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猛虎-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人才走,又有人开口大喊:“哪个是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出来一见。”

    甘奇上前,又是一番口舌,天下第一武道会又多了个参赛选手。

    一脸懵圈的周侗开口问甘奇:“大哥,这都是怎么回事啊?”

    甘奇尴尬笑了笑,拍了拍周侗的肩膀,说道:“没事没事,就是给你传了些名声,名动汴梁不在话下。”

    周侗闻言愣愣点点头:“大哥,铁臂膀这个诨号还挺好听的,就是陕西大侠不敢当。”

    “敢当敢当,如何不敢当,你就是陕西大侠,我说你是,你就是。”甘奇说道。历史上周侗就有陕西大侠这么个称号。

    周侗还是连连摆手:“大哥,愧不敢当,愧不敢当。”

    忽然又有人龙行虎步而来,一声大喊:“哪个是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汴梁铁腿前来一会。”

    周侗苦笑一言:“大哥,你到底给我传了个什么名声啊?”

    甘奇尴尬在笑:“好名声,当然是好名声。”

    周侗似乎会过意来了,一脸狐疑:“我看不像好名声。大哥,你不会把我卖了吧?”
………………………………

第三十七章 汝南郡王的诗会

    周侗在满城的叫骂声中,也暂时躲起来了。

    始作俑者甘奇,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叫骂之人,却喜笑颜开。

    相扑场的收尾工程还在继续,不过那高大雄伟的相扑场,却已传遍了汴梁城。

    相扑场的雄伟,如一座高大的小城池一般,若是把几个出口堵住,当真可以作为城池来用。

    如此的场地,让“天下第一武道会”更加名副其实。本来只是甘奇临时想的一个噱头,而今有了这么一座巨大的相扑场,似乎那些汴梁豪杰们,真觉得这里就是争夺天下第一的地方了。

    这倒是甘奇头前没有预料到的。水军依旧在行动,传言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因为打败了谁人,如今更加嚣张起来,天怒人怨。

    如今这大哥彩坊,不仅有人来寻周侗比斗,还有更多的人来问能不能把举办天下第一武道会的时间提前,许多人已经摩拳擦掌等不及了。

    甘奇倒是想把时间提前,奈何工程进度不允许。

    在大哥彩坊的甘奇,忽然听得家中有人来报,苏轼来了。

    甘奇连忙从码头而回,苏轼已经在甘奇家书房里坐了许久,正在翻看甘奇家的书籍。

    见得甘奇进门,苏轼也不寒暄,直接开口说道:“甘兄,你家中藏书当真不少,许多杂本,我是见都没见过。”

    甘奇闻言也不在意,只道:“苏兄若是看中了哪本,带回去看就是。”

    甘奇家的藏书,才是这个家庭最大的财产,远比那两百亩地值钱,也比甘奇住的这座宅子值钱。这个时代的书,都是人工抄写,费时费力,上好的笔墨纸张也值不少钱,一本书的价格可想而知。

    家中藏书,一半是甘奇的父亲省吃俭用买的,还有一半就是甘奇的父亲几十年来亲自抄写的。官学处,学究老师家里,同窗好友家中,到处都是甘奇父亲抄书的身影。这也还是甘奇的父亲中过举人,有这么个身份,否则一般读书人,想要借本书也是千难万难的事情。

    十几个书架,上万本书籍,几十年的心血。就算拿出去卖,也能卖出一笔巨资。

    苏轼倒也不客气,答道:“甘兄,那就多谢了。”

    甘奇自然不是那小气之人,也不在意这些,看着苏轼在书架上慢慢挑选。看着苏轼认真挑选书籍的模样,甘奇打自内心有一种敬佩感,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有一种求知若渴的信仰,这种信仰是甘奇稍微欠缺的。

    苏轼挑着挑着,忽然想起了什么,开口说道:“甘兄,明日就是中秋了,所以我今日特地出城来寻你。欧阳学士要举办中秋诗会,汴梁士子都会到,正是我辈起名头出彩的时候,不可不去啊。”

    甘奇闻言皱了皱眉,如今的甘奇对于欧阳修的观感实在不好,但是如今这个大宋,文人的事情,没有一件离得开欧阳修的。

    书架之后的苏轼见得甘奇没有立马答话,又道:“甘兄,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不把握住,一朝闻名天下知。你可知道曾巩?他便是因为一朝成名,得了欧阳学士赏识,更拜了欧阳学士为师,今年会试,曾巩必然得中。所以这名头,不可不夺。”

