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徐齐霖嘿嘿笑道:“长孙兄的心意,某是不会拒绝的。但这个投资,可能与你想的不一样。”
“什么一样不一样的。”长孙冲很不在意地摆了摆手,说道:“你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说多了可就是见外。”
徐齐霖笑着点头,说道:“既如此,那就不和长孙兄说得太多,日后再让长孙兄知晓。”
说着,徐齐霖施礼拜别,上马带着从人驰奔而去。
整个一天下来,徐齐霖发现自己的拜访还真是收获颇丰。连马周都赞助了一千贯,弄得徐齐霖很是无奈。
虽然很想说,我不是来要钱的,可人家说得都很好听,你不收都不好意思。
好在这并不影响徐齐霖的集资计划,钱到了徐齐霖手里,自然会有收益。到时候返还回去,这帮抱着白给心思的家伙才能够明白吧?
晚上的酒宴上,估计又能收上不少钱了。徐齐霖把投资人的姓名、金额都仔细记录,又对晚宴有了些期待。
就算一些权贵高官有投资的意向,自恃身份的话,也不想直接跟徐齐霖这个小辈打交道。
而假手自家的子弟,跟徐齐霖搭上关系,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既能赚钱,又结好徐齐霖,两全其美。
不得不说,徐齐霖已经是小一辈人物中最出色的那个。
或许官阶不是最高,或许爵位不是最显,但这是凭个人的努力得到的。与那些凭父辈的恩荫而承袭爵禄的,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大家也看到了李二陛下对徐齐霖的信重。先是漕运改革,再是升迁刺史,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少年,用平步青云来形容,也不为过。
再加上与皇家沾亲带故,徐齐霖的前途无量,很多人都作出了这样的判断。所以,为了日后家族的发展,子弟的仕途,交好徐齐霖就是顺理成章。
算是提前投资,也算是对徐齐霖潜力的认可,这与站队太子或李四胖,是一样的道理。趋利避害,人之常情。
果然,徐齐霖来到酒楼时,便看到了与以往都多的“朋友”。
曾经同是千牛备身的自不必说,还有几个却是只有一面之识,勉强说得上话,叫得上名字的。
当然,年龄上却还是相近的,比徐齐霖大的,也不过两三岁的差距。
徐齐霖也不以为意,岁数相差不大,更有些共同语言。而且,思维、说话也比较直接,多了些真诚,少了些虚伪狡滑。
“别的不敢说哈,要说这赚钱,某是当仁不让。”徐齐霖一杯酒下肚,借着酒劲起身说道:“诸位兄弟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懂投资也没关系,入股总明白吧,某就是这个意思。”
“明白,明白。”程处弼嘴里嚼着,立刻附和,可徐齐霖觉得,在座最不明白的应该就是这个家伙。
“都说河西荒僻苦寒,可依齐霖的性子,没有好处,不去享福,是谁都不会信的。”刘弘业笑着调侃道:“想必是咱们眼界不够,不知道那里藏着什么宝贝。”
尉迟环连连点头,说道:“某也是这样觉的。霖哥可是讲究,吃、穿、住都要个舒服。他要去河西,还能去遭罪?打死某也不相信。”
徐齐霖哈哈一笑,说道:“河西地广人稀,也就是世人所说的荒僻苦寒。可诸位却不知道,那里也有冬暖夏凉的好地方,环境比长安,还要舒服。”
“我就说嘛,不享福,霖哥才不会去呢!”尉迟环一副料事如神的样子,傲娇地环视一圈。
张慎行虽然曾和徐齐霖有过节,但也算揭过了。徐齐霖这大半年来,功绩不俗,升官晋爵,却也不得不服。
少年心性,本没那么多成府。打架打输了,得服;没那么大本事,也得服。所以,两人平常也见过几次,倒似已经忘了以前的不睦。
“齐霖,某祝你一路顺风。”虽然过节揭过,可张慎行比之尉迟环等人,到底还是差了一层,敬酒说话也没那么随便。
“多谢张兄吉言。”徐齐霖举杯一饮而尽,笑着说道:“某喜欢四处游荡,观山望水,领略各地风光。张兄若是寂寞,可去甘州玩耍,包管你尽兴。”
“京中有职,怕是难以走开。”张慎行笑着说道:“齐霖倒是自在,某好生羡慕。”
徐齐霖说道:“千牛备身有年龄要求,再有一两年,张兄便会另有任职。不妨考虑下河西,朝廷可是很重视的。”
“好,好。”张慎行连连点头,说道:“齐霖的眼光,某是向来佩服的。”
