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张彩照回明末-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莫怪。”

    赵国华急忙回礼道:“毕大人不必如此,不知者不罪,如果大人不介意,我就叫大人伯父,大人叫我国华或明远即可。”

    “不介意,不介意,我就叫你国华了,哈哈哈哈……”毕懋康笑的颏下花白的山羊胡子胡直抖。

    “我就说赵先生不像是坏人,爹,我说对了吧……嘻嘻……”秀儿姑娘在一旁做着鬼脸打趣道。

    “哈哈哈哈……嘿嘿嘿嘿……”赵国华和张顺笑了起来。

    毕懋康笑着看了看女儿和老妻,又看了看赵国华和徒弟张顺,大声吩咐道:“老婆子,快去厨房,叫他们加几个菜,再把我珍藏了十年的那坛好酒抱出来,我今天要和国华贤侄以及好徒儿张顺好好的喝两杯。”

    “老酒鬼,想喝就明说,又何必找借口……”毕夫人笑骂着拿酒去了。

    张顺道:“师傅,我也好几年没见过我师兄赵有才了,何不叫他来一起喝。”

    “唉,你师兄自从回老家探母,半路就失踪了。”毕懋康叹气说道。

    听了这话,张顺惊讶的问道:“派人找过了吗?”

    “找过了,没有任何踪迹,也不知现在是死是活。”秀儿姑娘说道。

    大家不由得感叹了一番。很快,酒菜就摆好了,虽说不很丰盛,但也有**个菜,五荤四素一个汤,家里的丫鬟和佣人另坐了一桌。毕懋康不好意思的说道:“国华,不要怪老夫小器,老夫的俸禄有限,又不会经商,平日里也没有其他的进益,那点俸禄除了吃饭,就剩不下多少了,所以……”

    “伯父,你不要这样说,你这样的人是我最崇敬的,大明像你这样的官员太少了,如果大明多一些你这样甘守清贫,忠于职守的官员,大明天下何至于此。来,我敬您几杯酒,这第一杯,祝您老人家和伯母身体安康,长寿安康。”说完,赵国华端起杯来,一干而尽。

    毕懋康激动的眼里闪着泪花站了起来,连声道:“谢谢!谢谢国华的理解。”说完一仰脖,也是一干而尽。

    赵国华又倒了一杯酒,说道:“这第二杯,祝我大明重振雄威,除流寇灭鞑子,光耀千秋。”

    “好!……”大家说着,又是一饮而尽。

    喝完第二杯酒,大家目光热烈的看着赵国华等他说话。

    笑着为大家倒好了酒,赵国华举杯道:“这第三杯酒,祝我大明普天下的百姓,早日过上人人有饭吃,家家有房住,小孩有学上,大人有钱花,冬天吃炖肉,夏天喝凉茶的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好啊!好啊,赵先生说的太好了。”佣人们大声叫好。

    毕懋康和夫人也是听的激动不已,心里热腾腾的。秀儿姑娘秀目含泪问道:“赵大哥,普通百姓会有这样的日子吗?这样的日子恐怕是天上的神仙才有吧。”

    “不!秀儿妹子,这样的日子会有的,一定会有的。”赵国华庄重的说道。

    这一顿饭吃到深夜才散席,赵国华也不知道他是怎样回房睡觉的了。

    第二天一醒来,他不习惯被人伺候,便自己洗了脸,来到了客厅。进了客厅,见毕懋康静静的坐在看着那手枪,十分痴迷的样子。

    “伯父!昨晚唐突了!”赵国华急忙施了个礼。

    “不碍事!不碍事!”毕懋康摆了摆手大度的笑着道。

    过了一会儿,毕懋康看了看,欲言又止,脸上显出一丝难为情的样子。赵国华见了,便笑着道:“伯父有事就请讲,只要我能办到的,就一定尽力。”

    “好吧,我就厚著脸说了……我想把你带来的华夏国的手枪拿到工部军器局让那些火器工匠看一看,不知道是否……”说到这里,毕懋康不好意思的又看了看赵国华。

    赵国华听了哈哈一笑,说道:“伯父何必这样说,这是小事一件,只要大明能做的出来这种枪,也算是我对大明做出的一点贡献。”说完回屋拿了手枪,当着毕懋康的面,麻利的拆卸开后,把零件一个一个的摆在他面前的桌子上,然后说道:“伯父,这是手枪的全部零件,你全部拿去让那些做火器的大师傅们看,如果他们做的出,就留下让他们做比样,如果做不出就再带回来,只是不要漏了任何一零件。”

