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军器局和宝源局外,明代的内府系统也造火器。其中兵仗局是明代主要的兵器制造机构之一。兵仗局是一个规模大、工匠多、工种齐全、分工细密的机构,已经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来制造各种军器。到嘉靖年间,工匠已经达到3000多人。当时火器制造、使用的规模之大,可以从以下比例看出:明初,每十个士兵里有一个使用火器;到了明代中期,每三个士兵里就有一个使用。
明朝的火器制造属于国家机密。对其制造、使用的控制也相当严密。神枪、神炮不许擅造,火器制造之法严禁外泄。火铳的铳身上,必须刻上制造单位和工匠的名字,以备核查。兵仗局制造的火器,如果在演放中炸裂,就会被退回去改造,工匠也会被“问责”。火器制造,还必须严格按照生产标准进行。比如,关于铳规定:铜手铳的重量是5…10斤,碗口铳按胜字编号,手把铜铳按列字编号等。
明初时期,地方行政系统所辖的兵器制造机构也制造兵器,但是大多只能制造冷兵器,除特殊需要和经朝廷批准者外,各地不得自行制造,如有违反者,“在内(京)拏送法司,在外拏送巡按御史,从重治罪”。
1424年,明永乐朝廷在北京设置军器局,至此,明廷在南京和北京都设置了军器局。开始与南京军器局和兵仗局并存,后来两者渐渐合二为一。虽然火器生产重心渐渐往北迁移,但南京在后来依然是火器制造的重镇,这些也都有史料为证。
明朝中期,一种名叫佛郎机的轻型火炮传入中国,并且被一位叫何儒常的中国人学会了制造该炮的技术。明王朝就升何儒常为应天府(即南京)上元县主簿,并让他带领会制造的工匠从广东迁到南京,开始制造佛郎机炮。这是在中国第一次制造佛郎机炮。何儒常到了南京后,不仅模仿佛郎机炮,还对佛郎机进行了改造,生产了各种样式的佛郎机炮,对后来的火炮研究贡献很大。
在明朝枪支的发展过程中,南京对枪的发展也是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的。在《中国历代军事装备》一书中,记录了明代末南京户部侍郎毕懋康发明新式枪支的事情。
在明代末年,毕懋康发明了一种叫做自生火铳的燧发枪,对中国的火枪发展推动了一大步。在这之前,中国使用的枪支用的都是火绳点火法,而使用火绳点火有很多缺点,遇到风雨的天气,火门里的火药不是被风吹走就是被雨打湿,以致不能发射,有时还没有瞄准好,就过早地误发了。
而毕懋康发明的撞击式燧发枪,扣动扳机后,龙头下压,因为弹簧的作用与火石摩擦发火,这样,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阻碍,而且不需要用手按龙头,使瞄准更为准确,并在各种情况下,随时都可以发射。自生火铳将我国使用了两百多年的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点火法,这是我国火器史上的一个大革新。
毕懋康坐着轿子来到工部军器局不远的地方,掀开轿帘下了轿,向军器局大门走去。
“见过毕大人。”带队的一个身材魁梧的百户军官急忙走过来,拱手施礼道。
毕懋康笑呵呵的道:“杨百户,今天是你带队值班啊!来了好了几回都没看到你,老夫还以为你高升了呢。”
“唉,老大人说笑了,卑职一个穷军汉,没钱没势,想高升,这辈子就别想了……”杨百户苦笑着说道。
沉默了一会,毕懋康问道:“杨百户,你父亲的病好些了吗?”
“卑职多谢老大人对卑职父亲的关心,没有大人给的那个药方和银两,卑职的父亲可能就……大人的恩德,卑职永世难忘……”说着,杨百户又对着毕懋康施了一个大礼。
毕懋康叹了口气,说道:“杨将军,我知道你的本事,在军器局这个地方守门,确实是太委屈你了。”
这杨百户名叫杨雄,三十六岁,荆州人,原来是一个京师神机营的一个指挥使,能文又能武,精通火器战术,为人正直,因看不惯军中的**,被上司不喜,借口教习火器,从北京神机营被打发到南京,到了南京,又被新的上司找了个小错,降为百户,打发到工部军器局看大门了。
两人说了一会话后,杨雄见毕懋康手里提着一个小包,便好奇的开玩笑道:“毕大人可是尚未吃过早点,所以带着早食来军器局吃?”
