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咦咄M#恳淮λ疾榭吹氖秩险妗
最后走到借助水力旋转不休的大砂轮旁边,看到一切正常他才放心,在大唐李世民到哪里去不管是主人还是下人都是十分重视的。
这些工匠虽然不知道李承乾有多看重这一次李世民的到访,但是他们也是真心重视这件事,所以从昨天郝处俊来后他们就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不用李承乾说他们也誓必要把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李承乾看一切正常刚要回去就见蜀王李愔飞一般地跑过来。
看见李承乾看着他,一边跑还一边在大声道:“大哥,大哥,令狐老匹夫正向父皇弹劾你呢!”
李承乾闻言也不在意道:“弹劾就让他弹劾吧,反正他的弹劾的奏疏都送到东宫去了。”
李愔跑到李承乾身边气喘嘘嘘地道:“可是看父皇的意思,是要先把这里停了,让民夫都去耕田。”
李承乾一听李世民心动了,也有些着急,毕竟李世民的诏旨一下,他也不容易更改。
李承乾当下只得加紧脚步往回赶,希望还来得及阻止李世民的旨意。
李承乾现在已经不是刚穿越来唐朝时处境堪忧光脚不怕穿鞋的,所以行事可以不管不顾。现在李世民着力培养他,他也得留意不能轻易失去李世民的宠信。
当李承乾走得浑身发热才走到李世民外围时候就听见侯君集说话了,便放下心来,恰巧听见炼钢炉那边说这一炉要出来了,要不要请陛下观看,便转身往炼钢平炸那边去看。
故意让李愔大声说话,以引起那边的注意。
等到李世民和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席君买等人飞奔过来时,恰巧看见工匠正倒出钢水。
“承乾快些让他们给朕铸一把剑!”李世民生怕钢水被人抢了去。
“对对太子殿下多铸几把!”
……
……
后面文官一个个也很兴奋,在尚武的唐朝出现神兵利器,那是足以让人疯狂的。
李承乾看着工匠把这些钢水一一倒入准备好的犁头沙模中,才回头朝要李世民拱手一礼道:“父皇这些是铸犁头和锄头的,等儿臣这里铸够一万把犁头,再让他们炼一炉好钢给父皇铸一把镶金嵌玉的七星宝剑。”
“承乾你现在就不要铸犁头了。”李世民说着一指正在忙碌的匠人和民夫接着道:“朕要放他们回去春耕,让他们都在这里铸犁头,那铸了犁头也没有人耕地,秋天一样收不到粮食。”
李承乾看着工匠们把这炉的钢水都倾进了数十个沙模中,正在清理平炉,准备炼下一炉钢水。
根本没有在意李世民正在向他传授治国经验,李世民看李承乾不说话,便又接着道:“朕已经下旨了,你再炼两炉钢水就把他们放了,然后给朕铸几把宝剑,不要什么镶金嵌玉只要是好钢就行了。”
李承乾闻言只得转头看着李世民,没好气地道:“父皇,儿臣这里只要再铸十天就能铸造一万把犁头。有这几万人就能把眼前这近百万亩荒地开垦成良田。”
“什么?你这里一天能铸一千把犁头?”李世民的声音一下子就提高了,一脸惊讶的表情,根本没有在意李承乾的语气。
所有站在李世民身后的官员也都被惊动了,有些人听见一天能铸一千把犁头,转身去研究那些工匠和高炉平炉……
有些人听了只是一怔脸上便露出不屑的神情,令狐德棻就是其中之一。
“是啊!”李承乾的回答很干脆,话音里透着绝对的自信。
“你不会是欺骗朕吧!跟朕说说怎么铸?”李世民已经慢慢从刚才的惊讶中回恢过来,开始用他的经验考虑李承乾说的可行性。
“至于怎么铸,父皇您往下看就知道了。”李承乾卖个关子道。
李世民闻言莞儿一笑,果然继续看他们炼钢水。
“太子殿下怎么可以当面欺君?”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从后面响起,李承乾回过头一看正是令狐德棻,李承乾轻蔑地看他一眼便把他无视了。
可是令狐德棻自以为说中了李承乾心里的秘密,就又接着道:“臣遍观书史从未见过有人能一日铸千把犁头的,太子殿下如此谎话连篇怎么配得上储君该有的德行?”
