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谈判而已,甘奇只是笑答:“遇仙楼就靠一袖姑娘赚钱了?那过两年岂不是真要喝西北风了?”
妈妈被甘奇这一语堵得不知如何答话了,回头看了一眼东家。
东家想了想,忽然抬手,说道:“一万五千贯,甘公子带走。”
“一万五千贯?”甘奇问道,汴梁城几十亩的大宅子,大概也就这个价格了。
“一文不少。”东家答道。
“行,成交。”甘奇起身招手,甘霸已然在开箱子。
妈妈连忙问道:“那……那九奴呢?甘公子还要不要?”
………………………………
第七十一章 什么是大明星?
“九奴我也要,一共一万六千贯,两个人我皆带走。”甘奇答道。
妈妈又看了一眼东家,东家点了点头。妈妈连忙换成了一副大笑脸:“甘公子大气,奴家在这汴梁城活了几十年,就没有见过如甘公子这般爽快的人。甘公子以后可要常来啊,虽然我遇仙楼没有了李一袖,但是可还有不少好姑娘呢,甘公子看了一定会满意得紧。”
甘奇点着头,看甘霸在点钱。
甘霸点完钱,妈妈接着点,妈妈点完钱,账房接着点。一万六千贯,一文不少。
妈妈飞奔往后院而去,细雨依旧,妈妈也顾不得雨滴,廊道都不走,直接穿院而行。
小厢房内,两个正在唏嘘长叹的姑娘见得妈妈来了,连忙起身见礼。
“别愣着了,赶紧的,收拾东西,甘公子来了,命好啊,命好,老妈妈我昔日怎么就没有这么好的命。”妈妈说道。
萧九奴闻言发愣,李一袖连忙上前去拉了一把,说道:“小妮子,你还愣着作甚,快呀,收拾东西走吧,记得多回来看看姐姐,姐姐替你高兴呢。”
边说着,李一袖似乎湿了眼眶。
却不想一旁的妈妈开口说道:“一袖啊,你也去收拾东西吧,要说这甘公子,当真是舍得,一万五千贯的价格,眉头都没有皱一下。”
“什么?妈妈此言何意?”李一袖也有些愣了。
妈妈忽然笑了起来,说道:“还能说什么?甘公子把你赎了,都走吧,跟着甘公子去过日子吧。”
“一万五千贯?”李一袖不敢相信。
妈妈点点头:“嗯,一万五千贯,毫不犹豫,现钱立付。”
这回轮到李一袖愣在了当场。
还是一旁也红了眼眶的萧九奴破涕为笑,上前拉了一了李一袖,说道:“姐姐,你也别愣着了,快回房收拾东西吧,你的东西可比我的多,别让人家等久了。”
妈妈也在一旁说道:“你也别愣着了,回房去吧,值钱的都带上。没事也多回来看看,不枉妈妈我教导你们这一身的技艺。”
李一袖似乎还没有回过神来,恍恍惚惚走出房门,往自己房间而回。
两个姑娘大包小包收拾着。
甘奇在前厅一杯接着一杯喝茶,那肥胖浑圆的东家陪在一旁,说道:“甘公子,要不要到大晟府去消籍啊?”
“大晟府?官妓?”甘奇问道。大晟府,就是大宋朝掌管音乐的衙门,也管理一些皇家娱乐活动,庆典活动。所谓消籍,就是把乐籍消除,成了良家女子。妓女从良,就是这个意思。
乐籍,自然就是贱籍。大晟府管理的官妓,大多来自罪犯家眷,普通罪犯,犯官,乃至战争俘虏。若是罪犯少的时候,也会花钱去买。大晟府其实并非是一个管理官妓的衙门,更多是管理音乐词牌舞蹈之类,后来有一个著名的词人周邦彦,就提举过大晟府,也及时大晟府的主官。
东家含笑答道:“若是甘公子要消籍,在下可以代劳。”
甘奇点点头:“那就多谢了。”
此时两个姑娘终于出来了,后面跟着无数小厮大包小包,一旁的甘霸也连忙带人去接过东西。
甘奇看了看这两人,起身自言自语的笑:“祝英台有了,梁山伯也有,齐活。”
为何甘奇偏偏看上了李一袖来演梁山伯?只因为那一日李一袖冲进门来帮萧九奴答应了此事,那时候的李一袖,当真有些这个时代女子少有的英气,梁山伯就需要这么一股子英气。甘奇一眼看中。
门外牛车一辆,等候多时,两个姑娘还是恍惚模样,呆呆木木就往牛车而上。
大宋朝缺马,马匹是战争最重要的资源,属于官府严格的管制品。民间极少私有马匹,甚至连官员也只能坐牛拉车,骑乘的,多是驴。
带着两个女子回家的甘奇,忽然感觉有些尴尬,家中还有一个吴巧儿,也不知吴巧儿见到这一幕会是一个什么反应。
尴尬是尴尬,但是这人都买回来了,也唯有往家去,到得家中,甘奇还得吩咐吴巧儿给两位姑娘安排厢房住处。
吴巧儿并未多言,只是反复盯着两位姑娘看,似不情愿,却又勤快。
吴巧儿一边安排着,还抽空来问甘奇:“乖官,这般花了多少钱?”
