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师-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不下去,干脆不装。

    朱厚照嘴一擦,再次光棍,继续扒饭。

    就当彩衣娱亲,也是孝道。

    王太皇太后和吴太妃看得好笑。张太后也被逗乐了。

    天家其乐融融,殿中气氛为之一暖。

    目睹此景,少女们各有思量,对常伴天子身侧,更多出几分想往。

    弘治十八年十月乙巳,美人终选隔日,天子万寿圣节。

    早朝之后,朱厚照驾临西角门,免文武群臣及外夷使臣朝贺,不受各地敬献。

    “止行礼,陈设贡马及赏赐宴席俱不行。”

    换成弘治帝,这道旨意并不出奇。但朱厚照……不得不让群臣深思。

    或许是内阁的上疏起到效果,天子终归是听劝的?

    自除服以来,群臣不只一次见识到天子的大方。

    凡先帝托付的重臣,如内阁六部,隔三差五赏钱赐服。赏赐多到刘健李东阳和谢迁轮番上疏,恳请天子节省,别再随便花钱。

    “今府库空虚,灾患频发,户部光禄寺皆不能济。”

    “强寇在边,粮饷稀缺,军用骤急。若不节省,恐难以为继。”

    “臣等受先皇遗诏,当竭力辅佐陛下,与国同忧,岂可屡受厚赏。”

    “以崇俭德,必自上始。伏望自今以后,谨加赉厚赏,撙节为先,无名之赏尽停。”

    总之一句话:陛下,臣不缺钱,也不缺衣服。内库金银有数,您能否省着点花?

    阁臣带头,群臣自不好落下。

    奏疏送上,朱厚照自省半日,决定不再赏钱赐服,开始给刘健等人升官加爵,外带加薪。

    杨瓒搭上顺风船,加俸一级,官评侍读学士,赐麒麟服金带,并赐象牙牌。

    送赏的宦官,熟门熟路找到长安伯府。

    杨庆三人笑得合不拢嘴,杨瓒则下定决心,薪水既然涨了,必须抓紧找房子。

    不明不白,总住在顾千户家里,实在不是个事。

    万寿节隔日,中官捧着两宫懿旨,前往东安门外宣读。

    “夏氏女、吴氏女、王氏女、沈氏女……德才兼备,贤良淑德,择选入宫。”

    百名少女,只有十二人被两宫亲点,至宫内学习礼仪组训,读女书,待选后妃。余下尽数落选,将被送回原籍,自行婚配。

    念到名字的少女,俱面露喜色,激动难掩。即便只是最低品级的选侍采女,也是身在皇家,未必没有出头之日。

    未在懿旨上的少女,多泪盈于睫,哽咽失声。

    只差一步,最后一步。

    偏偏被宫门拦住,美梦成功。

    伴随着旨意,还有两宫赏赐的锦缎钗环,玉佩金簪。箱盖打开,金辉满室。

    在旁人羡慕的眼光中,十二名少女梳洗换衣,重梳发髻,接连被扶上马车。

    随车轮滚动,车辙印下,琉璃轻…撞,香风飘散,少女们的心也开始狂跳。

    自此之后,她们再不是家中娇女。

    红墙之内,即是她们生存之地。

    是获得帝宠,凤翥鸾翔。还是被遗忘到角落,独对寒月,一切的一切,只能靠自己。

    去争,去夺,去抢!
………………………………

第六十一章

    弘治十八年十一月壬午,钦天监监正进正德元年大统历,择大婚吉日。% し

    天子御奉天殿亲受,令翰林院抄录,赐文武群臣,并以有司遣快马出京,颁行各府州县。

    “以明年为正德元年,采新历。”

    “元月有吉日,天子大婚,行封后大典。”

    “依孝宗皇帝旧例,仿祖制,一切循简,不可铺张奢靡。止于京受百官番臣贺,各地藩王镇守不进方物,不得以寻瑞物为由扰民。”

    “陛下圣明!”

