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苏定方的选择并没有错,无论他支持谁,反对谁都是错,不如不做选择,权当自己不知情便是。
李中华也没有点破苏定方,大家都保持着难得糊涂是最好的。
虽然李中华很想支持吴王李恪,但李中华考虑了一下,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不过或许这是一次机会。
李中华猜测,这一次的行刺计划,应该是针对吴王李恪来的,幕后的指使人,李中华不用想都知道,除了赵国公长孙无忌,不会有第二个人。
历史上也不知道为什么,长孙无忌会对吴王李恪的成见那么深,以致于李治己经成为了唐高宗之后,赵国公长孙无忌仍然不肯放过吴王李恪,诬陷他造反,制造了一大冤案。
不过长孙无忌的下场也好不到那里去,被武则天给祸害的家破人亡,自己走上了自杀的路,这或许就是当初李恪在临死之前,大叫着自己冤枉,说长孙无忌弄权诬陷他谋反,一定是会遭报应的。
结果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长孙无忌后面果然就遭了报应。
在李中华想来,或许李世民在知道了幕后主使之人,就是长孙无忌的时候,会促使李世民大怒,更加一意孤行的,要立吴王李恪为太子。
吴王李恪曾经问过李中华,关于太子之位,他到底能不能争取?有没有希望?
李中华只告诉了他一个字,那就是等。
太子之位全凭皇帝李世民一言而决,或许他会询问大臣,但作为皇子,而且还是非皇后所生的嫡皇子,吴王李恪能做的,也的确只有一个等字。
若是吴王李恪稍微露出了一点点的,想当太子的意思,皇帝李世民即使不会处罚他,也绝对不会再考虑立他为太子,甚至会把他发配到那个偏远的角落里,永世不准许他回长安。
不争,或许还有一点点希望,争的话,那就真的是一点点希望,都不会再有了。
所以,吴王李恪派人刺杀晋王李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吴王李恪做不出这样的事情,至少现在还没有胆量做这样的事情。
十一岁的晋阳公主,己经出落的亭亭玉立,有了美少女的样子了,长的和长孙皇后非常的像,性格也非常的温顺,待人非常的知书达礼。
知道李中华前来迎接她去康定城,晋阳公主让人扶着下了马车。
李中华上前行了个礼,晋阳公主便连忙弯下腰来虚扶了一下说道:“我们终于又见面了,母后在明达要来这里之前,拖明达问候中华哥哥。
上次母后险些就没命了,多亏中华哥哥出手相救,母后一直在心里对中华哥哥感败不尽。这次明达又要麻烦中华哥哥了。”
“公主殿下太客气了,皇后娘娘心地善良,自然长命百岁,臣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公主殿下来这里找臣治病,臣自当尽心尽力,尽臣的所能,何来的麻烦一说。
只是臣的医术也非常有限,上次救了皇后娘娘,也是碰巧而已,所以公主殿下的身体,臣也无法说有多大的把握,可以让公主殿下痊愈,若是臣医术不精,还请公主殿下怒臣无能之罪。”
李中华依规依矩的说道,至于治病的问题,还是要先把丑话说在前面。
晋阳公主要叫他中华哥哥,他没有办法不让她叫,但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份,如果自己端着哥哥的架子,去叫人家明达妹妹,那李中华就太傻了。
“如果中华哥哥的医术都不精,那天下就找不出那一个,比中华哥哥的医术更好的人了,中华哥哥不必太过谦了。
要是中华哥哥也治不好明达的病,那也是明达命该如此,相信父皇和母后,也不会怪罪于中华哥哥了。”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10章 欺君之罪
李中华心想,老子怕就怕你的那个父皇会怪罪下来,李世民可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主,如果晋阳公主李明达,当真是死在自己手中,李中华就该考虑,怎么承受李世民的怒火了。
晋王李治和吴王李恪双双遇刺的消息,尚未传到长安,但江夏郡王李道宗等送婚的队伍,已经进了长安城。
江夏郡王李道宗,连自己府中都没有回,便进宫去向皇帝李世民交差,上奏这一路上的详细经过。
李世民听的那叫一个目瞪口呆,实在是有些难以相信的说道:“你说吐蕃己经被苏毗国所灭?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现在己经住在李中华的康定城中?李中华把你们送亲的队伍,迎接到了康定城?
