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被人挡住没有看见李承乾,以为李承乾走了,胸口起伏的速度稍缓。
“陛下,太子殿下想在幽州建燕都,依俺老程看不是坏——”
程咬金话没说完就被李世民瞪的停了下来。
“不许替逆子说话!”李世民说罢,就被长孙无忌和一个内侍扶着坐回宝座。
程咬金连忙跟上,陪着笑脸道:“俺老程不是替太子殿下说话,俺老程在幽州做过大督都,也觉得那里地风水不赖,能建个大城。”
李世民听了稍稍平复心情,看着程咬金问道:“幽州的风水好?怎么个好法?”
程咬金被问的一时语塞,他只能看出那是一处形胜之地,让他详细解释就为难他了。
“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也”站在远处的李承乾见程咬金被难住,缓声吟道。
李世民闻声扭头看见李承乾还站在大厅里,不由怒道:“逆子怎么还在这里?”
李承乾被问的一愣,不过这回李世民没有纠结,而是大手一挥道:“拿幽州的地图来。”
这些日李世民一直在研究亲征高句丽,幽州、辽东的地图都在他的书房里,不一会儿内侍就把幽州的地图拿来了。
百官见李世民父子不吵了,也都整整衣冠跟着看地图。
看了一会儿,李世民详细询问了程咬金幽州周围的山水形态,最后幽幽道:“这幽州确实是一处形胜之地。”
“陛下,您真要在幽州建城啊?”长孙无忌吃惊地问道。
李世民没好气地道:“朕不修,这个逆子登基以后也必然是要修的。”
百官闻言都是吃惊非常,爷俩刚刚吵的那么凶,差一点打起来,李世民心里竟然一点芥蒂都没有。
李世民不理百官朝招手李承乾,待李承乾走到桌案前问道:“幽州本来就有城,又有大军驻扎,你还要修什么城啊?”
“幽州现在就是一座军城,儿臣要把幽州建成大唐的第二个陪都。城里不光要有兵,还要有民有商有学校,这样才能使之成为人才汇聚之地,一旦幽州人才汇聚,自然可以震压辽东和塞上诸部蛮夷。
对辽东和塞上诸部蛮夷既以兵威镇之,又以文德化之,百年之后辽东塞上再无胡夷矣。”
“百年之后辽东塞上再无胡夷……”
李世民听了李承乾的设想,不由重复道。
李承乾一见就知道,李世民对这样的大功业果然十分感兴趣。
“辅机、马卿家你们以为如何?”李世民转头询问长孙无忌和马周。
李承乾知道事情成了大半了。
………………………………
第四百四十六 说服李世民
“回陛下,臣以为此乃名垂千古之功业。”长孙无忌道。
“回陛下,臣以为修建幽州固然有大益,但是所耗钱粮巨大,而且太子殿下还要五年平辽,这朝廷消耗……”马周感觉李承乾比李世民玩的还大。
李世民听了也觉得麻烦,说实话他一直想要灭了高句丽,但是后面怎么治理大唐上下都没有想过。
“承乾你说说!”
李承乾也知道此时不能胡说,抬头正色向众人道:“几百年来高句丽都是中国的隐患,到了此时已是心腹大患。历朝都想灭高句丽,可若不能妥善治理那里的百姓,就算灭掉高句丽那里的百姓也不会归心大唐。
民心不归,空要一片战乱不断的地方有什么用?中国强大时要要那里驻军,弱小时那里就是祸患。
我们今日决定将是关乎中国千万年以后的安定,无论有多少困难我们都要做成。
钱粮不够,除了要从南海诸国征收粮食,还要从南方诸州收到粮食,由海运送往幽州。
全大唐上下也要勒紧裤腰带过二十年三十年的紧日子,把‘大唐第一个十年规划纲要’全面执行起来……”
李承乾说这些话的声音并不高,但是坚定的语气还是给了很多人信心。
“陛下,太子殿下:臣以为太子殿下离开长安五年,绝非社稷之福,还是派一个大臣前去营建幽州为上,太子殿下可以在洛阳指挥。”高季辅站出来反对。
李世民和厅里的大臣听了,也都觉得李承乾不能离开长安五年。
只有长孙无忌道:“陛下,营建幽州事关重大,臣下恐怕难以胜任。”
“这点事都做不好,要你们何用?”李世民怒道。
李承乾忙道:“父皇,幽州营建后儿臣拟重新命名为燕都,既为第二座陪都又为军事重镇,大臣去营建儿臣也不放心。”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语气坚定地道:“秦始皇就曾命公子扶苏去监修长城,结果秦二世而亡,朕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李承乾淡然一笑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政,儿臣请父皇立厥儿为皇太孙,带在身边悉心教导。”
“承乾!”
