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争霸-第9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40毫米炮弹,总投弹量达到惊人的1500吨。

    要是没有这些“攻…9B”,机降场恐怕早就被梵军攻占了。

    只是,“攻…9B”提供的空中支援也就持续到10日中午。

    不是说空军不愿意继续出力,而是到负责为前线攻击机提供支持的加油机,将在10日中午返航,然后要到夜间22点过后才能重新部署到位。没有加油机支持,“攻…9B”无法从海德巴拉直飞代奥格尔。

    此外,在连续出动3个架次之后,几乎所有的“攻…9B”都需要进行维护。

    正是如此,在计划里面,只要求前线攻击机提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持续到中午。

    按照计划,将在中午之前挫败梵军的反击行动。

    可惜的是,直到最后一批“攻…9B”在中午12点过飞走,梵军的反击部队依然在南面与东面向机降场发起冲击。

    虽然在下午1点前,由重型攻击机发起的一轮遮断轰炸,成功的粉碎了梵军在中午发起的第一轮进攻行动,但是重型攻击机并非随叫随到,而且在连番遭受猛烈冲击之后,机降场外围防线已经摇摇欲坠。

    关键就是,陆战队的伤亡非常大,两个营的减员率都已超过30%。

    以当时的情况,只要梵军再发起两轮冲击,就能够突破机降场的外围防线,甚至能围歼势单力薄的两个陆战营。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刘尊山才不得不启动紧急预案。

    必须得说,丁镇南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也就是不管战场局势如何,在拟定计划的时候总会留一手,很多时候会准备多个备用方案,确保在发生意外之后,有回旋余地,不至于束手无策。

    这次也不例外!


………………………………

第245章 空中炮艇

    傍晚,收到前线指挥官发回来的报告之后,刘尊山绷紧了的神经才稍微放松了一点。

    苦战3个小时,前线将士依靠轮番到来的空中支援,在下午5点左右挫败了梵军的全面进攻。

    到此,梵军在10日白天发起的反击行动正式宣告结束。

    在持续了大半天的战斗当中,梵军的伤亡人数超过了3000,帝国陆战队也有74名官兵阵亡,大约200名官兵负伤,此外还有上千平民被战火波及,不过其中有不少是武装起来的民兵。

    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依然是空中支援。

    只是,在下午为提供支援的空中力量,并不是来自空军,也不属于陆军航空兵,而是隶属特种作战司令部。

    分成3个批次投入战斗的18架“运…9EA”火力支援机。

    其实,也就是常说的“炮艇机”。

    当初,在获知纽兰共和国秘密研制AC…130“幽灵炮艇”的消息之后,帝国空军与帝国陆军对这种搭载火炮的运输机都不是很感兴趣,或者说没有发现其存在的价值,也可以说成是帝国军队不存在类似需求。

    道理也很简单:纽兰军方投资研制“幽灵炮艇”是用来对付藏在丛林里面,跟正规军打游击战的小股敌人,尤其是南孤大陆那些获得梁夏帝国暗中扶持,专门跟纽兰共和国对着干的游击队。

    简单的说,“幽灵炮艇”面对的其实是低烈度战争。

    如此一来,运输机所存在的问题,比如飞行速度慢、飞行高度低、生存能力与机动性能都很差劲,就显得不是那么突出。相反的,航程远、续航时间久、载重大与飞行稳定等优点得到放大。

    此后的实战也证明,在低烈度战斗中,炮艇机简直是无敌的存在。

    可问题是,在正规战争当中,炮艇机有多少价值呢?

