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代州以后一路所见,韦郡守之下算是最好的了。”一行人进入郡守府,冯戴文真心赞叹道。
“都督过奖了,下官一点成绩在都督面前实在不值一提。”韦挺态度放得很低,并未因冯戴文年轻身居高位而看不起,谦逊的说道。
“在下实话实说而已,郡守可否为吾等介绍一下蓟州以及其他几个郡的情况。”冯戴文请教道。
说起郡里情况,韦挺就是苦笑说道:“至从前隋三征高句丽以后,又经过窦建德一事,这边几个郡算是荒废了,地处边关,本身又条件艰苦,蓟州全郡还有五万七千多人,接近两万户,其他三郡相差一倍,不会超过三万人口。”
“四郡二十多个县城,居然才20万人不到,可有山民?”马周没有想到情况居然如此残酷,吃惊的问道。
这里说的山民就是历代为躲避战乱,逃到山里的人,也有的是逃犯,逃奴,他们一直生活在山里,自种自食,也不用交税。
看上去是挺好的,但是没有“公验”也就是户口本,根本进不了城。
唐朝对于没有“公验”之人,都会当做逃犯,山民抓起来,判处流放。
所以山民进不了城,也不敢进城,进不去城里就买不到物资,包括食盐,农具,衣物,生病也只能自己找草药,能不能治好就只有听天由命。
也正是因为他们是山民,所以根本不敢见山下的人,其他人抓住山民,官府是要给予奖励的,见不到外人,也就不知道现在朝廷是什么政策,许多人都还以为是隋朝天下。
所以那怕是从武德年间河北道就多次免税,上年干旱,又免除一年,但还是没有山民下山到官府登记。
“怎么没有山民,很多,都是前隋躲避战乱,以及战斗失败的逃兵,说来惭愧,主要是郡里实在没有那么多人手来处理此事,也担心山民多了不好管理,毕竟郡兵太少,而山民基本都是青壮。”韦挺略带羞愧的说道。
“无妨,宾王以大唐安东都督府名义起草文书,招山民下山落户,非十恶不赦之徒,皆无罪,令传信周边其他郡县配合行事,山民皆送到四郡来。”冯戴文对马周说道。
“韦郡守熟悉地方,还请多多配合,吾相信用不了两年郡守就该回长安了。”冯戴文回头又对韦挺说道。
“下官一定配合副都督,这都是下官应该做的。”韦挺还以为李世民已经忘了他这么一个人,现在有机会回长安,那里还能淡定,有点语无伦次的说道。
“当然吾相信韦郡守一定能办好的,来之前,圣上就说过韦郡守能力非凡,一定会是得力助手。”冯戴文一本正经的胡说道。
韦挺差点落下眼泪,对着长安方向拱手说道:“下官一定不负圣恩,全力配合都督治理四郡。”
“那就先行谢过韦郡守,你看吾等初来乍到,可还有何需要注意的地方。”冯戴文温言笑道。
韦挺想了一下道:“契丹人这两年虽说好多了,但是还需提防,因为他们如果洗劫边关,一般都是鸡犬不留,以防留下把柄,高句丽偶尔也会有人扮着土匪,马贼,抢劫过往行商。”
“多谢韦郡守提醒,本官打算把边关百姓都搬迁道郡城附近,一来方便保护,二来也便于管理。”
“哼,至于马贼,到是想看看那些不怕死的敢来找事,虽说本官是来治理地方,但是也不在乎杀点马贼,手下弟兄都还等着立军工呢。”冯戴文对韦挺解释道。
“都督虎威在此,高句丽必然消停不少。”韦挺想到冯戴文外草原杀出来的威名,放心的说道。
其实冯戴文都是在背锅,杀人最暴烈的就是席君买,冯戴火,两人杀掉的人就没有一具全尸,不过也不冤,两人都是他的手下,算到他头上也是对的。
“宾王,传令四郡,断了契丹,高句丽这一条商路,以后交易全部在营州互市进行。”冯戴文又下令道。
几人不断的商讨,也不断提出问题,冯戴文一条条命令也在继续下达,只等天亮就送出去。
当夜一行在郡守府商议到半夜子时,才分开各自休息,冯戴文继续带着一部分人前往平洲。
平洲离海边不过七十多里,气候相对要暖和一些,所以冯戴文选择这里,虽然没有塑料,还是想试一试种植暖棚蔬菜。
在加上用大船捞鱼,产出想来满足四郡二十万人口的粮食,应该不成问题。
平洲郡守不过是前隋降将,不过是一混吃等死之人,毫无能力,得过且过,居然对冯戴文说他是“无为而治”。
好在并无大过,冯戴文也不为己堪,调查过后,就解除职务,让其回长安听调,此人还以为回长安另有重用,兴高采烈的回去了。
“想不到此人如此愚笨,居然坐镇一方。”就连一路同行的广安都感觉不可思议!