    年纪轻轻的苏轼,当真是心高气傲。

    曾巩这个名字,甘奇是听说过的,这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甘奇也记得似乎学过这个人的课文。但是却不知曾巩原来是欧阳修的弟子。

    “苏兄,这中秋诗会在哪里举行?”甘奇问了一句。

    书架里面的苏轼一边翻着书籍,一边答道:“倒也不是在某一处,主要诗会在汝南郡王府,由汝南郡王主持。其余之处,白矾楼、宜城楼、八仙楼、遇仙楼等地,皆有诗会,诗文都是互通的。”

    “汝南郡王?为何诗会要在一个郡王府上举行?”甘奇问道。

    “汝南郡王府邸雅致,再加上汝南郡王他最爱此道,平常里都免礼宗室子弟进学勤勉,在宗室之中威望甚高。所以诗会在他府中,再合适不过了。”苏轼答道。

    甘奇猛然间像是又想起了什么,问道:“当今官家可是无子?”

    苏轼笑了笑道:“甘兄明白了吧?”

    甘奇点点头:“这般倒是明白了。”

    甘奇明白了什么?明白了当朝皇帝赵祯无子之事,赵祯生了三个儿子,皆早夭而亡。而汝南郡王赵允让的儿子赵宗实自幼就被接进了宫中抚养,这里面的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赵宗实,也就是赵曙,未来的英宗皇帝。

    也就是说未来的皇帝,就是汝南郡王的儿子。

    难怪这些朝中大佬会把诗会举办在汝南郡王赵允让的家中,看似是因为汝南郡王爱好此道,又有雅宅场地。其实深层次里还有另外的原因。

    “甘兄与我同去否?”苏轼问道。

    “去倒是无妨,就是凭着你我这般身份,怕是入不了汝南郡王的府邸啊。”甘奇答道,说得也不假,且不说甘奇,就说苏轼,也不过是个刚刚到得京城的外地士子,籍籍无名,哪里有资格入那汝南郡王的府邸。

    苏轼也点点头,叹息说道:“是啊,能入汝南郡王府的,多是朝廷官员,亦或者是国子学与太学的学生,你我今年没有这个资格,有些可惜了。”

    “苏兄不是说各处诗会,诗词文章都是互通的吗?那到哪里都一样。”甘奇听得出苏轼的情绪,安慰一语。

    苏轼笑了笑,说道:“那也要那些花魁清倌人看得上你,如此才能互通诗文。”

    甘奇闻言,想了想才明白。原来所谓各处诗词互通,要靠各楼里的花魁,她们之间互相传递,才有各处诗词互通。说直白一些,就是你得写得让这些花魁清倌人们喜欢推崇,才能互通到各处。

    “哈哈……这对子瞻而言,那不都是信手拈来的事情?”甘奇玩味笑道。

    苏轼面色一红,把头探出书架外,对着甘奇笑道:“甘兄见笑了。”

    甘奇又问:“那咱们去哪里?”

    “遇仙楼如何?中秋佳节,有月上仙子,遇仙楼最合适不过。明日咱们一道,名震遇仙楼。”苏轼答道。

    “好,那就遇仙楼,且看子瞻如何名震汴京城。”甘奇期待着将在文坛崛起的苏轼。今日的苏轼,未来的大苏学士,实在让甘奇期待万分。

    苏轼闻言却答:“甘兄,不是子瞻一人,是你我二人。”

    苏轼认真一语,甘奇自顾自笑了笑,不答。
………………………………

第三十八章 国子学大才(祝大家春节快乐)

    汴梁城一年之中有两大诗会,一是上元节,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夕,再就是中秋诗会。这两大文人聚会,朝廷也极为看重,会参与其中。

    除了这两大诗会以外,也还有其他许多文人聚会,比如春游踏青,比如其他一些节庆日子,也颇为盛大。至于文人圈子的好友之间聚会,那就数不胜数了。

    上元佳节,全城灯火通明,汴梁城所有的老百姓都会出门逛花灯。中秋佳节却不然,民众们出门的不多,多在自己家中,好友闲叙,亲属娱乐。

    但是城中的各大名店,却早已人满为患。文人士子们穿着自己最得体的衣服,把发髻梳得一丝不苟,冠帽更要戴得不能有丝毫的歪斜。白天的时候,那些街边净面的小摊,也会被这些文人士子挤满。

    年轻人折扇在手,时不时拂过胸膛,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