正说着,歌伎、乐师进来,开始演奏乐曲,献舞助兴。
众人愈发兴奋,也不管是不是打扰人家表演,又说又笑,杯到酒干,好不热烈。
这帮家伙,真的是不成熟啊!徐齐霖发出慨叹的同时,也对自己这少年的身体感到无奈。
……………
要说办事效率,大盈库还是很高的。
工作布置下去刚刚三四天,从京城招募的运输队便已经出发,向河西运出了第一批物资。
这批物资主要是铁制的工具、农具,是开发建设最基本的用具,皆是由新安的铁厂所制,质量上乘。
第二批则是大盈库调派的工匠,招募的流民,人数不是太多,总共有两百多人。
分期分批地出发,使沿途的邸店不致难以接应,也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决定的顺序。
徐齐霖可不象某些官员似的,先闷头到了地方,再向朝廷请示,要人要物。他要力争人财物基本到位,啥也不缺,就剩撸起袖子加油干。
否则,就依古代的运输和通讯水平,一个奏报来来去去,再调拔运输,差不多半年时间就这么浪费掉了。
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徐齐霖已经计算清楚。就算有些疏漏,也不会影响到开发建设的大局。
而越是这样准备充分,越是这样大张旗鼓,就越是显示出他要努力干好的劲头。有这样的心气,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李二陛下岂能不知,又岂能不喜?
等到各项工作布置完毕,徐齐霖便赶去皇宫,向李二陛下辞行,顺便也汇报一下这几天的工作进展。
听完徐齐霖的汇报,李二陛下对别的倒没什么,只是对这个集资不是很明白。
虽然大盈库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财,可开发建设的初期,也用不了这么多钱哪?
“陛下,这些钱不被微臣筹集,也就是烂在家里,或是放贷,或是被挥霍掉了。”徐齐霖对于李二陛下的疑问,进行了解释,“若是投入河西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这些投资人会怎样,多半会加大投入吧?”
李二陛下想了想,点头道:“朝廷虽是明令官员不得经商,但朕也知道,很多大臣通过其他手段已经参与商贸。放贷嘛,也应该是很普遍。”
徐齐霖说道:“微臣便说这放贷,收益稳定,还不算低。不仅臣僚这样做,连寺庙也有这个经营。只不过,寺庙放贷的利息低,期限也较长,倒是赢得了很多的称赞。”
李二陛下听徐齐霖又提起了沙门,不禁抿了抿嘴角,猜测这小子是不是又想出什么坏招。
徐齐霖继续说道:“微臣在想,为什么朝廷不放贷?收利息赚钱是一方面,为商贾和百姓提供便利,解决困难,得到称赞,岂不是两全其美?”
李二陛下皱起了眉头,说道:“王莽改制,似乎有此措施?”
所谓穿越,后世的和电视剧中常有。尽管这都是人们虚构,不可能真实存在或是发生的。
但有位疑似穿越者,不仅仅当上了皇帝,还光明正大的推实施自己的思想理念。他就是王莽,背负了一千多年的骂名,直到近代才有人给他评反。
而王莽并非大奸大恶,却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从他推行的政策来看,也很像是一个无私的,为劳苦大众谋福利,减少贫富差距的高尚的人。
在他的改革措施中,先是强调人人平等,并禁止买卖奴隶和下人;然后是土地国有,商业垄断、政府调控等等。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完全是后世采用的手段和政策。只不过,创新得太过了,远远超过当时的理念,使得当时很多的人难以接受,这也是导致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正应了那句名言: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用来形容王莽,可谓是非常贴切。
而政府通过贷款来帮助百姓,也正是王莽新政中的一条。但具体的规定是百姓们因为家里办丧事缺钱,才能向政府贷款,才能得到无息贷款。
徐齐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