这就是给脸不要脸,李承乾闻言转过头森然地看着令狐德棻道:“孤王配不上是不是你配得上啊?”
“我——”令狐德棻差一点被噎死,但见李承乾如此说话更觉的不服,便硬着脖子道:“臣自然配不上储君德行,但是太子殿下行事说话皆无准星,不配储君德行已经是明白无疑的事了。”
李承乾闻言冷冷一笑道:“孤王不配储君德行,你说说谁配?”
令狐德棻正要说话突然看见李世民正眼露杀机的盯着他,令狐德棻心里一惊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大忌。之前说李承乾不配储君之位的人要么死了,要么就是在刑部大牢里等待李承乾发落。
令狐德棻一念及此慌忙跪下道:“陛下臣只是想太子殿下能行端走正,以德配位,并无其他的意思,请陛下明鉴。”
“哼”李世民冷哼一声转过头不再理他,李世民现在经历了李泰叛乱,真不想再因为太子之位折了他其他的儿子。
李承乾没回头一直冷冷地看着令狐德棻,半天才道:“令狐德棻你既然敢公然污蔑孤王,那稍后证明了孤王这里能一天铸千把犁头了,你就自裁谢罪!”
令狐德棻的脸色终于变了,他只是看不惯李承乾,要说有什么阴谋确实没有,难道就要因为这个要了他的命?
李世民没有吭声,没有一个官员人敢于给令狐德棻讲情,在场的百官一下安静了下来。
正在现场气氛十分压抑的时候,沙模里的钢水已经冷却成了钢板,有工匠打开沙模用钳子夹出还处高温的钢板,放在第一座水力打铁台上。
打铁台上方悬着一块大石头,石头底面有一块突起的部位,被工匠打磨成棱形的,突起部位正对着打铁台上的钢板。
工匠拔掉下面一根木头,便听见“扎扎”声响起,打铁台上悬的大石从上猛地落下,“砰”一巨响,石头突起的部分正好砸在钢板上。
另一个工匠连忙把后面的木座往后一拖,使木座上的齿轮正对着一个正在旋转的齿轮,两个齿轮一传导一阵“扎扎”声响起,刚刚砸下的巨石又被缓缓吊了上去。
众人再看下面的钢板已经是一个犁铧的模样了,后面一个工匠用钳子把这个粗制的犁铧夹走,开始在另一个打铁台上用大锤修整。
不到两刻钟这个犁铧就走到最后的砂轮那里准备刃了,再经过淬火就可以装上犁辕犁地了。
而前面的人则开始处理其他钢板,这样每个人负责一样速度一下提升了数倍不止。
李世民和文武百都看得目瞪口呆,但是也深信李承乾这里能日铸千犁了。
………………………………
第107章 坑你们一次狠的
犁铧铸好,后面自有木工把犁辕装上。
说起犁辕李承乾原本不知道唐朝的耕犁是什么样的,只是第一天安排完搭棚子打造犁头的事情,回去想到众人虽然勉强执行了他的决定但是都不理解他,便问薛仁贵这是为什么?
薛仁贵吭哧了半天才道:“就算有了耕犁没有耕牛也没有办法耕地,所以还是先别搭棚子铸犁头了。”
李承乾听了大是不解,回到东宫让人找来一架耕犁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唐朝初年的耕犁构造十分庞大必须得有两头耕牛才拉得动。
李承乾记得上一世历史书上讲过曲辕犁,可惜他只看过一眼图纸,根本复原不出来,但是这不影响他指木工改进犁辕。
在他的指导下东宫的木工很快就改进出了让所有人满意的犁辕,只要有两个人拉着一天就能犁出二十余亩地。
至于经过他改进的是不是曲辕犁那就只有鬼才知道了,反正他是没有本事穿越回来查看当年历史书上的图片了。
就在众人震惊于李承乾这一套铸造速度太快时,突然听见有人喊“开饭了。”
接着就看见正在铸造或打磨的工匠,有一半人把手里的活做完,便去吃饭,而一另半则自动集合起来把必须在钢板热的时候才能做的事情做了,余下先放下。
“炼钢炉不停,他们只能替换着吃饭。”李承乾给李世民解释一句。
“哦!”李世民闻言点点也没有多大兴趣。
“已经临近午时了,父皇就在这里用些午膳,过了中午让他们装上新犁辕,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