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张彩照回明末-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月,张献忠率军自潜山出,连破太湖、蕲州今蕲春南、黄州今黄岗等地。二十五日,献忠率军与明军大战于太湖之鄷家店。献忠以数万兵围明军数重。又遣将统军阻击史可法等援军。当时天正下达雨,农民军从四面进攻,短兵相接,斩明将潘可大等四十余人。明军大败,损兵六千余。献忠率军乘胜东取和州、含山、**等地。这时,左良玉屯居舒城拥兵坐视,不去援救。过后,淅川陷落。

    在河南监军太监极力催促下他,良玉才带兵向北去去救援,这时敌军已经掠夺够了,进入山中。

    因为在六安破敌有功,左良玉又恢复了援剿总兵的官职。

    “加快速度,注意队形。”骑兵教官李广利大声喊叫着,骑马带队在训练场飞驰,训练场里立着一个个的草人。

    骑兵马蹄轰隆隆的响着,只见带头的李广利手握钢刀,飞马来到一个稻草人身边,口里大喊一声:“脖子”,随着战马的飞驰,身子一矮,手向下一挥,稻草人的头就断了。其他骑兵也有样学样的跟着挥刀砍向稻草人的身子。

    “好。练得不错。”赵国华拍手夸赞道。

    自从回到吉安后,因为李广利在辽东军干过,了解骑兵战术,所以,赵国华任命他为骑兵教头。为了挑选合格的骑兵,赵国华下令,连同井冈山的人马,从全军近万名的队员中挑出了三千名体格壮实或身材高大的士兵组成骑兵大队,由李广利负责训练。

    又找知府孟良臣卖了河滩这一块平坦的地皮做为训练场,这块河滩名叫癞头滩,背后是一座荒山,前面有一条小河,滩长有三千米,宽有三百米,因石多土少,难以耕种,已荒废多年,因此赵国华只花了一百两银子就得到了。

    经过一番整理,一个综合训练场成型了。其中三分之一是步兵的,三分之二是骑兵的,步兵训练场每天的训练科目,早上是队列训练,下午训练投弹和射击。为了不互相影响,中间用木板隔开。

    看了一阵骑兵训练,又到另一边去看投弹训练。

    看着队员们手握一个个一头粗一头细的铁疙瘩顺序往远处的一个坑里投掷,随行的刘光祖不解的问道:“将军,你这个黑黝黝的铁疙瘩是用来砸人的吗?”

    回到吉安后,把刘光祖一家安置在永新县,鉴于他识文断字,赵国华就让他做了一个后勤主管,负责物资的发放和保管。今天,见他没事,便带他来训练场走走。随行的人除了他还有吕清、张顺,以及几个突击队员。

    “刘主管,你认为我让大家投掷这东西是为了砸人?”赵国华笑着问道。

    听赵国华话里的意思好像不是这样,刘光祖走过去,拿过一个队员手中的手榴弹仔细的看了看,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不由好奇的问道:“难道不是吗?”

    训练用的手榴弹是没有装火药的实心弹,所以刘光祖看不出什么名堂来。

    笑了笑,赵国华道:“如果训练这个东西是用来砸人,我还不如让大家练习投掷标枪效果更好一些。”

    “请将军赐教。”刘光祖拱手说道。

    笑着看了看他,赵国华对吕清道:“吕参谋,你来告诉刘主管。”

    “是。”吕清答应着,就把手榴弹的作用说了。
………………………………

第一百五十六章 杨嗣昌奉诏出仕

    刘光祖听了,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个铁疙瘩名叫手榴弹,是一种可以爆炸的物事,而不是砸人的。他也不由为自己原来愚蠢的想法而不好意思。

    讲完后,吕清笑着问道:“刘主管,你说如果打仗时,几千颗这东西投掷到敌阵中,会是一个什么情景”

    “那……那肯定是尸横遍野,人仰马翻。”刘光祖兴奋的说道。

    兴奋过后,刘光祖眨巴着眼睛问道:“将军,队员们训练投掷这手榴弹到那个大坑里面,就是为了练习准头和距离吗?”