李世民彻底被李承乾震惊了。
李承乾转过身平静地看着吃惊的众臣道:“父皇其实春秋正盛,朝堂却为东宫之位几乎分裂,这里有孤王的过错,也有陛下的过错,还有孤王那些不成器的弟弟们的过错。
更有那些妄想立下从龙之功的大臣的错,人心难测,为了防微杜渐,立下皇太孙去了一些人的奢望,父皇和孤王也好全力治理大唐。”
群臣相互看看,再看看一脸义正辞严的李承乾,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长孙无忌心想:算计的真精啊!陛下年老含饴弄孙,哪个皇子还能与他争宠。
马周心想:这样也好,东宫更加稳固。
“承乾,立厥儿为皇太孙只要你愿意,朕没有意见。
但是你去幽州朕不能同意。承乾你留在洛阳监国,朕灭了高句丽就禅位给你。”
李世民此言一出,文武百官无不大惊。
“陛下。”长孙无忌瞬间出了一身冷汗。
“父皇,您留在洛阳可以震慑吐蕃、吐浴浑,可保大唐西北边疆安宁,儿臣无此威势。儿臣去幽州建城设学、通商制律,教化蛮夷,这些事亦非父皇所长。”
李世民和大厅里的群臣听了,也都觉得李承乾所言有理。
“父皇,大唐如今的强盛来之不易。
自后汉末年数百年来朝政昏暗,中国分崩,无数雄杰为了帝位进行长达数百年的撕杀争斗,华夏一族几乎灭绝者达数次之多。
到了今日天命重兴中华,若我们只是一味的贪图物质享受,一味的好大喜功,我们就对不起这天命。
更对不起为了建立大唐、守卫大唐而流血牺牲的数十上百万将士。
孤王知道很多人都贪图安逸享乐,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些牺牲的人,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牺牲的?
我们应该严于律己,勤俭节约,下深功夫把大唐治理好,让全大唐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
靖边化夷,让后世子孙能安心发展。
大唐的建立不是为了让一些人穷奢极欲的,更不是为了让一些人整日蝇营狗苟的。”
“太子殿下修建真有这么急吗?”长孙无忌问道。
李承乾看他一眼,淡淡地道:“人心易变,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安稳日子过久了终究难保初心。”
有些事情开国时不做,后世就很难做成。
众人闻言不由都陷入沉思中,老人说: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贞观十六年,李世民也说过天下承平日久文恬武嬉,说什么最不可逆那就是人心了。
半晌,李世民抬头看着李承乾,然后缓缓起身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将他看一遍。
厅里百官也都看着这对天下最尊贵的父子。
最后,李世民抬头看着李承乾的脸,脸上露出感慨的神色道:“承乾,既然你已经长大了,要为大唐的千秋万代出力,朕就准你去幽州。”
停一下,继续道:“也许朕真的老了,也该替你守护京城了。”
“谢父皇!”
李世民不搭理李承乾,直接对马周道:“传朕旨意,立皇孙李厥为皇太孙。”
说罢便转身走了,只留给李承乾和厅里大臣一个背景。
“陛下!”
长孙无忌连忙跟出去。
“太子殿下,您真的要去幽州?”马周走到李承乾面前认真道。
李承乾点点头,发现所有大臣都正看着他,转身走回他的宝座坐下道:“大家商量商量怎么去吧。”
百官知道此事无可挽回,正要商量时,就听厅外传来一个内侍的声音道:
“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