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可以更强-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李中华坚持要把这些人都杀得一干二净,还要诛连无数的人,就是李中华的不对,更说明李中华有些心虚。

    你这刚刚得了大唐的天下,就对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子孙大开杀戒,这就是一种不忠不义的表现。

    如果是天下太平的话,李中华或许会把他们关在牢里,让他们自生自灭。

    不过现在的情况是,国内狼烟四起,边关异族正在磨刀霍霍,蠢蠢欲动。

    如果任由这种情况持续的发展下去,天下必将大乱。

    到时候群雄四起,最倒霉的还是天下的黎明百姓,他们将会被迫卷入战争之中,食不果腹,妻离子散。

    甚至有可能,五胡乱华的历史将会重演。

    这不是李中华能够接受的结果,所以,对于造反叛乱的各路番王,李中华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杀一警百,一时的心软,是极有可能将整个大唐,拖入万劫不复当中。

    苏毗国复国成功之后,一直都在征战雪域高原上的各个部族,势力甚至己经伸向了西域,在不断的融合各部族的战争中,练就了一支能战之兵,军中的精兵强将无数。

    完成了雪域高原的统一之后,又在养精蓄锐之中,如今己经是兵强马壮了,邻近的国家都己经臣服在苏毗女王的脚下,势力不断向恒河流域扩张。

    苏毗国的小王子李思华,己经十五岁了,不仅天资聪明,而且长的英武不凡,文智武功都很不俗,又心怀善心,对女王母亲汤滂氏也非常的孝顺,深受苏毗国百姓的赞赏。

    汤滂氏本来打算等儿子思华成年后,便将皇位传给儿子,自己前往大唐,和丈夫李中华团聚。

    虽然两人并没有拜过堂,成过亲,但在女王汤滂氏的心里,早己经将李中华视为自己的夫君了。

    可是突然从大唐传来了消息,李中华己经坐上了大唐的皇位了。

    这个消息令女王汤滂氏是又惊又喜。

    在深思熟虑之后,苏毗女王汤滂氏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借着李中华向苏毗国借兵的机会,让儿子李思华回大唐去。

    和苏毗国相比,大唐的江山显然更加的重要,儿子李思华继续留在逻些城,将来成就最多也就是继承她的王位。

    而且汤滂氏有一种预感,将来李中华很有可能,会把苏毗国也纳入到大唐的版图之中。

    也就是说,儿子如果继续留在逻些城的话,或许苏毗国的王位,也无法继承。

    每一个母亲都是非常伟大的,如果没有因为儿子,苏毗国并入大唐,汤滂氏也不会去多想什么?毕竟现在大唐的皇帝,是自己深爱的男人。

    可是汤滂氏不然不为自己的儿子着想,既然苏毗国很有可能会并入大唐的版图之中,那她就应该早做打算。

    儿子聪明能干,能文能武,样子长得也很像他的父亲,如果让他早点回到他父亲的身边,或许将来会有机会,成为他父亲的继任者,下一代的大唐皇帝。

    至于说自己的儿子李思华,并非是自己夫君唯一的儿子,甚至并非是嫡长子。

    这一些问题,汤滂氏选择性的没有去想这一些了,要知道,整个苏毗国都是儿子的资本,这是那些他其他的同父异母的兄弟们,所没有的优势。

    李思华在平叛的战斗中,沉着果断的指挥布局,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胜,表现的一点也没有令汤滂氏失望。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89章 皇后?太子?

    每一个母亲都是最伟大,也是最无私的人,为了儿子的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汤滂氏忍着放下了母子相依为命十五年的母子之情,把儿子送到了他的父亲身边,自己倍受相思之苦。

    至于入长安皇宫中争宠,汤滂氏并没有想过,之前李中华没有做皇帝的时候,汤滂氏还想着将王位让给儿子,自己到长安来陪心爱的男人。

    现在李中华当了皇帝,汤滂氏反而没有了想入宫争宠的想法,但却希望儿子可以去他父亲身边,一来可以帮助他父亲做事,尽一点孝心。

    二来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有机会可以继承他父亲的皇位了。

    大唐的皇位肯定要比苏毗国的王位,来的更牛逼的多了,以前没有这个机会,也就不敢去想了。

    现在既然有了这个机会,当然要尽全力去争取了,尽管这个机会并不是很大。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争不到大唐的皇位,至少还有苏毗国的王位,可以等着儿子来继承。

