有了变化。万川各地我也顺道去过了,规模似乎要比永兴还大一些呀。”
“去年年初的产值就已超过永兴、瑞田、轩云、乌坪四地,咸国每年新办的作坊、工厂,三成都在万川,故而万川发展是要快不少。萧掌门此来赴会,应该是为是战是和吧。”
“不错,如今我御客伤亡巨大,众星陨落甚多,虽然财力物力尚可,但本宗子弟伤亡太大,不堪继续鏖战呐。但若不战,又恐伤及会盟,给诸侯口实。”
“那萧掌门是战还是和?”
“我欲继续再战,但总堂长老以为,若能以战促和,或许还有专机。”
“嘶……”百里燕没料到萧公毅会将责任推给总堂,他随即问道:“萧掌门是何意?”
“总堂结合目前掌握至消息,加以演算认为,暂且将腋目拖在中原,有利于长远。”
“哦,总堂也如此认为吗。”
百里燕心中惊奇,他恍然发现去年十月前去向宗伯泰问计,当初只以为宗伯泰赞同彻底将腋目逐出南半球,但现在仔细一想,其应该与御客总堂意见相合,是自己理解错了。而宗伯泰却未曾点破,显然是当时他信心十足,若是言及至此,会遭他不快。
这时萧公毅看出端倪,忙是问道:
“永兴侯莫非还有其他高见?”
“不,这倒没有,只是去年十月曾向宗伯先生问计,本侯误解宗伯先生之意,现在想来,与贵派意见相合。”
“哦,如此说,宗伯先生也赞同以战先促和,养精蓄锐后再战。”
“现在想来应该是如此。只不过如何战,如何促和,还有待商议。”
“既如此,那就太好了,不知永兴侯可有方略。”
“暂无,尚不知腋目能承受何等损失,会选择何时停战。在下以为,若是今年北伐若能打痛他们,明年促和应有希望。”
“嗯,明年促和,后年停战,那就是整整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