“呵呵,夫人一路辛苦,以后就在这郡守府住下。”冯戴文扶着广安进入郡守府说道。
至于郡守府的门匾,立即就有亲卫取出“安东都督府”的门匾换上。
“夫君事务繁忙,不必留下陪伴,傲梅,清竹等人会照顾妾身。”广安体贴的说道。
“嗯,夫人安心休息,有何事情,让下人去做就是,为夫回留下100亲卫,加上父皇安排的玄甲军,定然万无一失。”冯戴文担心广安缺乏安全喊,为她诉说一番,留下陈熊带领亲卫保护,毕竟初来乍到,还是小心为妙。
感谢醉卧云间,阳哥,大哥的月票,谢谢大家。
(本章完)全本书…免费全本阅读网
………………………………
第163章 平洲秦皇岛
初到平洲,冯戴文一连几日,先是召集全郡大小官员,考察一番,原本三十多名官员只留下十七人,另外一半多数被贬为吏,有五人贪污被关了起来。
其实这并不麻烦,凭冯戴文都督身份,只需招小吏查问,没有几个胆敢不说实话,在讯问同僚,一切皆很明瞭。
为何冯戴文直接就查贪污,也是因为有个无为而治的郡守缘故,郡守不管事,下面的人可想而知,能有17人能用已经出乎意外。
查明之后,同样开始一面选地建房,一面派出小吏宣传秋后搬迁,号召山民下山落籍。
每日冯戴文同样忙得不可开交,既要选出合适种植,水源方便的地方安置秋后搬迁的百姓,又要考察平洲地理,身边亲卫都被派出去忙成狗,这时候深感人手不足。
这时候的地图都太原始,一条线就代表一条河,也不清楚这河有多宽,每年水位如何,这些都需要实地探查,讯问当地老人,才能弄清楚明白。
连续半个月,冯戴文足迹遍布全郡,连家都没有回一次,只是每日派人回去汇报一下行程,以示平安。
平洲又叫卢龙,边界处有一座高大的卢龙山,据说汉末曹操曾从卢龙山小路翻越过去,偷袭当时的乌桓人,也正是因为有卢龙山挡住西北方吹来的寒风,所以平洲比之相邻的檀州,蓟州气温要高一些,靠近海边雨水也很充足,更加适合种植,居住。
考察过程中,意外发现卢龙山居然有露天煤矿,这下四郡的煤炭是不用愁了,于是赶紧安排工匠,招募人手建立作坊。
好事连连,说的就是现在的冯戴文,刚回到平洲,世家安排剩下的工匠也被前来任职的人带过来了,而且前来的居然是几个熟人带队。
“王兄,崔兄,郑兄,卢兄诸位多日未见,一切安好。”原来前来的正是五姓七望的王彦,郑勇,崔平,卢奇四人,后面都是各大家族的人,不过其中都是以几人为首,其他的应该都不是最优秀的嫡系,所以都是几人领头。
“这位是?”未等几人说话冯戴文率先朗声道。
“见过都督!”这些人都是来做官的,自然以下属之礼拜见。
“裴家,裴守真见过都督。”刚才被冯戴文问起,站在王彦旁边的人又重新报名道。
“哈哈,诸位不用客气,本官正是忙得焦头难额,诸位来得正是时候。”冯戴文看到来了如此多苦力,高兴的哈哈大笑说道。
“愿为都督分忧,下官等人一共128 人,前来都督帐下听令任凭安排。”崔平代表其他人说道,还未正式任命,就自称下官,态度相当端正。
“哈哈,好,今日先为大家接风,给你们介绍一下具体情况,本官对你们能力也不熟悉,你们先听一下,明日自行选择事务,一个月后在给你们安排官职,诸位看这样如何。”冯戴文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