    群臣跪拜,山呼万岁。

    圣旨颁下,翰林院上下骤然开始忙碌。

    自学士至侍读,从侍讲到修撰编修,几乎要宿在值房。挂着两轮黑眼圈,仍要熬油费火,笔下不停。搬运文书的小吏都是风风火火,捧着文卷跑过廊下,忙得脚不沾地。

    抄录好的大统历先送礼部查阅,确认无错漏,再由京卫快马飞送各地。

    依旧历,先颁顺天,再送应天,其后是中都凤阳,再次是各地藩王府,最后是各府州县衙。

    原本,归附的草原部落和西南土官亦在颁发之列。但礼部突然接到天子口谕,暂缓。

    暂缓到何时,端看天子心情。

    自弘治帝大行,北疆频生兵祸,宣府大同烽火连天。西南同不太平,思恩府接连有土官生事,互相仇杀不算,更杀死朝廷派遣的官员,入山林为贼,抢夺边民谷物牲畜,闹得四川广西等地多不太平。

    朝廷怒而发兵,大军未到,便先服软。等官军折返,继续改抢的抢,该杀的杀,官印照领,赏赐照请。

    天高皇帝远,自恃朝廷“优容”,几有无法无天之势。

    换做弘治帝,还要想一想,是否先礼后兵。朱厚照没有这个习惯,倔脾气上来,直接尥蹶子。

    不服朝廷管?

    好!

    大统历没份,恩裳的金银布帛统统划掉。

    主动承认错误,上疏请赏?

    也成。

    朕大度,内库积攒百捆宝钞,都送去西南。不够没关系,责令有司继续印。十万还是百万,一个戳的问题。

    圣旨发下,西南土官未及发表不满,都察院的御史当先跳了出来。

    “陛下,此违先皇旧例,亦乏仁爱,恐令西南之民心生怨愤,还请陛下三思!”

    那边…造…反,这边还要给钱,不给就是不仁爱?

    这叫什么道理!

    当他是软柿子,随便就能捏?!

    朱厚照咬牙,告诉自己:不生气,不和这帮脑袋拎不清的生气。

    “卿所言固有道理,然内阁亦有条陈,请朕节省滥用,谨慎恩赏,以强边备,充实军饷。”

    仗着位置高,言官看不到,朱厚照抓了两下脖子,引来刘健奇怪一瞥。

    “西南土官,虽有思恩之名,却无奉行之实。今朝归附,明日复判。其心实险,非仁爱可以感化。”

    言官的嘴不好堵,但朱厚照早有准备。

    发下圣旨之前,特宣杨瓒觐见。

    对付言官,杨瓒自有一套办法。当场给朱厚照支招,向李东阳“求救”。

    天子求助,李东阳自然乐于帮忙。没有直接出策,而是联合刘健谢迁再上条陈,请天子“节省”。

    边备战事耗银巨万,光禄寺和户部的库银很快见底,全靠内库支应。天灾频发,各地税粮和征银迟迟未到,韩文急得火烧眉毛,内阁跟着一起发愁。

    怎奈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

    半月之内,杭州、嘉兴、绍兴、宁波等府连发地动,灾民逾万,请朝廷发下赈济。淮阳等地也有官文抵京,言应天等七府并通、和二州同日地动,又遇大雨,毁民居田地无数,明岁夏粮恐是无望。

    为了赈灾,户部和光禄寺挖空心思,勉强凑足银数。

    未料想,十日不到,宁夏和山西二州七县又震了。

    安化王运气极好,王府上下安然无恙。

    晋王则是倒霉透顶,府内垮塌两座院落,压死压伤十余人。晋王刚好路过西苑,不是有刘姓美人奋不顾身,将他从墙下推开,此刻已躺在榻上,人事不省。

    盯着飞送入京的官文,光禄寺愁,户部愁,内阁更愁。

    于是乎,天子扣下给土官的恩赏,甚至以宝钞替代,内阁和六部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

    宽宏仁爱固然重要,但也要有度。

    自家的麻烦事一堆,银钱不济,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给心怀叵测之人送钱?

    绝对是脑袋冒氢气,蠢到冒烟。

    御史跳出来时,左右都御史都是眼皮急跳,想把人拉回来,奈何有些距离,只能暗地里着急。

    言官需要耿直不假,但耿直过头就是傻。不好听点,十成十的二愣子。

    见内阁和六部均未有人出列,史琳和戴珊皱眉叹气。已然明白,天子和内阁定已达成共识,谁敢跳出来反对,纯粹是自找麻烦,和整个朝廷不对付。

    有内阁条陈顶在前头,朱厚照成功说退言官,大感舒爽。

    憋了满腹不甘的御史退回右班,心中暗道:观天子应对,必是早有准备。想起日前被召入宫的是谁,内阁又是何时送上条陈,立时握紧拳头。

    杨瓒所站的位置,同御史有一定距离,自然看不到御史的表情。然而,直觉告诉他,又有麻烦要找上门,或早或晚,绝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