    李思华的表现自然是不错的,给人很惊艳的感觉。

    但在这一次表现平叛中,表现不错的人,并不只是李思华一个,还有另一个李再兴的表现,也是思毫不差的。

    李再兴之前并不叫李再兴,而是随母姓杨,名叫杨再兴。

    杨雪在生下了长子杨再兴之后,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杨明义。

    杨雪和李中华拜堂成亲之前,早就已经有过了约定,杨雪所生育的儿女,皆随母亲姓杨。

    对此,李中华并没有反对,之后也是这么做的。

    但李中华当了皇帝之后,尽管一直没有下旨要封杨雪为皇后,也没有下旨封谁为贵妃,更没有下旨封那个儿子为王爷,那个女儿为公主。

    但杨雪是李中华最先明媒正娶的正妻,尽管后面迫于皇家的威严,文成公主和晋阳公主,也先后以正妻的名份,嫁给了李中华,但也没有人敢轻视,杨雪这个正妻的地位。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每一个母亲都是最伟大的,每一个母亲也都是最无私的。

    作为大唐帝国新皇帝陛下李中华的皇长子,而且还是嫡长子,杨再兴再姓杨,显然己经不合适了,

    除非,杨再兴彻底的放弃了,成为太子之位的权利。

    为什么?因为按照惯例,皇帝的嫡长子通常都会是太子的最佳人选,除非这个皇帝的嫡长子,犯下了什么不可原谅的大错,否则的话,嫡长子便是成为太子最有利的条件。

    可是,杨再兴如果还继续姓杨的话,那么他就会永远的失去,成为大唐太子的机会。

    杨再兴心里干心吗?尽管他什么也没有说,但知子莫若母,杨雪显然是己经感觉到了,儿子有些闷闷不乐。

    杨雪在心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尽管她知道,在这个时候去找陛下李中华,让儿子杨再兴改姓李,会让陛下心里非常的反感,非常的不痛快。

    但是为了儿子的将来,她又不得不去说,此时的她忍不住有些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么的执着,一定要让儿子跟着自己姓杨。

    李中华万万没有想到,杨雪会突然跑过来跟自己说,希望让儿子杨再兴改姓李。

    不过很快他就想明白了,杨雪为什么会突然想明白了,让自己的儿子杨再兴改为李再兴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权利,如果自己没有当这个皇帝,杨雪肯定不会主动的提出,让儿子杨再兴改姓李了。

    联想到很多的朝中大臣们,都在议论自己,会让谁来当大唐太子的问题,李中华有些犹豫的对杨雪说道:“杨家的香火,你不管了吗?”

    “回陛下,不是还有明义吗?”杨雪回答道。

    “哦……”李中华有些了然的回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李中华觉得,不管是杨雪,还是自己的其她女人,似乎和自己变得越来越陌生了,越来越关系有些疏远了。

    就是自己的那些儿女,也变得和自己缺少亲近感了。

    可是,他们变得比以前差了吗?

    不是的,相反的是,他们一个个都变得比以前更有礼貌了,似乎他们每说一句话,都是经过了再三的思考一样。

    然而这样的变化,并不是李中华希望看到的,这让他感觉到自己和自己的女人们,还有儿女们,越来越缺少了一种叫做亲情的感觉,越来越没有那一种叫做家的感觉。

    或许这就是成为一个皇帝的悲哀吧?

    自古以来有多少个皇帝,可以享受到最高的权力时,还能同时拥有普通人所拥有的亲情。

    在得到某样东西的时候,同时也会失去某样东西,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有得必有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吧!

    一向表现的很强势如杨雪,拜堂成亲时,是如何的强调,以后自己所生的子女,必须随她姓杨。

    如今在权势面前,又不得不委屈求全,要让自己的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