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趁着秋高气爽,去肃州走一趟也不错,权当是旅游观光了。
徐齐霖想到这里,不禁面露微笑,转头对斯嘉丽说道:“收拾收拾,趁着这天不冷不热,某带你去游玩。”
斯嘉丽痛快地答应,就是这么听话。
阿佳妮眨巴眨巴眼睛,好象听着不带她的意思。过了一会儿,便逡巡着凑过来,送上打好皮的苹果献殷勤,陪着副笑脸问道:“阿郎,也带上奴家可好?”
徐齐霖斜着眼睛瞅了瞅,说道:“在外面吃东西注意点,别给某丢脸。”
“一定,一定。阿郎自管放心。”阿佳妮连连点头,可从来就是只答应,转身就忘的性子,弄得徐齐霖也是没招儿没招儿的。
……………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属于敦煌辖境。而另一重要关隘阳关,也在敦煌龙勒县。
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乃是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一个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另一个则是“劝君更尽一杯酒”,隐喻着过了这两个关隘,便是荒凉和苦寒。
而敦煌,又名沙洲,则很形象地说明了此地的特征:茫茫沙滩中的一片绿洲。
据说,意气风发的霍去病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便是追击到此才停步。由此,便有了一个极有意义的名字——盛大的辉煌,即敦煌。
但从古到今,即便是重要的关隘,也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荒芜,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苦寒。
黄沙遍地,荒无人烟,连野生动物都很罕见。要不是王方翼的兴趣盎然,徐齐霖还真懒得走这么远。
“明年,千军万马便将由此出关,征伐高昌。”王方翼倒是有些兴奋和激动,指着这漫漫沙海,似乎看到了大军行进的遮天蔽日。
徐齐霖耸了耸肩膀,把遮挡风沙的帷帽整理了一下。形象有点锉,可不迷眼睛,不吃沙子呀!
其实,他到这里还有一个目的,却不是王方翼所知道的。
“看也看过了,咱们去玉门县吧!”徐齐霖转向肃州派来的官吏兼向导,说道:“现在还叫这个名字吧?”
“回徐丞。”官吏在马上拱手答道:“玉门县于贞观元年废,现称为会稽县。”
徐齐霖点了点头,说道:“据说,那里产石漆,也叫石脂水,可是真的?”
石漆,石脂水,也就是石油,最初发现的产地便是肃州玉门县。据唐时县志记载:石漆,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
而从汉朝开始,一直到清朝,在玉门、酒泉等地,当地的百姓便一直用石油点灯照明。
到了宋代,石油甚至加工成了固态物质,名曰石烛,其点燃时间较长,一支石烛可顶蜡烛三支。
但由于石油燃烧所产生的烟比较浓,即“所沾幄幕皆黑”。因此,并未得到广泛的使用。
当然了,古代的石油没有什么高技术含量的开采技术,老百姓基本上是“刮油”。就是用草或鸡尾毛在水面上捞,再装入罐中。
徐齐霖没想大规模地开采石油,也没那个技术和工具。但收购一些,却也大有用处。
“徐丞所说不差。”官吏说道:“县南有山,石出泉水,燃之极明。”
水油混杂啊,徐齐霖摸了摸下巴,约略有了些想法。
王方翼终于领略了大漠风光,兜转马头来到徐齐霖身边,听他提起石漆,好奇地问道:“徐丞,这石漆可有什么奇异之处?”