你在康定城中,亲眼见到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还有,吐蕃大论噶尔东赞,被李中华推荐去了苏毗国做丞相?这些你确定都是真的?你确信绝对没有骗朕?”
“陛下!臣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骗陛下。”江夏郡王连忙说道。
“可是吐蕃多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朝廷的密探一点消息都没有传回来,还有,李中华做了这么多事,居然也没有发来奏折,朕命他出兵去帮吐蕃平叛,他却把吐蕃给平了,这小子简直就是犯了欺君之罪。”李世民心里很冒火的说道。
“陛下!李中华让臣带回了他给陛下写的折子。”江夏郡王从怀里摸出了李中华写的奏折说道。
“呈上来吧!朕倒要看看他是怎么自圆其说的。”李世民冷哼着说道。
只见李世民打开了李中华写的奏折,看了起来,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难看。
“简直就是放肆,胡说八道,吐蕃赞普已经诚心归顺我大唐,又做了朕的公主驸马,以后彼此就是一家了,又岂会再来侵犯我大唐,而且吐谷浑王也做了朕的公主驸马,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更没有理由,再侵犯我大唐了。
前朝的公主嫁给了突厥,前朝亡了之后,突厥不是也没有不管前朝,还收留了逃到突厥去的前朝皇子皇孙和公主。”
李世民自以为是天可汗,只要自己真心的对待那些异族少民,他们是不会再和大唐作对的。
大唐的军队中,就有很多的异族少民,他们也都以大唐为荣,打仗时个个奋勇增先,很多人都立了功,升为将领。
所以他认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绝对不可能,在娶了大唐的公主之后,还会和大唐为敌的,李中华所说的,绝对都是危言耸听的事情。
“陛下!李中华曾经对臣说过,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位时,的确会对大唐没有二心,但松赞干布不会永远在位,轮到他的儿孙继位之后,吐蕃还会对大唐唯命是从吗?
而且有了从大唐引进的先进技术,以及文明进化之后,吐蕃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大唐在陛下手中很强大,但以后谁也难料,如果大唐出现危机,吐蕃绝对会趁乱,在大堂的身上狠狠的咬上一口。
就算是现在己经臣服于大唐的部族,也只是暂时的臣服,在大唐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随时都有可能反咬一口。
自古以来,依靠送女人和亲这条路,都是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不是长久之计,更不是和亲了之后,便可以高枕无忧。
另外,李中华还写了一首诗,托臣送给陛下。”
江夏郡王李道宗说着,又从身上掏出了一张纸,呈给了李世民看。
之所以没有一次全部呈给陛下,也是李中华交待过的。
李世民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首诗:“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这首诗虽然说的是汉朝的事情,但李世民又岂会看不懂,这是在影射大唐呢!
李世民手上己经和亲了一位弘化公主,文成公主算是第二个和亲的公主了。
汉朝和亲是为了边境的安宁,还有被当的的匈奴武力威胁的结果。
现在的大唐和亲,是为了拉拢吐谷浑和吐蕃,也是因为大唐多年征战,消耗不起的原因,但说白了,也是想用和亲来换取和平。
这个和平的时间,李世民也知道不会很久,最多也就是几十年的时间,但大唐太需要争取这几十年的时间,来发展国力了。
如果一桩婚姻就可以暂时解决这些麻烦,李世民认为,牺牲一个公主的幸福,还是很值得的。
反正用来和亲的公主,都是宗室女,又不是他真正的女儿,所以他心里并没有觉得,和亲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可李中华写的这首诗,显然是在讽刺他,他又怎能不生气呢?
若是李中华现在就在他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