    “哎呀!太好了,国华……老夫真是太感谢你了,你放心,我会把这些手枪零件做上编号,登记在册的,老夫做事你放心,保证不会丢失任何一个零件的。”毕懋康兴奋的说道。

    说完他兴奋的把枪的配件包起就要带走。

    见毕懋康带着拆卸后的枪的零件就要走,赵国华急忙道,“伯父,请等一下……”。

    “莫非国华反悔了?”毕懋康疑惑的问道。

    “不是,伯父误会了,我只是想问伯父你会用这些配件组装成手枪原来的模样吗?”赵国华笑着问道。

    “这……这倒是不会。”毕懋康点头承认道。

    赵国华笑着道:“伯父,你带着这些零件去到工部军器局,那些师傅能看的懂吗,他们会相信这是一把手铳的配件吗?”

    这倒也是,没见过这种手铳的人,谁会相信这是手铳的配件呢。想了想,毕懋康便问道:“老夫愚钝,还请国华指教……”
………………………………

第二十二章 工部军器局

    “我教会伯父装配拆卸这枪就可以了。”说着,赵国华就手把手的教毕懋康拆装起手枪来不愧是火器专家,很快的毕懋康就学会了拆装手枪,拆装的丝毫不差。

    “伯父学的好快啊!不愧是搞火器的大行家!”赵国华佩服的笑着说道。

    “哈哈哈哈……”毕懋康笑着包起手枪,又请教了装弹夹的方法,赵国华本来是不想毕懋康连弹夹带去的,可是又怕惹他不高兴,于是便又教会了毕懋康上膛的方法,并郑重告诉他子弹上膛后,千万不能打开击发保险。毕懋康笑着点头答应后,便告别了赵国华,满脸高兴的坐着两人小轿向工部军器局而去。

    见毕懋康出去了,赵国华就叫上张顺出去闲逛,秀儿姑娘见了也要跟着去,毕夫人拗不过女儿,在赵国华的劝说和保证下,只得同意秀儿跟着两人出去逛街了。

    南京工部工部军器局坐落在一处偏僻的地方,高墙壁垒,门口有十几个军士在站岗,门口树立“军机重地,闲人禁步”的牌子。

    军器,顾名思义就是军用的器具,也叫兵器,如鼓铎、枪械等。《周礼夏官大司马》:“若大师,则掌其戒令,涖大卜,帅执事涖衅主及军器。”郑玄注:“军器,鼓铎之属。”《新唐书百官志三》:“开元以前,军器皆出右尚署。”

    1263年,蒙古朝廷下令各路设置军器局制造兵器。1268年,改为军器监。1307年,元朝又下令各路设置军器局,下辖各州县的甲局、弓局、箭局、弦局、杂造局等,制造各种专用兵器。

    明代是中国古代火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其中火铳在朱元璋的开国大业中可谓功勋卓著,助朱元璋打下了半壁江山。

    早在南宋时,南京的火器制造业就已经很发达了。康王赵构建立南宋后,为了抵御金兵,在江南建了很多军事重镇,制造火药、火器,其中就包括位于江宁的建康府。从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四月,到景定二年(1261年)七月,短短两年三个月间,建康府共造了63754件火器,不但包括北宋初创制的弓火药箭、弩火药箭、霹雳火毬、蒺藜火毬,以及南宋初创制的铁火炮,还创制了突火筒。

    火器在朱元璋打天下时立了大功,所以朱元璋对火器非常重视。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在南京设立了很多机构来制造和保存火器。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在工部设立军器局,专营兵器制造,以火器为主,同时也造皇家御用仪仗兵器和少量冷兵器。1387年,明廷令各地都司卫所设置军器局制造各种兵器。明初对军器局制造火器还有规定:每三年要造碗口铜铳3000个,手把铜铳3000把,铳箭头90000个,信炮3000个,椴木马子3000个,檀木马子90000个,檀木送子3000根。制作数量相当惊人。

    另外宝源局也是火器制造机构,宝源局原本是制造钱币的地方,但近年来出土的洪武手铳、碗口铳中,常有铳身铸有“宝源局造”的铭文。

    除了军器局和宝源局外,明代的内府系统也造火器。其中兵仗局是明代主要的兵器制造机构之一。兵仗局是一个规模大、工匠多、工种齐全、分工细密的机构,已经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来制造各种军器。到嘉靖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