    “对。你说的对。有了准头和距离,这些队员就是一门门小炮。有了这么多的小炮,又有谁人挡的住我们的攻击。”赵国华自信的说道。

    听了这话,看着一个个正在练习投掷的队员,再看看骑兵训练场那边飞扬的尘土,隆隆的马蹄声,刘光祖感觉到自己走对路。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崇祯十年的三月中旬,地处北方的京师送走了白色的寒冬,迎来了绿色的春天。

    光秃秃的树干冒出了一个个嫩绿的芽苞,再不像以前的干枯败落。河边柳条舒展起婀娜的腰枝,在空中飞舞飘荡,路边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换上了碧青嫩绿的服装。充满着活力,充满着生机,充满着希望的春天正在缓步走来!

    可这阳光明媚的春天,却没有让崇祯灰暗的心情好起来,他边看奏折边皱眉头。

    “全部都是这样的消息!”崇祯翻阅着各地发来的坏消息生气的说道。

    最近又有十几个县城被贼人攻破,县库被劫掠一空,良民被裹胁为贼,官员则被砍了脑袋挂在官衙门口。最近几年,这样的事情不停地发生。

    “我该怎么办?”他思索着,眉头深深地锁在一起,久久舒展不开。

    正在心情不佳的时候,心腹太监王承恩进来报道:“皇上,杨嗣昌杨大人来了。”

    崇祯的眉头顿舒,急忙挥手道:“快宣。”

    不一会儿,杨嗣昌进见,君臣见礼完毕,崇祯细细打量杨嗣昌,见他容颜清矍,表情淡定,脸上虽有风尘之色,眼神充满了自信,于是心中暗自喜欢起来。

    “先生总算来了,朕盼先生多时了。”崇祯喜悦的说道

    杨嗣昌听了,十分激动,他躬拜道:“陛下,臣知道陛下操持国事的艰难,也想出来为朝廷效力,朝廷的礼制又不能不遵守,所以还请陛下恕臣抗旨之罪。”

    “爱卿勿虑,联知道你是一个大孝子,你曾三次上疏请求辞职,以代父罪,这事又有几人能做到。对父母孝的人,才会对朝廷忠。卿何罪之有”崇祯微笑着道。

    君臣一番客套后,气氛热络了起来,于是君臣俩就闲聊起来。

    崇祯随口道“爱卿,你丁忧在家有一年多了吧,不知每日在家忙些什么……”。

    “启禀陛下,臣在家里除了写字,就是读书。”杨嗣昌侧坐恭敬答道,

    微微点头,崇祯道:“爱卿在读些什么书,能否和朕聊聊?”

    “陛下,臣读的是《史记》、《资治通鉴》,《论语》、《孙子兵法》《尉缭子》四书五经等,尤其是《论语》,更是臣每日都要看的书。”杨嗣昌回答道

    听他一直在看这些书,崇祯心里暗自道:“看来他是准备出来后大展拳脚了。”想到这他又微笑道:“爱卿为何每日都看《论语》?”

    拱手一拜,杨嗣昌道:“陛下,北宋开国功臣赵普,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臣要向赵普学习,辅助陛下中兴大明。”

    这话说得崇祯心头一热,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控制了一下情绪,这才转回来坐下语气更加温和的说道:“爱卿可为朕说说你读了这些书后的想法”

    “陛下要听,那臣就献丑了。”说着,杨嗣昌就讲述起来。

    杨嗣昌在乡间居住了一年多,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他当过教书先生,管过国家财政,做过地方大员,亦担任过兵部侍郎,阅历比较丰富。工于文笔书札,又有口才。正好这次皇帝跟他交谈,他就一一应对,侃侃而谈,将他自己胸中所学一一展现。

    听了之后,崇祯心中一阵感叹,暗想:“这人是个能臣,若是早点用他,说不定大明局势也没有现在这样糟糕了。想到这,他说道:“爱卿,现在朝廷兵部尚书之职空缺,兵部关乎军机大事,不能长期空置,我想委爱卿担任此职,还请不要推辞”

    “臣才疏学浅,恐会耽误陛下的军机大事……”杨嗣昌假意推辞。实际,他也想在军事上一展身手,否则他也不会读兵书了。

    崇祯笑著道:“爱卿的能力联已尽知,做兵部尚书没有问题,你就不要推辞了。”

    “臣尊旨。谢主隆恩。”杨嗣昌说着,跪倒磕头谢恩。

    杨嗣昌担任兵部尚书以后,立即着手谋划怎样对付流寇和鞑子的事情。

    四月初二日,他上了《敬陈安内第一要务疏》。疏曰:“窃臣犬马弩钝,加以草木幽忧,一切失其常度。蒙恩破格起用,叠奉明旨星趋,首以安边荡寇勉臣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