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杨妃已经说过同意他们婚事,但是李世民尊重她,还是决定让她见过之后,亲口告诉李恪。
李恪从李世民的话中听出其意,连忙拉着还茫然不知的龙玉珠起身谢恩。
“儿臣多谢父皇!”
“多谢陛下!”龙玉珠也赶紧跟着行礼。
李世民看着懂礼貌的龙玉珠,还是挺满意的,一连串的赏赐许多珍珠,玉壁,绫罗绸缎,翡翠,象牙。
让龙玉珠大开眼界,没想到大唐如此富有,刚一见面,就是如此多财富赏赐。
两人见过杨妃,杨妃也很满意,虽说不想让李恪卷入皇室冲突,希望他简单平安一声,同意了他们的婚事,还是担心带回一个金发碧眼的媳妇,现在见到知书达礼,说得一口流利大唐话的龙玉珠,这才放下心来。
…………
就在钦天监为他们选定日子,龙玉珠也给她父王汇报以后,李绩也回到长安。
三千头骆驼拉着马车千辆,排出几里远的运着昆仑玉回来了。
广安直接被长孙派出鸾驾接进皇宫,这也让不少人暗自感叹,广安虽说是公主,但毕竟不是嫡系,所以这迎接也显礼重,这完全就是妻凭夫贵,看出冯戴文不但没有功高震主,反而圣眷越重了。
李绩就被早已得到消息的李渊父子亲自迎接,让李绩暗自后悔,这装逼太装得大了,居然出动他们两人,虽说心里明白,他们多半是冲着玉石而来,但是其他人可不会如此想,难免引人嫉妒。
李世民看着连绵不断的车队,全都拉着昆仑白玉,不由嘴角一抽,啥时候玉石也是论车的了,还是堆起来能够堆满几座大殿的玉石原石。
“爱卿一路辛苦!”等牵马而行的李绩施礼之后,李世民上前亲自扶起李绩。
“为国出力,乃是臣之本分,不敢言辛苦。”李绩恭敬的回答。
“这里全是白玉?”李渊上前问道。
“回禀太上皇,有一半是含有白玉,另外一半是可能含玉的原石,西域人手有限,就粗略挑选了一下,且卫国言这和开翡翠一样,带一点赌运在,更加有趣。”李绩连忙躬身回答。
“不错,不错,可以看下运道如何,这里有多少原石?”李渊喜笑颜开,摸着长须笑道。
“这里一共有一千俩马车,每车十五石左右,共计一万五千石有余,臣特意为您准备了几车未探查的原石,让您赌一赌运气。”李绩与冯戴文商议过,认为李渊绝对不会放过赌石的机会,特意让有经验的于阗国人和玉石匠人,挑选了几车把握比较大的石头。
“好,好!就是要原石,打开的朕一块都不要,来人,给朕搬进宫去,朕要亲自挑选原石。”李渊高兴点头叫好,随即让侍卫把给他准备的原石带走。
在这说话档口,李世民已经走到车前,观赏过了玉石,发现露出在外的玉石,全都是细腻,白净的好玉,不由得也非常高兴,正愁新年不知如何赏赐群臣,这下现成的礼物就来了。
说道这个赏赐,李世民就头疼,以前粮食,布匹,就能让群臣喜笑颜开,高兴的接受打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连自己都认为那样拿不出手了,现在没有那个官员还缺少那点粮食,布匹的。
有钱随时能够购买,富裕家庭已经早就在追寻更好的吃穿,冬季的皮衣,羊绒服,羽绒服,这才是好货。
夏天当然是棉衣最好,又吸汗,有轻薄,穿着也舒服,这才是首选。
这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现象,当少数民族脱下皮衣,穿上棉衣,高兴不已的时候,大唐高层,富家又开始追求皮衣了。
当百姓,小地主,少数民族开始追求丝绸,有能力购买的时候,当官的已经全都在穿棉衣了。当然最顶级的绫罗绸缎还是皇家,以及大家族的选择。
一件顶级金丝刺绣织锦,需要十个技术上佳的秀女,历时三年才能够做成,而这种衣服只有皇后在大礼节之时穿戴,基本上就只穿一次,因为沾染了汗水,都只能晾晒,而不能洗,许多时候皇后都会用来赏赐其她妃子,后宫美人。
这几年采用水力纺车,速度提升不少,还节约了人力,冯戴文专门让科研院针对农具,工坊工具进行了研究改良。
