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定方担心,这个结果上奏给陛下,陛下恐怕不一定会相信,弄不好自己可就遭殃了。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件事牵连到了太子之位的争夺中,一旦自己站错了队伍,可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并且还会连累自己的家人,也跟着枉死。
不过现在的情形,似乎在逼着苏定方站队了,要么告诉陛下实情,将来吴王李恪当了太子,必定不会忘了他的好处。
可万一还是晋王当了太子,那自己就危险了,反过来也是一样的,苏定方心里真的是非常的矛盾,在站在那一边中纠结不定。
两人可以说是各有优势,也各有短处。
晋王李治的优势就是,他是长孙皇后所生的嫡皇子,自古都是家业由嫡生子继承,庶生子是没有继承权的。
晋王李治的弱点就是性格有些懦弱,体质也不行,不能上马征战。
而吴王李恪的优点就是长的太像陛下了,而是性格也都差不多,又能文能武,很受陛下的喜爱。
缺点就是非滴生子,又是杨妃所生,身上流着隋炀帝的血脉,朝中支持立他为太子的人不多。
权衡再三,苏定方终于做出了决定,命刺客在供词上画了押。派了自己最亲近的人,将刺客秘密的押送回长安,并在奏折中,详细的说了一遍,两位皇子遇刺的经过,并向皇帝请罪。
第二天中午,李中华在进入康定城的路上,迎接两位皇子和一位公主的到来。
在知道晋阳公主和晋王李治,都要来康定时,李中华便感觉到,连老天都在帮他。
他安排江夏郡王,带着他的送亲团队回长安去了,并写了一道折子,呈送给李世民。
奏折中的前半部分,交代了一下吐蕃灭亡的经过,也说了苏毗国女王汤滂氏,和自己的关系,说白了,李中华就是苏毗国的太上皇,苏毗国也绝对不会给大唐添乱,并且苏毗国愿意向大唐称臣纳贡。
后面部分则说的是,自己和文成公主一见如故,文成公主也愿意留在自己身边,肯请陛下成人之美,并且送上了一份丰厚的聘礼。
至于文成公主带过来的嫁礼,李中华也毫不客气的照单全收了。
聘礼都送了,嫁礼当然也要收了,把嫁礼退回长安,岂不是让皇帝很没有面子,李中华觉得自己,还是很会照顾陛下的面子。
李中华和吴王李恪,那已经是非常熟悉的关系了,但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李中华其实也不莫生。
因为帮长孙皇后治过病,进宫也有好几次,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又一直是在长孙皇后的身边长大的,每次进宫给长孙皇后诊断病情,几乎都能见到这二位。
不过那个时候,晋阳公主李明达只有六岁,晋王李治也不过是个十岁不到的小男孩。
李中华见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的气色都很差,不由的皱起了眉头说道:“晋王殿下身体那里不舒服了,怎么气色这么差?”
“没什么事!可能是因为昨晚没有睡好的原因,等进了城之后休息一下就好了。”晋王李治心绪不佳的说道。
“昨晚本王和九弟,被人行刺了,九弟可能是受了一点惊吓,昨晚肯定没有怎么睡好。”吴王李恪解释道。
“什么?居然有人敢行刺你们两位皇子,什么人如此大胆,刺客抓到了没有。”李中华大为惊讶的说道。
“已经抓到了,幸亏你当初传授了本王一些武功,本王一直都在苦练,否则的话,昨晚就有可能真的被刺客所杀了。”吴王李恪忙高兴的说道。
“刺客抓到了就好,知不知道是什么人要杀你们,为的又是什么?”李中华松了一口气说道。
要知道,两位皇子在这里被人刺杀的话,自己可是也难脱干系的。
“己经交给苏将军处理去了,对了,苏将军呢?”吴王李恪想起来,过了这么久,也不知道那刺客现在审的怎么样了?