徐齐霖笑了笑,夹了夹马腹,边走边说道:“若是能大量开采,可谓妙用无穷。但现在看来,却是不实际。某想着搜购一批,先研究研究。”
王方翼点了点头,说道:“下官还未听说,更未见过,正好开开眼界。”
前方的背风处,几个护院的围护下,两个纤薄的女子骑在马上,向着徐齐霖挥手。
没错,斯嘉丽和阿佳妮已经学会了骑马。尽管马匹稍微矮小,且比较温驯,但徐齐霖对此却是非常满意。
……………
长安,千秋殿。
李二陛下正看着徐齐霖的奏报,对他提出的建议,已经是基本首肯。
大唐有待开垦的荒地很多很多,江南就有,遍利条件更甚是河西。而经营发展河西,却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对攻略西域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
所以,人力、物力才会向河西倾斜,却不是因为徐齐霖受宠的缘故。
肃州、甘州发展粮棉,并采取相近的模式,李二陛下是比较赞同的。甘州的成功,已经证明经验的正确,套用一下,也是正常。
何况,高昌若征伐顺利,如何处置也与河西的发展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李二陛下此时还没有透露内心的真实想法,那就是至少要把西域恢复到汉时的状态。
所以,很多大臣都认为这是征伐不臣之国。由于道路太远的关系,战胜后多半还要象处置东突厥降众那样,复其国,换个人当王。
要是有了河西这个坚强的后盾和后勤供应基地,李二陛下便可灭其国建州郡,把高昌收入大唐疆图。而臣工进谏时,他也有底气,有理由来反驳。
而一旦把高昌并入疆域,就要在西域与西突厥展开长时间的对抗。驻兵少了是不行的,李二陛下还想着重建汉时的西域都护府呢!
而且,李二陛下已经想好了名字,打下高昌便设立安西都护府。
所以,徐齐霖的奏报毫无疑问地被允准了。至于徐齐霖所说的,动身去肃、凉二州考察调研,李二陛下更是十分赞赏。
这小子办事还是挺上心的,说干就干,不惧西北的风沙和奔波跋涉的辛苦。
李二陛下在奏报上批复完毕,又拿起另一份奏折,沉吟起来。
这份奏折是肃州刺史陈方璧所写,因病请求放归。与班超久在西域,年老思念故土一样,陈方璧希望在未死前,能活着回到家乡。
远去故国三十年,只愿生入玉门关。与班超相比,陈方璧差远了。
但李二陛下却并不如何生气,这个陈方璧的上奏实在太是时候了。可谓是正愁没有招儿,天上掉下个粘豆包。
甘州还离不开徐齐霖,再给他加个肃州刺史,官阶资历都将遭到群臣的异议。但陈方璧的放归,空出的位置却另有办法把徐齐霖塞进去。
………………………………
第275章 侯君集的野望
李二陛下的想法是先任由肃州刺史的官职空缺,给徐齐霖一个权守刺史的名义,也就是暂时担任。
这样一来,徐齐霖实际上便能管理两个州,权守的名义也能给群臣一个交代。
再者,李二陛下还有一个借口,那就是征伐高昌。要支应大军,要提供物资,非熟悉地方的官吏不可。
而徐齐霖也上奏了在甘州为大军作准备的计划,这也给李二陛下的任命提供了理由。
等到征伐高昌结束,徐齐霖在肃州也有了一年左右的经营和发展时间。如果甘州已经走上正轨,李二陛下考虑另派刺史,让徐齐霖在肃州转正。
至于凉州,就按着徐齐霖的建议,下旨给凉州刺史遵照执行,并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些支援,发展得慢一些也没关系。
“微臣见过陛下。”马大秘捧着几本奏折进殿参拜。
李二陛下抬了抬手,说道:“宾王,朕正想着派人叫你呢!”
“不知陛下有何事?”马大秘躬身问道。
“坐下说。”李二陛下笑了笑,让马大秘落座,才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马大秘听完之后表示赞同,说道:“徐丞去甘州赴任时带去不少官吏,奏报上也对他们的功劳有所称赞。微臣以为,可让徐丞推荐才干突出之辈在陇右道予以重用。”
初唐时,天下分十道,河西诸州便属陇右道。马周的意思很明确,由甘州到河西,由河西到陇右,按照甘州的成功模式,逐渐推广。
李二陛下轻轻颌首,说道:“宾王所言极是。然朕还有考虑,再推迟些时间为好。”
“陛下所虑深远,微臣不及。”马大秘点到即止,顺势恭维了一句。
肃州的事情定了下来,李二陛下又拿过一本奏折,对马大秘说道:“魏王的奏报,宾王已是看过,你觉得如何?”
李四胖在洛州干得不错,按照徐齐霖的指点,借助于洛阳的交通优势,招商引资,使洛阳的商业活动发展迅速。
对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