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头白发的夷男正在王帐里生气时,他的儿子拔灼从外面走进来,向夷男行了一礼道:“父汗还在为求亲的聘礼发愁?”
夷男看一眼拔灼没有吭声,他知道拔灼一向自大不愿意与大唐和亲,想和高句丽联兵共同攻击大唐。
身材高大的一脸落腮胡子的拔灼见此也不以为意,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彩道:“父汗要娶唐国公主儿子也是支持的,毕竟那唐国公主娶回来最后还是儿子的。”
“混蛋!”老夷男大怒。
“哈哈哈”拔灼只是大笑一通,并不在乎夷男的怒火。
待笑罢了才低声道:“父汗我们遭灾那在我们北面的是不是也遭了灾?”
“那是自然,他们在我们北边只会受到更严重灾害。”夷男没好气地道。
“现在大唐答应了与我部的和亲,那我们就可以借大唐的威名向他们征收牲畜,若是不给正好趁他们受灾将其攻灭,不管怎么样都能凑够进贡大唐牲畜。”外表粗犷好拔灼竟有这样精细的算计。
夷男听了下意识就想摇头,但是再一想,要和大唐和亲肯定不能往南方去抢劫,部族遭了灾还要准备给大唐的聘礼不抢北部抢谁呢?
……………………………………………………
长安城南启夏门旁边的灾民越来越多,听说这里有吃的,很多赤贫的流民都来投靠这里。
短短几天时间里这里的灾民就增加到了三万之多,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年男子。
根据登记上来情况看有些人是有家人的,只是家里生活艰难现在地里没事做听说这里有吃的就过来了。
但绝大多数都是一无所有赤贫民户,面对这种情况,郝处俊和许敬宗都认为朝廷目前的能力有限应该把后来的人轰走。
但是李承乾认为他们是大唐的人,他有困难朝廷就该救助,要不然人家缴赋税供朝廷干什么呢?
但是面对着空空如也粮库李承乾也十分为难,于是在城外的帐殿召开一次会议。
听说李承乾要召开会议商量解决灾民的问题一直留守东宫的萧禹都骑马出来了。
“孤王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在明年夏收之前给这些百姓找够吃的。孤王要让他们在长安城东北龙首原下面开垦出三百万亩良田来养活这些百姓。”
李承乾开宗明义地宣布了会议的主旨,那就要想办法弄粮弄钱养人开田。
现在龙首原上还没有建起大明宫龙首原下面就是一湖泽,只要稍加修整就能变成良几百万亩良田,这些农民只要稍加训练就是最忠心于他的士兵,李承乾岂能放过。
“太子殿下爱民如子的心情臣非常理解,只是现在朝廷没有粮食,就算是有粮也不可能养着他们直到明年夏收的,何况现在也不知道明年的收成如何,若是明年夏季没有收成到那时该怎么办?”郝处俊开始摆困难。
许敬宗听了也为难地道:“据苏将军说这两天天气晴朗,河里的冰已经有开化的迹象,这鱼也捕不了几天了。”
“就是没有粮食,那朝廷不管这些灾怎么办?”李承乾直接问道,意思是说是让灾民去死,还是让这些灾民反。
不想却被萧禹教育了,自从上次李承乾拿回修书权老头就一心想要总理全局,所以这几天都在东宫里翻阅典籍。
但是他又心热政事,要不然也不会快八十岁了还去当宰相。
所以也十分关心李承乾在城外的事,几乎哪都想插一手。
“太子殿下有所不知道,这些人都是关中大户人家的帮工,等到开了春这些是要回去帮大户人家一起种田的,到时候自然有大户人家养活,朝廷不管也饿不死他们。”萧禹说得很自然,很天经地义。
但是李承乾却从中听出了不同的东西,闹了半天这些人跟阿Q处境相似,自己既没有土地也没有工具,更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只能给人打短工,干活的时候有饭吃,没活干的时候就自生自灭。
李承乾想明白这些火气一下子窜上来了,当即一拍桌子道:“长安周边荒山孤王给他们今年不收赋税让他们分批进山伐木烧碳,采矿炼铁,只要能换钱的都让他干,另一部分人留下来开荒种田,一切收成都归公账,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还不够的东宫再补出来一些,孤王就是勒紧裤腰带,也不让他们继续给那些狼心狗肺的大户人家做牲口。”
几个人有些莫名其妙地看着李承乾突然大发雷霆,这算怎么回事,大户人家不是一直都这样吗?