“吴王殿下,不知道找末将有何事?”苏定方从后面走了过来说道。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09章 站队的问题
“苏将军,昨晚抓到的刺客呢?他交代出了什么没有?”吴王李恪对苏定方问道。
“正要告诉吴王和晋王两位殿下,那刺客实在是太硬气了,坚持要面见陛下,才肯交代是谁指使他来行刺的,还说对方来头太大,权倾朝野,即便是告诉我们,我们也没有办法处理,只有陛下才有权力处理对方。
末将考虑再三,还是派人把刺客押回长安,让陛下亲自处理为好,此事关系甚大,末将未及请示两位殿下,还请两位殿下恕罪。”
苏定方没有隐瞒,实话实说的说了出来,唯一没有告诉大家的是,刺客已经全部都招认了,只是事关两位皇子争储的事,不告诉两位皇子,的确是为两位考虑,也是为了两位皇子的好。
如果告诉了两位皇子,审问出了刺客的结果,吴王李恪和晋王李治,恐怕在也难以坦然面对了。
李中华看了一眼苏定方,暗道这苏定方可真是个圆滑之人,刺客估计是早己经什么都招了,只是交代的问题,恐怕让这位生不逢时的老将,有些淡定不了,左右为难了吧。
想想苏定方这些年都经历了什么,也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处理这件事情了。
苏定方的父亲是隋末唐初的地方豪强,名叫苏邕。苏邕率领几千个乡勇保境安民,苏定方虚岁十五周岁,十四岁就追随父亲上了战场。
苏邕死后,苏定方继承了家族的部队,苏定方势力弱小,只好投奔刘黑闼。刘黑闼被大唐太子李建成剿灭之后,苏定方率部投奔了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之后,苏定方虽然没有受到牵连,但是由于他是李建成的人,所以李世民也没有重用他。
苏定方的官职,只是一个小小的折冲都尉。当时的苏定方,手下的兵力,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团那么多。换句话说,苏定方在贞观初年,也就混了一个团长当。
苏定方是有本事的人,李建成不重用他,那是李建成的损失。李世民不重用,那是大唐的损失。
就在苏定方前途迷茫的时候,他迎来了生命中第一个贵人,这个贵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唐军神李靖。
李靖慧眼识英雄,一眼就看出苏定方是个虎将,就决定带苏定方讨伐突厥。
苏定方在讨伐突厥的战争中,率领二百个骑兵,突击颉利可汗的牙帐,差点就活捉了颉利可汗。
经此一战之后,苏定方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被任命为中郎将。
李世民手下猛将如云,苏定方在李世民手下,还只能算是一个年轻将领。
他的资历没有老将们高,所以苏定方在李世民手中,一直没有多少表现机会。
这个当然也和站队有关系,苏定方一生几次选择站对,选择刘黑闼,刘黑闼被大唐的太子李建成,带人给灭了。
转投太子李建成,也没有被太子李建成所看中,这既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不幸。
幸运的是因为没有被太子李建成所看重,在玄武门之变中,也就没有被太子李建成所牵连。
不幸的是,他又一次因为选择站队,而站错了队伍。
好在有着大唐军神之称的卫国公李靖,一眼就看中了他,给了他一个立功的表现机会,在灭亡东突厥颉利可汗的战斗中,立下了关键性的战功,被封赏了一个左武卫中郎将。
这个位置一呆便是十几年,大唐灭了东突厥之后,对外战争几乎没有停止过,可是李世民以前秦王府的老将众多,且一个个都是战争狂人,那里还有苏定方带兵打仗的机会,更不要说是给他挂帅的机会了。
这一次对于苏定方来说,又是一次站队了,站对了的话,他就还有机会出将入帅,站错了的话,他这一辈子最多也就这样,甚至会更惨。
所以在没有看清楚之前,苏定方不想太早的选择站队,即便是一定要选择站队,也是要选择陛下这边。
陛下如今也才四十来岁,正是春秋鼎盛时期,没有特殊的情况,至少也还能活个二三十年,所以苏定方才会选择不站队,一切交由皇帝李世民处理。
不得不说,苏定方的选择并没有错,无论他支持谁,反对谁都是错,不如不做选择,权当自己不知情便是。
李中华也没有点破苏定方,大家都保持着难得糊涂是最好的。
虽然李中华很想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