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10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舍了米垣等人,虽会有损失,但岁当根基尚在,还不至于动摇根本。但若米垣被查,牵连太子乃至殿下,那就是太子图谋篡位,咸王焉能再忍,此乃舍小求大,不得不为。”

    “那要如何舍弃米垣等人不留把柄?”

    “殿下放心,属下早买通其身边护卫与手下兵士,随时可以下手。令其一家消失的无隐无踪,或是死于意外。”

    “如此岂不招来众人猜忌,不行,灭口断然不可取。”

    “那殿下的意思是?”

    西寰阴恻恻的脸上露出一抹阴毒的笑意,脸皮却无一点的笑容,她冷声说道:

    “给他留条活路,逃往卫国的活路,就是死在路上,也是死在逃亡卫国的路上。如此对太子好交代,对满朝文武也好交代。”

    “属下明白了,属下即刻前去安排。”

    “记住,唯有迫不得已之下方可行此计。”

    “诺。”

    米垣勾结晋国,乃是绕开太子私下密谋,故太子是不知情的。但无论知情与否,米垣是太子的左膀右臂此事不假,即便太子不知内情,针对太子便是针对西寰,由此藉口废黜太子根除西寰毒瘤势在必行,晋国无论如何也没脸为一个企图谋权篡位的太子妃翻脸。

    但若是勾结卫国并在逃亡途中发生某些意外,至多是太子用人不当,没人会相信太子勾结敌国谋害自己父王,他既没这个胆,西寰那里也说不过去,最后只能是米垣利令智昏勾结卫国图谋颠覆咸国。既解决现有的矛盾,同时给卫国泼一盆脏水。

    当然,米垣勾结卫国最后有没有人信,有多少人信那是另一码事,至少不会让局势变得更被动。

    此刻王宫大内国政监中,咸王正大发雷霆,很少有像他这般的君王,一身中两次重大转折都是叛乱,先是手足奉阳君叛乱,割让了一郡,险至亡国,后是丞相公孙岳叛乱,也险些亡国。

    要说前两次都有情可原,但此番王眷“叛乱”,恰逢咸王年迈,无形中让他认为有人巴不得他早点死。


………………………………

第910章 王眷事变(16)

    “这些贪得无厌的败类,统统都该杀!”

    “大王息怒,王眷事发突然毫无征兆,情势尚不明朗,此时贸然断定反叛,易激变更大祸端,还请大王慎重。”

    高勋劝道,太子上前进言:

    “父王,儿臣以为,王眷乃聚富之地,要说有人谋反或许有,但众多商贾豪强聚众反叛未免非议思索,处置还应慎重。”

    “哼!”咸王怒哼道,看向百里燕说:“永兴侯,将昨晚予寡人所言之事,与诸位都说一遍。”

    “诺。”

    百里燕将王眷遭遇一五一十详细道出,要说因为全城搜捕和扣押良马引发叛乱,百里燕自己也不信。

    且不说叛乱是何等长期细致的准备工作,即便朝廷有内鬼,司马府的情报机构不该一点不知道,咸王的密探也不可能全是瞎子,更何况御客活动频繁,王眷虽然不是重心,但既然是谋反,不可能没有任何情报示警。

    只能说王眷确实藏污纳垢,却还不至于谋反,而是另有其他企图,不巧因为五匹马被盗招来了百里燕而败露。

    “事情大致如此,由于案发与官衙之内,如此胆大妄为只举既是藐视国法纲纪,亦是有人勾结内外生患于城中,故本侯为严肃法纪,请仇瑞蒲、廖平、黄彻三人协助本侯捉拿盗马贼,但不想从城中揪出两千两百余匹来路不明的战马,与数量相当的次上等马,此事便不简单了。”

    百里燕侃侃而言,赵逊接过话说:

    “想当年我咸国骑兵无不是中下等劣马,窘迫时甚至需向梁国借马。而今富豪竟也能骑乘优良战马,看来国力的确是今非昔比啦。而今王眷之变因马而起,其中缘由耐人寻味,大王应彻查之。”

    “赵卿所议甚合寡人之意,那该由谁人前去王眷彻查此事?”

    “还是臣去吧。”

    百里燕道,太子接话说:

    “儿臣以为不妥。”

    咸王问:

    “何处不妥?”