但是他们听李承乾说斩钉截铁,一时也不敢反驳。
李承乾说罢扫一眼众人道:“既然你们没有主意,那就按孤王说的办,先把孤王的意思向下面宣传,这个许敬宗来做可以编小曲唱给他们听。
愿意跟着孤王干的,留下来给他们分成组,安排好每组每天干什么。
老弱妇孺就安排他们去做饭洗衣,之前伐过木就去伐木,有采过矿就他们去采矿,种地好的让他们去开荒,长安现在没有粮食,粮食都要从洛阳运来,在长安买粮肯定贵,直接安排人去洛阳买粮派一批人负责在路上运粮,这个可以有赚头我们运了粮也可以卖给别人点……”
帐殿里的人都听傻了,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李承乾还懂这些,而且很多事情他们也没有听说过,像萧禹、郝处俊、裴行俭、许敬宗哪一个不是出身世家官宦子弟?
生下来就开始读书习武,谁了解过这些啊。
李承乾看他们一眼,知道这些人做这些事必走弯路,便大声道:“把孤王说的话都记下来,然后你们几个先去找灾民了解情况,把你们了解到的情况也记下来,再商量一下你们谁负责哪一块,人不够把任雅相也调过来。”
众人听越发不解了,李承乾看得也是一脸黑线,只得详细跟他们讲了***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尤其中第七部分:调查的技术……
只把几个东宫的属员听得一愣一愣的,李承乾心里也感叹不已啊,记得前一世小时候他喜欢看书,但是农村没有什么书,家里就几本掉了皮的毛选,毛选里的文章写得十分通俗易懂,没事时翻一翻这些东西在前世他基本用不着,没想到他穿越到古代反而用到了。
………………………………
第75章 东宫的新班子
东宫众人被李承乾一篇新思想训得无话可说,要知道唐人本来就不善于辩论,他们读经书也只是读,并不解经义。大臣经常辩论是到了宋朝才开始的明朝最兴盛。
这样的人遇上***的雄文只能缴械投降。
李承乾讲了半天众人还在慢慢消化,萧禹想了半天还是有些疑惑地道:“太子殿下孔夫子曾说‘君子忧道不忧不食。’刚才太子殿下说了很多小民衣食的事,这个是不是……”
很明显李承乾的做法和孔夫子说话不同,但是萧禹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说李承乾做的不对。
李承乾不会告诉他,孔夫子说的可以解释作:君不忧自己要忧百姓!
李承乾似笑非笑看着有些呆板的萧禹反问道:“萧太傅以为孤王这些日子做的事情如何?”
“太子殿下爱民如子,能不怕艰险亲自带着百姓下河捕鱼,现在又为他们考虑长久之策可谓是保民如赤子如民之父母,这都是圣贤所为。”
“可是孤王的这些做法明显与孔夫子的道不同!”李承乾继续提点道。
“怎么会……”萧禹说不出来话了。
李承乾一见萧禹迷茫,赶紧提一句。
“萧太傅学问精深当写一篇文章,批驳一些《论语》中的错处,以免遗祸无穷。”
“太子殿下不是在《四书集注》里批过吗?”郝处俊想起李承乾注的《四书集注》,心里又是一阵憾慨,当时众人只说这是纸上工夫,但是听太子殿下刚才的论述,分明合于《孟子》上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郝处俊想到这还没有开口就看见颜师古摇头晃脑地道:“太子殿下今日这篇宏论正合于孟子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啊,这篇文章只要加以润色就是一篇煌煌巨论。”
李承乾没想到他们脑补的能力那么强,但是听到他们要润色,心里一动这篇文章是教人怎么做事的,何不让他们润色了刻印出来发给所有的官员,也教他们做事,就算对现在的官员没有用,等明年东宫招来大批的修书文人也可以教育他们啊。
“颜先生说的对,许学士你就替孤王润色一二,然后刻印了发给内外官员让他们好好读读。”
李承乾现在还不知道,他这一举动改变中国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