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张彩照回明末-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孙一平叫了大儿子孙富和村里的几个壮汉,坐着牛车去了县城。用了三十五两银子,从县城买到了二十石大米,十石白面,一百只鸡,一百只鸭。

    明末南方的米价大概为一两白银一石,一石大米592公斤,一两白银是一贯,等于1500文铜钱,相当于二十五文钱一公斤大米,鸡鸭五六十文一只,所以上述物资看起来虽多,可是也就值白银三十五两而已。

    “这么多东西,这都是公子出的钱……”孙老汉激动的几乎说不出话来了。

    看着站在屋里众人那欣喜的神情,那热烈的眼神,赵国华说道:“孙大叔,你去叫乡亲们过来吧,每户领十斤大米五斤面粉,人多的家庭再给一只鸡。”

    当天晚上,鸣凤村里又出现了多少年不见的热闹了,村里家家升炊,户户房顶有烟,小孩闹,大人笑,仿佛换了个村子一样。

    “娘,我从没见过我们家里有过这么多东西。”小姑娘珠儿拉着她娘的手,高兴的说道。

    杨得贵还未回城,第二天吃过晚饭正在庄里看书,两个十来岁的小丫鬟正在为他捶背揉腿,听到远处村里的热闹声,他站了起来叫道:“来人”

    “老爷,你有何吩咐?”矮胖的管家杨福跑进来,恭敬的低着头道。

    “你带几个人出去,看看村里发生了何事,速去速回,不得耽搁。”杨得贵吩咐道。

    “是,我马上去,请老爷稍待,”说完,杨福就退出去,带了几个家丁,出去了。

    去了还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杨福就气喘嘘嘘的跑进来说道:“禀……老爷……是那打死老虎的海外蛮子,从县城买了些米面和鸡鸭……分给了村里那些穷鬼,穷鬼们正在高兴的煮饭蒸馒头呢……”

    “哦,他想作甚?”杨得贵神色一顿,捋须沉吟起来。

    杨福献媚的说道:“老爷,我看他是心怀不轨,我带人去把他抓来。”

    听了这话,杨得贵毒蛇眼转了转,说道“算了,注意点就行了,一个海外蛮子而已,谅他一条小泥鳅也翻不起多大浪来。”

    转眼,赵国华到凤鸣村已有十来天了,他和村里的村民相处的已是很熟了,和孙老汉及丁顺一家更是亲如一家,在他的帮助下,丁顺的伤也好了,病也治好了。

    这天吃过晚饭后,赵国华就和孙老汉一家人聊起了天。

    村里的许多人也来到孙老汉家里,丁顺一家三口也在场。孙一平为人正直热心,又肯帮忙,在村里很有人望,晚饭后,大家都喜欢来他家唠嗑。

    院子里边的那棵槐树下摆了一张破旧的木桌子,桌子上放了几个粗糙的土大碗,碗里泡的是五文钱一斤的野花茶。

    许多人坐在桌边喝水聊天,聊村里的事,聊外村的事,聊县城的见闻。说的人兴致勃勃,听的人津津有味,这也算是村民们饭后的一种乐趣。

    夏天的夜晚,夜幕像一条无比宽大的毯子,满天的星星像是缀在这毯子上的一颗颗晶莹而闪光的宝石。

    此时早已没有了白天的燥热,一阵阵凉爽的清风吹拂着,清凉而又舒适。

    “赵恩公,你的救命之恩,我不知道该怎样报答。”丁顺感激的说道。

    听了丁顺的话,一个老汉也满脸感激之色,语态恭敬的说道:“是呀,赵公子,自从你来到我们村后,我们总算可以吃几顿饱饭了,我们全村人都感谢你啊。”

    “这没什么,只是我能力有限,不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赵国华感叹的说道。

    “赵公子,你在海外生活多年,不知道你说的好日子是好到什么程度?每天有白面馒头吃吗?”丁顺的浑家丁刘氏问道。

    说到白面馒头,好几个孩子咽了咽口水,几个大人的肚子也不争气的咕噜了一声。

    看了她一眼,赵国华笑著道:“每天有白面馒头吃还不算不了什么好日子。”