现如今的纺车相比以前提高十倍不止,每年出口的羊毛棉线混纺衣物,在经过上色,图案纺织之后,畅销到西域,贵霜等地。
现在大唐占领西域,完全可以由军队护送,直接卖到大食,天竺,愿意跑远路的还能与原来西域的商人一起去罗马,法兰西等地。
尤其是海路,贞观七年已经运送了几百船瓷器,丝绸,霜糖,等物资过去贩卖,尤其是天竺,天气炎热,单薄的棉布非常畅销,虽然他们也种植棉花,但是还没有那个能力做出棉布来,他们的白叠布又厚,又硬只有平民才用。
每次商船出海,都换回了许多粮食,金银珠宝还有奴隶,昆仑奴老实听话,又强壮,向来深受世家勋贵喜欢。
以前昆仑奴畅销是因为少,现在多了,都需要挑挑拣拣,品相差的就近卖到南洋诸岛种地,品相好的才会带回关中等地销售。
唯有香料,现在是大唐最不缺少的就是香料,南洋诸岛最不缺少的就是这些,每年都会有无数的香料被南洋土族采摘下来,初步加工之后在运送回中原,现在普通百姓家里都会有一些香料,用来烹饪。
(本章完)
………………………………
第412章 南骠路通行
“报将军!前方发现人烟,据查实佤邦城就在前方三十里处。”探子激动的到冯戴武面前回报道。
“好!来人!和本将一起前去佤邦城!”
“三哥,小弟去做信使!”冯戴金未等冯戴武回话,就激动的大声吆喝起来,两年长途征战,从最开始的兴奋,到中途的焦躁,在到麻木,一路都是在行军,监督后面修路,打仗也不过是一些山寨,小城都被扶南,真腊攻下来了,这会听说终于通了,那里还能等待。
“去吧!”冯戴武长出一口气,点点头说道,他心里也放松下来,连续两年,只有雨季修养,思家的情绪还是挺高的。
…………
秦怀玉坐镇佤邦城,几乎同时得到消息,有大队人马,打着大唐旗号,从另外方向前来,不由心里非常奇怪,他并未接到有部队前来的消息,不敢怠慢,亲自带着几百骑兵前来查看,半路就遇到了冯戴金,两人也是见过面的。
“秦大哥!”冯戴金老远就从望远镜中见到秦怀玉,兴奋的挥舞着手大声呼喊道。
“哈哈!冯四郎!怎么是你?后面难道是你二哥?”秦怀玉也认出他来,策马飞奔过去,大笑着问道。
“嘿嘿!是三哥,我们从扶南一直打过来的。”冯戴金嘿嘿一笑解释道。
“什么!我怎么不知道你们出兵。”秦怀玉吃惊的问道。
“秦大哥你放心,给兵部汇报了的,只有三千兵马,其他都是招募的青壮,扶南,真腊是顺便同行,所以看起来人多。”冯戴金狡猾的笑着说道。
“嘿嘿,你们是用什么名义上报的?”秦怀玉骑马与冯戴金回转,前去迎接冯戴武,边走边问道,对于冯戴金的小心思一听,在结合眼前情况,就完全明白过来。
“商路,我们上报兵部,说是探查通往南诏的商路。”秦怀玉算是自家人,也没有啥好隐瞒的,冯戴金直接回答道。
“你们呀!你阿耶,二哥知道吗?出来多久了?”秦怀玉好笑的摇摇头,一连串的问道。
“不知道,他们都不知道,还一直以为真的在通商路,我们过一段时间,就会写信回去,出来两年了。”冯戴金把头摇得犹如拨浪鼓一般,神情恍惚一下说道。
“唉!你俩胆子真大。”秦怀玉也挺理解两个立功心切的年轻人,在父兄的压力下,急迫的想做出成绩,而自己何尝不是承受着父辈压力。
“我们一路打,一路修,开辟出来一条道路,现在可以从这里一路通行到扶南,在也不用一边走,一边砍树了。”冯戴金兴奋的介绍着这两年所做出来的事迹,毕竟这也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当然需要给人分享,现在好不容易遇到熟人,当然要说出来显摆一下。
秦怀玉见了冯戴武,连忙迎接进城,安排部队驻扎城外,在他的住所为其接风洗尘。
第二天,得到消息的长孙冲,同样前来邀请,又设宴款待。
现如今道路打通,但是正在攻打蚕食骠国的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