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对改革漕运有信心,但徐齐霖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把话说满。你没有调查研究,坐在家里就能想出办法,那不是神了?

    再者,徐齐霖还有个疑惑,便对马周问道:“马兄,小弟才疏学浅,见识粗陋,有一事还想请教。”

    马周笑了笑,说道:“齐霖但说无妨,便是有些忌讳,现下没有旁人,马某的口风可是很紧的。”

    徐齐霖呵呵一笑,问道:“既是如此,那某便直言相问了。长安运输不便,朝廷为何不考虑迁都洛阳呢?”

    马周微微一笑,说道:“某便知道齐霖会有此一问,朝臣中也有这般想法的,陛下或许也有此意,但施之太难。且听某一一道来……”

    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帝都历史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古都。

    但自唐以后,便再没有哪个王朝建都于此,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

    在军事上,隋唐时期的外来威胁主要是在西北的游牧民族。所谓天子守国门,将国防重点放在西面,也是不得已之举。

    再加上隋唐都是依靠关陇集团起家,隋炀帝倒是迁都洛阳,想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但结果就是遭到关陇集团的报复,身死国亡。

    而且,隋唐实行府兵制,但真正能够实行的区域也不过关陇以及河东地区。唐代全国折冲府共有五百六十六处,其中关中、陇右、河东三处加起来共有四百四十三处,占了四分之三还多。

    既然隋唐以府兵制立国,而府兵制又严重依赖于关陇地区,也就不怪乎隋唐的皇帝不敢轻易放弃关中,而贸然迁都了。

    再说到政治上,关陇集团在朝中的势力还很强大,尽管李二陛下逐渐疏远他们,并拉拢山东集团,还从寒门提拔官员,但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

    明目张胆的造反却是不敢,但李唐王朝实施的是君臣同治,如果多数臣子都反对的话,即便是皇帝,也不得不忍让一二。

    而群臣反对的最主要借口便是迁都开销过大,而国家财力不够。说白了,就是缺钱,这倒也是实情。

    李二陛下确实有迁都洛阳的心思,彻底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巩固皇权,这与隋炀帝的想法是一样一样滴。

    估计现在他也后悔,当初攻打窦建德所踞的洛阳,前后十月有余,令李二陛下十分抓狂。一气之下,竟放火焚毁了洛阳宫殿。

    现在想重修,便被张玄素、魏征等人一通狂喷,劳民重修,昏君之举。秦亡时阿房宫刚建好,隋炀帝修乾阳宫致隋朝灭,你比隋炀帝还昏庸。

    李二陛下被喷得立刻下旨停止重建洛阳的宫殿,并且对房玄龄说:就算以后我去洛阳巡幸没地方住,没关系,咱睡帐篷哈。

    呵呵,徐齐霖对此只能报以这两个字啦!当然,经马大秘这么一详细解释,他算是彻底明白了。

    迁都这事吧,不能着急,等到灭了高昌,唐军在西域站稳了脚跟,时机就差不多了。

    李二陛下既然打着迁都的主意,自己上奏在洛阳设大盈库办事处,以便倚漕运之利,沟通南北商品交流,批准的可能性极大。

    “多谢马兄解说,令小弟茅塞顿开啊!”徐齐霖先是拱手致谢,话锋一转,又问道:“不知现在的漕运,成本几何?斗米斗钱,过于夸张了吧?”

    马周苦笑一声,说道:“虽夸张,亦不远矣。据某所知,从江南漕运粮食的话,到达长安,每石的运费需千钱左右。”

    一贯?!长安的米价才每斗五六十文,每石五六百文好吧!多运多赔,不运不赔,这是个什么鬼?

    看着徐齐霖瞪大眼睛,马周进一步解释道:“舟运江淮米至东都含嘉仓,再转陆运三百里至陕,率两斛计庸钱千文。”

    光这段陆运便是每石五百文,算是大头啦,漕运的最大难题估计也就在此处。

    也就是说,如果俺把漕运关中粮食这活儿接下来,只要能在运费上节省,每石少花百文,就赚飞了呀!