    “啊?每天有白面馒头吃还不算好日子?”一个村民说着,吃惊的张大了嘴巴。

    “是的。今晚没事,索性我就和你们说说海外的事的。”赵国华笑著道。
………………………………

第五章 悲催的宋知县

    清了清嗓子,看了看村民们渴望的神情,赵国华开始说了起来:“我生活的这个国度叫华夏国,自大明向东坐大船要坐三年才可以到达,那里的土地比大明多一倍,但是人口比大明多十多倍……”

    “啊,这么多人,还不得饿死啊……”孙老汉吃惊的张大了嘴。

    看着他,赵国华笑了笑,接着说道:“不会的,那里的种田技术比大明高,每亩土地的粮食产量比如麦子、水稻的产量是大明的十倍……”

    “我的天,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孙老汉吃惊的问道。

    不由的他不吃惊,这样的技术一旦被自己掌握了,这还会饿肚子吗,这不等于是增加了十倍的田亩数,一想到这样的好事,孙老汉真是快坐不住了。

    “那里的人民,他们每顿有大米、白面馒头和猪肉以及牛羊肉吃,许多人因为吃的太胖而烦恼,人们可以开铺子做生意,也可以去工厂做工,像珠儿这么大的孩子,每天背着书包去学校读书,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大人每天做四个时辰的工,每做工六天便休息一天,一到休息天,父母便带着孩子去城里玩耍……”赵国华接着讲述。

    孙老汉的大儿子孙富憧憬的说道“这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就是过一天少活一年我也干了。”。

    “啊呀,,这样的日子简直不敢想象……”丁顺一脸向往的说道。

    村里一个久试不第的老童生说道:“赵公子,收了你送的米面,按理说我不应该怀疑你说的话,可是你说的日子实在是太好了,这样的日子我想恐怕只有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才有吧,为了证明有这样的事,你能不能拿出点什么证据让我们看看?”

    说的也是啊,毕竟自己说的这些有点像是吹牛,得拿出点什么来证明。

    想来想去,赵国华眼前一亮,啊,自己不是带有照片吗。那可是最好的证据。

    想到这,他说道:“小梅,你把我原来穿的衣服找出来,我有东西放在口袋里。”

    听他这样说,小梅就领着他回了屋,把已洗干净收在床下一个破旧木箱里的衣服拿了出来,再把那包用塑料袋包着的相片拿了出来。

    “赵大哥,我能先看看吗?”孙小梅高兴而急迫的问道。

    赵国华听她这样说,知道她是想先睹为快,便笑着点了点头,拆开塑料包装袋把照片递给了她,孙小梅拨亮油灯欣喜的看了起来。

    “太好看了!太美了!”孙小梅直看的双眼放光,口中啧啧连连。

    见状,赵国华笑着道:“小梅,乡亲们还等在外面呢。”。

    “啊!我忘了”说着,孙小梅这才不好意思急忙出去把院子里的人喊了进来。

    老童生拿著照片惊叫:“啊呀,赵公子说的竟然是真的,这太让人不可想象了……”。

    “你看路上这么多的人,这么高这么漂亮的房子,路两边栽满了树和鲜花。夜里还有这么明亮的灯,这就是京城里的皇宫也不过如此……能够生活在这里真是太美了……”孙老汉的二儿子孙财嘴里啧啧的说道。

    黑沉沉的夜空中,满天星斗闪烁着光芒,像无数银珠,密密麻麻镶嵌在深黑色的夜幕上。

    已是三更了,可吉安府永新县的后院还亮着油灯,知县宋忠还没睡觉,还在和师爷牛得草说着事。

    一个县衙,正式编制只有四个人,即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知县、县丞为朝廷命官即正官、主簿为佐贰、典史为衙役首领。县官是最基层的官员,直接掌管着一县百姓的衣食住行、婚姻、税赋、教育、生老病死等琐事,所以相应又要设立六房管理,除此之外,还要配备三班快衙,六房司吏、训导、教谕、典史、巡检、驿丞、税监、厨子、杂役等等。

    县衙中的人员分为官、吏、役三等,在数量上呈金字塔形。

    知县总管一县之政务,佐贰、首领则分别分工负责劝农、水利、清军、巡缉等某一方面的事务;吏员为在吏部注册的公职人员,主要在六房、粮科、马科等各房科中办事,处理公文账册;衙役则司职站堂、看管、守卫、催科、抓捕等事,听候官吏差遣。一个县衙堪称一个小小的王国。

    宋忠是天启三年的二甲进士,贵州人,三十岁时中了进士,现年过四十,饱读诗书,官声还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