甘奇面对吴巧儿这个问题,有些尴尬,含糊一语:“没花多少钱。”
吴巧儿低头又去忙碌。
甘奇连忙出门而走,感觉心中有莫名其妙的心虚感。
门外甘霸还在探头探脑往里面看,见得甘奇出来,问了一句:“大哥,巧儿姐没有打你吧?”
“胡说八道。”话音还在,甘奇抬手便是一下。
甘霸闪身一躲,脑瓜子还是挨了一计,撇嘴说道:“大哥,你也真是厉害,放在巧儿姐在家不顾,还花这么多钱又买了两个回来。按巧儿姐的脾气,非抄起棍子打你不可。”
甘奇摇摇头说道:“我这也不是为了发家致富吗?”
甘奇说完这一语,又觉得有些不合适,买人回来发家致富,还真有些不合适,又道:“我这是救人水火,顺便发家致富。”
甘霸闻言问道:“大哥,你也准备开个青楼不成?”
“青楼?那太下乘了,我是要开个剧院,进军影视圈,发展娱乐行业,还要顺便培养几个一线大明星。”甘奇这么说完,自己都感觉舒服多了,心虚感也没有了。
“大明星?大哥,什么是大明星啊?”
“大明星就是人人都喜欢他们,趋之如骛,花钱如流水,开演唱会,办粉丝见面会,卖握手券……反正大明星,走哪都赚钱,走到哪赚到哪。”甘奇说道。
“真这么赚钱?能把一万六千贯都赚回来?”甘霸有些不信。
“嘿嘿……别说一万六千贯?十六万贯,一百六十万贯,都不在话下。”甘奇说道。
甘霸一脸怀疑说道:“大哥,我是想信你的,就是……我是真的愿意相信大哥话语的,就是……就是这一百六十万贯,也太……反正我难以相信。”
甘奇看了看甘霸,懒得理会,再入汴梁城,去寻苏轼。
………………………………
第七十二章 我有办法
甘奇把苏轼找来了,两人进了书房,开始研究戏曲的事情,苏轼是那种听编天下词牌的人。
而甘奇是那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都有涉猎的人,甚至评剧也听过不少。也是甘奇以往生活的那个年代如此,稍稍有些文化的老一辈人,都会涉猎这些东西,还有相声之类,其中还有一个很大时代门类,那就是样板戏。甘奇小时候随着父母与爷爷奶奶,当真是耳濡目染。
甘奇兴许算不上一个真正的票友,但是记忆里咿咿呀呀,甘奇还是熟悉非常,自己也开口能唱许多段落。
话本是现成的,甘奇已然咿咿呀呀在唱,其实戏曲也是有规律的,每一出戏,并非每一段都要有不同的唱腔,也是有不同的曲牌,来回换词。再根据情绪与剧情高低,唱腔也会有区别。
如苏轼,那就更是信手拈来,哼的都是当今流行的曲调,甚至根据曲调,苏轼还会动笔稍稍改一下对白的词句长短。
苏轼也会对甘奇哼唱出来的曲调点评一二,那些调子好听,那些调子不好听,苏轼的鉴赏能力极佳,苏轼大概就代表了这个时代的审美了。
哼得片刻,甘奇便吩咐伺候的丫鬟把李一袖与萧九奴唤来。
这两个女子,刚入甘家,还在一张紧张状态,有些不知所措,落座书房,动作拘谨,谨小慎微。
甘奇却不管这么多,大大咧咧就开口:“二位姑娘,我与子瞻兄哼唱一些曲调,劳烦二位记成曲谱,然后配上乐音,再唱一唱。”
这也是为何甘奇要急着把两个人买回来的原因,因为甘奇不熟悉这个时代的曲谱,宫商角徵羽,甘奇几乎一窍不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