    徐齐霖下意识地抹了下嘴角,还在没流口水,还不算丢人。

    但他还是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别太贪财,要公私分明,商人承包国家命脉这个太先进、太过市场经济的做法,肯定会遭到非议,不能因小失大。

    “齐霖有想法?”马大秘察颜观色的能力多强,一下子就捕捉到了徐齐霖的异常举动。

    嘿嘿,嘿嘿。徐齐霖讪笑几声,说道:“某倒是想能否在运费上节省一二,可对漕运却是一窍不通。待某研究一番,看有没有办法吧!”

    马周信以为真,笑道:“从前朝到本朝,都在漕运上花心思,却见效不大。若是齐霖真能解决积弊,便赞宰辅之才亦不为过。”

    “小弟岂敢有些奢望。”徐齐霖故作谦逊地摆手,说道:“不论怎样,大盈库都要在洛阳再设一分支,倚漕运之利,以图壮大发展。”

    马周点了点头,说道:“长安通西北,洛阳通东南,正是经营之要地。”

    徐齐霖颌首称是,和马周闲聊片刻,又邀马周共进晚餐,才送马大秘出门回府。

    回到房中,徐齐霖琢磨半晌,又拿出纸笔,准备再添上一个奏议,便是在洛阳设置大盈库分部。

    设立洛阳分部,再建起制糖工坊,由江南漕运而来的甘蔗或是粗制蔗糖便可就近加工。变成白糖和冰糖后,再由漕路转运江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至于长安的制糖工坊,便可主打西域和京畿道,获利依然丰厚。

    嗯,不管怎样,自己总要去洛阳,甚至经漕路到江淮跑一趟。名为调查研究,实为公款旅游。游玩一圈,才可以拿出改革漕运的奏议,尽管只是掩人耳目。

    这倒是不着急,大热的天,哪里也不如家里舒服。等到入秋,这边的工作也基本走上正轨,自家的商铺也安排妥当,再出差不迟。

    徐齐霖想到这里,惬意地往椅中一靠,招呼正吃“酥山”的斯嘉丽,懒洋洋地说道:“给我也来两勺。”

    斯嘉丽咯咯笑着起身走过来,把唐朝冰淇淋喂进阿郎的嘴里,说道:“阿郎封在窖中的鸭蛋怎么个吃法,放一个多月了吧,阿佳妮天天去窖口巴望,奴家都怕她掉进去。”

    徐齐霖细品着嘴中滋味,揶揄道:“怎么就那么馋?”停顿了一下,他算了算日子,说道:“明天且拿出来看看,某也不知道好没好。再说,小孩子不能多吃皮蛋,还是吃铁蛋为好。”

    皮蛋嘛,切成瓣,沾着醋吃,很香的。

    徐齐霖被这么一提醒,也有些馋。好在一口冰淇淋入嘴,香甜冰凉,覆盖了他的味蕾。

    ……………

    初唐之时,唐军灭亡东突厥后,如何安置突厥降众,在朝中展开了争论。

    部分大臣认为突厥扰乱中国久矣,虽然灭亡而降,却是势穷来归,非慕义之心。所以,他们主张分其部落,将降人散居在南兖、豫的各州县,使其耕作。

    时间长了,胡虏改变了生活习惯,便成为中国的农户,而塞北空虚,不能再对中国构成威胁。

    但中书令温彥博为首的一派官员,认为应效仿汉朝建武时安置投降的匈奴于五原塞下的办法,全其部众,得为捍蔽,不破坏他们的风俗习惯。一来充实空虚之地,二来也表示无猜忌之心。

    这两个办法听起来都挺有道理,但显然要使胡虏改变风俗和习惯,由游牧变为耕种,确实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散居州县的话,似乎也容易造成与汉民的冲突。

    经过考虑,李二陛下采取了温彥博的建议,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部众。

    东突厥的酋首便拜为将军、中郎将等官,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在当时,因而入居长安的突厥降众有数千家之多。

    到贞观十二年,朝廷又陆续安置了不少突厥部落或是属部,并设置羁縻府州管理。其中有自高昌来降的欲谷设所部,契苾何力的部落,阿史那社尔、乌突汗达干部落等等。

    李二陛下如此安排,既是参考汉朝之例,也是学隋文帝处置臣属于隋的东突厥沙懵钥珊埂⑵裘窨珊构适隆;褂幸桓瞿康模闶窍胧蛊洹巴獬寄诔蓟薄

    但既定的政策却因为九成宫之变而面临挑战,群臣纷纷上奏,认为将突厥降众置于河套之地,不利于国家安全,要将突厥诸部迁返河北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