    “回父王,此事因永兴侯而起,理应避嫌才是。儿臣建议由外朝或国政监派员彻查,以正视听。”

    “不可!”咸王断然拒绝,目光随即看向卤侯、轩亭侯:“薛卿,此事寡人交由爱卿彻查,意下如何。”

    “臣领旨。”

    王眷是卤侯、轩亭侯谋财的重镇,是永兴城对外交易放货的集散地,是咸王的左膀右臂,国库最大的经济枢纽,咸王内府资金赚钱的聚宝盆,太子提议外朝派员彻查,无异于将三侯与咸王内府的经济秘密公之于众,让咸王与内阁难看。

    让百里燕继续接手显然也不合适,而内阁中无人能能处置此事,轩亭侯乔廉精于理财却梳于强硬手段,所以这件事只能让盐枭薛崇去办,于公于私都说得过去。

    而且此时此刻百里燕越发觉得太子动机耐人寻味。按说王眷一事太子应该没有太多的瓜葛,即便有,也是其庇护贵族在王眷经商,如今是所有势力在王眷都受到波及,理应以重臣前去平抑止损。所以内阁派大员前去是必然之举,而太子却要让外朝,如此无异于揭疮疤,把事情挑大。

    太子既是未来的君主,西寰调教了这么多年,西寰在王眷也有产业,太子应该知道轻重,然如此揭所有人的疮疤,谁都捞不到好处。只要王眷的性质不是蓄谋叛乱,结果只能是他太子本人置身暴风中心之外,最多折损一些因为西寰而依附他的权贵。

    想到深处,百里燕开始不敢再继续小视这位整日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太子。

    待薛崇领命出宫,咸王接着说道:

    “赵卿,即刻通令各郡守军与各地镇军,加强戒备严防哗变叛乱。着令……”咸王顿了片刻,有所犹豫后接着又说:“着令周空所部严密盘查永兴河所有渡口及通往都城要隘,直到王眷变乱平息为止。”

    “诺!”

    “另着长史高勋,草拟旨意,着令各郡封君来往陔陵,但凡无故迟误不至者,废封削爵罢为庶民。”

    “臣遵命。”

    “现在,各司其职,静候卤侯彻查详情,都散了吧。”

    “诺……”

    众人异口同声,咸王在蒋浩陪同下离开国政监。途中,咸王质问蒋浩:

    “王眷事变之前就无半点迹象吗?”

    “臣该死,臣也是昨日才得到永兴侯丢了五匹马后,在城中大肆搜查,并不知永兴侯已经怀疑有人图谋不轨。可……可真没想到昨晚就东窗事发,着实始料未及。”

    “那在此之前,就无半点征兆与蛛丝马迹吗?”

    “王眷鱼龙混杂,富商名流云集治所,距离陔陵如此之近,谁能在此处造反,事前真无半点征兆。”

    蒋浩其实也挺无辜的,他替咸王在王眷洗钱,自然是要盯着些的,此番王眷事变,还真不是蓄意谋反,一切都是阴差阳错的意外。

    咸王以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蒋浩,沉声道:

    “让你经手的事都办的怎样了。”

    “仍在进行中,臣日后一定加倍努力。”

    “记住,行事要隐蔽,不要露出马脚。西寰的手伸的太长了,寡人越来越不放心。也让你外甥盯紧些,寡人百年之后可都指望着武备营。”

    “是是,臣明白。”蒋浩连声诺诺,额头已是大汗淋漓。

    此时天色放亮,国政监人声嘈杂,有些先知先觉的文武百官先一步赶到宫中观察风向,有些后知后不觉的此时还在家里呼呼大睡。

    王眷是叛乱或是民变此时尚无定论,只有一道道政令不断从国政监发出,发往全国各地,百里燕拿着下达给周空的调令与合符匆忙赶回侯府。

    “合符”既是两瓣合一的兵符,君主持有一半,屯军大将持有另一半,两瓣合一即刻调兵。此前各国均有此等合符,形制也五花八门,但数量少,因为加工手段落后,精度是个问题,因此产量不是很大,单一的兵符仍是调兵的主要手段。

    咸国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合符可以批量生产,形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单纯的两半合一并不能完全杜绝其他势力的手工仿制,因此合符做了防伪处里,从技术层面完全杜绝他国的仿制。

    由于魏琦的缘故,王眷的消息府内已经传开,姜蓉召集了所有夫人围着魏琦刨根问底问了个遍,这才将他放过。百里燕前脚刚进府宅,众女子便像是无头苍蝇一般蜂拥而上。

    “宫里情况怎样,我听说有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