    显然,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其实,早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后期,当时的帝国陆军航空兵就有类似的设想,还进行了积极的尝试。这就是,在大型运输机的舱门处安装机关炮,在空降作战行动当中为深入敌后的伞兵提供空中支援。

    按当时的作战设想,由运输机改装的炮艇机能跟随运输机群作战,在整个空降作战行动中为伞兵提供火力支援,包括在空降开始前压制敌人的防空火力,以及在空降行动中阻击敌人的地面部队。

    凭借巨大的载弹量,以及更久的续航时间,炮艇机的作战效率高于攻击机。

    只是,在大战后期,就没有进行过像样的空降作战。

    至于那些紧急改装的炮艇机,除了由博物馆保存的几架,其他的全都按照过剩军事物资处理掉了。

    其中一些就辗转落到忒尔共和国手中。

    在随后爆发的波伊战争当中,特别是战争初期,在对付缺乏防空手段的波伊游击队的战斗中,这些炮艇机的表现得非常抢眼。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炮艇机凭借巨大的载弹量与良好的低速性能,发挥出远远超过攻击机的作战能力。在很多时候,甚至是唯一能持续存在的压制力量。

    有趣的是,也就是在波伊战争初期的突出表现,让纽兰空军认识到了炮艇机在低烈度战争当中的价值。

    相反,帝国空军反到是不为所动。

    当然,这也能理解。

    在最初的几年,波伊战争其实是一场地区冲突性质的低烈度战争。在忒尔共和国决定从波伊地区撤军之前,帝国当局就没有考虑过要出兵干预。当时甚至没有想过要为忒尔共和国提供军事支援,更加不要说直接出兵参战。那些在战场上表现突出的武器装备,自然难以得到帝国军方的认同。

    当时,帝国当局所设想的下一场战争,其实就是第三次全球大战。

    在全球大战中,针对低烈度战争的炮艇机,未必有存在价值,毕竟面对愈发先进的防空系统,速度慢得出奇的炮艇机就是飞行的靶子,别说是远程防空导弹,单兵防空导弹就能把炮艇机揍下来。

    事实已经证明,帝国面对的不仅仅是全球大战。

    出兵波伊地区之后不久,帝国军方就清楚的认识到,需要炮艇机这样的空中平台来对付神出鬼没的游击队。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帝国空军与陆军共同出资,以“运…9”为平台研制炮艇机。

    虽然帝国军方从来没有承认,但是以战术运输机为平台,足以证明在设计的时候借鉴了纽兰共和国的“幽灵炮艇”。也正是如此,帝国空军的炮艇机在很多方面跟“幽灵炮艇”非常的相似。比如说,主要武器是1门采用短身管的100毫米火炮,副武器1门40毫米速射炮与2门25毫米加特林机关炮。因为25毫米机关炮被东方集团淘汰,所以后期型换成13毫米加特林机关枪。

    当然,凭借更大的载重量与内部空间,帝国空军的炮艇机能够搭载更多的弹药,装载更多的燃油,获得更强的持续作战能力。如果是执行战场巡逻任务,还能够通过空中加油延长滞空时间。

    要说的话,帝国军方最初的设想,就是把火炮装到运输机上,解决射程不够远、弹着精度不够高与射界受到限制等问题。至于具体的使用战术,反到是次要问题,至少在立项之前没有认真思考。

    结果,战术应用成了炮艇机正式列装的拦路虎。

    简单的说,到底是编入空军的战术航空兵,还是编入陆军航空兵?

    对此,双方是各执一词。

    空军提出的理由很直接:炮艇机由战术运输机改造而来,属于固定翼飞机,因此肯定归属于空军。

    只是,陆军也提出了一个非常充分的理由。

    炮艇机在本质上就是飞行的炮兵,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也就理应由陆军管辖。

    这场争论,足足持续了3年!

    在争论结束的时候,波伊战争也已进入到收尾阶段。虽然在正式列装之前,空军与陆军就已经在私下妥协,把十几架用于测试的炮艇机送往波沙湾,参与了作战行动,但是到波伊战争宣告结束,空军与陆军都没有在炮艇机的管辖权上达成一致,也就没有能够在论议两院获得拨款。

    等到波伊战争结束,就更加不可能获得拨款了。

    当然,经过波伊战争的考验,对炮艇机的战术价值,空军与陆军的态度是高度统一。

    以炮艇机在波伊战争后期的表现,哪怕是在大规模战争当中,炮艇机依然有很高的战术价值。特别是在掌握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炮艇机能为地面部队提供更加持久,而且更加精准的火力支援。

    关键就是,在电子火控系统的控制下,100米火炮的弹着误差不会超过25米,如果使用40毫米速射炮,甚至能对距离防线15米的敌人进行火力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