“杨将军说笑了,老夫还没有这样不堪,此包里是一把新式的手铳。”毕懋康笑着道。
“新式的手铳?可是毕大人新研究出来的。”杨雄好奇而惊喜的问道。
毕懋康摇了摇头,羞愧的说道:“老夫没本事搞出这样的手铳,这手铳是老夫一个海外的小友带回来的,此物端的是精巧无比,故我借来请军器局诸位同仁高手一观,看看我大明能否仿制出来?”
“海外手铳?不知道大人能否让卑职一观?”杨雄是个火器迷,听说有这样奇巧的火器,不由的好奇心大起,故而要求一看。
看着他满脸希翼的样子,毕懋康童心大发的笑着道:“也罢,就让杨将军先看。”说完就打开包袱拿出了64式手枪和子弹一起递供给杨雄。
杨雄小心翼翼的接过手枪,翻来覆去的看了好一会,这才抬起头来,问道:“毕大人此铳确实是精巧,卑职请问这手铳是如何装火药的?这黄色晶亮的锥形物好似是铳子,可这铳子又是如何装填到铳管里的?”
毕懋康也不答,笑着接过了手枪和子弹,拉开了枪栓,“咔嗒”一声上了膛,然后说道:“这就可以发射了。”
“这么简单?怎么不见装填火药?”杨雄吃惊的问道。
“此手铳的火药和铳子是一体的,全部都在那个黄色的铜质弹壳里。而且此铳还可以连续发射。”毕懋康笑着,卖弄的解稀着。
杨雄听的是目瞪口呆,他又接过了手枪,啧啧赞叹:“此物太精妙了,简直是巧夺天工,此铳一旦仿制出来,将是我大明军人之福啊!”
“是啊,老夫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才拿了此铳到军器局来。”毕懋康说道。又聊了几句,毕懋康便告别杨雄进了军器局里。一进门,便看见军器局的大使王贵和几个火器工匠杜得才、魏三喜,杨宏在说着话。
………………………………
第二十三章 无法仿造的手铳
“你们几个,这个月底必须完成二千杆鸟铳的任务,否则大家都要受罚。算我求各位了……”军器局的大使王贵拱着手对工匠们说道。
王贵这个人为人还算不错,对工匠们克扣的也不多,毕懋康对他还是基本满意的。
几个火器工匠担心的说道:“大人,那些精铁不够做二千杆鸟铳的,如果强行要做,只怕会炸膛啊。”
“本官也知道会偷工减料炸膛,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本官也变不出铁来。”王贵道。
说到这里,他看见了毕懋康,心里一喜,急忙迎了上来,笑着道:“毕大人来了,我就有好办了。”
“毕大人……毕大人……毕大人……”几个工匠打着招呼,急忙过来磕头行礼。
待几个人行礼毕,毕懋康笑着扶起了几个火器工匠,和气的说道:“几日没见几位,大伙过的可还好?”
“多谢的人挂念,小人等还好。”工匠们说道。
“大人,下官想求您帮个忙……”军器局的大使王贵讨好的说道。
看了看几个工匠,面黄肌廋的,有的头发上和脸上还留着被火星灼伤的印子,想到工匠们半饥半饱的日子,想到大明目前的乱局,毕懋康心头沉重,他叹了口气说道:“我都听到了,明天我去兵部找尚书大人说一下,看能不能减少一点任务。”
“谢大人……”众人一齐道。
“不要忙着谢,不要忙着谢,我还有事要求大家呢。”毕懋康说着把手枪从布包里拿了出来放在大家面前的桌子上,众人的目光一下子看在了桌子上。
毕懋康也不出声看着众人。过了一会,魏三喜拿起了手枪仔细的看了起来,看了好一会,这才说道:“这好像是一把手铳,这手铳精钢打造,式样精巧,线条流畅,外形美观,我大明根本找不到这样的手铳,不知道大人从哪里得来此物?”
“是呀!是呀!……”这魏三喜做火铳的技术精湛,他一说话,别的人也点头附和。
毕懋康点头道:“魏师傅说的没错,这手铳是我一个亲戚从海外带回,我想请诸位仔细研究一番,看我大明能否仿制?”说完,毕懋康便慢慢的把手枪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