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外赶车的老汉,也不敢多问,慢慢拉马调头,也搞不懂自家这位大相公是怎么了,宫门都到了,却又不入宫了。
送走韩琦,狄青站在前厅处,长长出了一口气,此时甘奇慢慢从后而来,开口说道:“狄大爷,不必过多担忧。”
“唉……只怕害了我那几个孩儿。”人非草木,怎能无情?
“狄大爷,就那东南西北阁门使的官,有什么好做的?每日看门抬轿赶车的,岂是大丈夫所为?只要此番事成了,这般小官,又算得了什么?”甘奇心中大概也真是如此想的,狄青几个儿子当的哪里是官?
狄青闻言笑道:“读书人的口气就是不一样,当初老夫好求歹求,方才给几个不争气的儿子弄到的官职,你却看都看入眼。好歹也是一份差事,也有俸禄,这一辈子养活家小不在话下。”
甘奇却道:“狄咏不是没去当这官吗?不也活得好好的?他可饿不着,娶个十房八房的妻妾,生他三五十个儿女也饿不着。”
狄青点着头,看着甘奇,忽然面色又正了正,说道:“韩大相公此番应该是入宫去了,也不知他到官家面前,会如何编排与我。”
不想甘奇却摇摇头:“狄大爷,那韩琦必然不会入宫?”
“不入宫?他在我这里受了气,岂还能见得我舒坦?”狄青问道。
甘奇嘿嘿一笑:“他就是没有想到您老如今这么硬气,他想捞功劳,必然就会在官家面前信誓旦旦打着包票,只以为拿捏您老不过手到擒来。包票他打了,上午信誓旦旦,下午就往官家求援?他韩大相公刚升的官,刚刚开始主持朝堂之事,第一件事就办成这样?他岂能如此不要脸面?”
狄青闻言想了一想,答道:“你说的倒也有些道理,却是此恨在他心中,来日必然会想方设法报之,就算我带兵出战得胜而回,怕也要受他百般刁难,以往他只是打压与我,经得今日这么一朝,他必然要置我于死地方能甘休。”
狄青对韩琦极其了解,韩琦实在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也极为沉得住气,做事从来都在台面之下。当初狄青因为妓女白牡丹侮辱一事,第二天忍不住把白牡丹鞭打了一顿。当时韩琦却也不声不响,过得一段时间,狄青麾下大将焦用,就被韩琦寻个由头斩杀了。
好水川那般一场大败,韩琦却还能混到如今这个地步。
这种人,实在不能小看,口蜜腹剑,沉稳老辣,今日狄青看起来是出了一口气,其实是埋下了很大的祸患。
甘奇一脸深沉,答道:“今时不同往日,以往人人都说您有在军中威望甚高,怀疑您有拥兵自立之心,而今官也主动辞了,身边连一个心腹军将都没有,在这城外隐居了年余,已经让一部分人打消了对您的戒心。此番若是真能出战,那当是他韩琦百般来请的,你还不愿去。这般事情,我当好好宣扬一番。待得此番再得胜而归,看谁还敢说狄大将军有谋逆之心。”
甘奇当真是有前后打算的,如今甘奇手中,有一个利器,那就是舆论。只要把狄青的人设做好,许多事情就简单了。
什么人设?不贪恋权势,年老体弱,然后韩大相公三顾茅庐,狄青为国尽忠,拖着病体再次领兵……然后还得弄点故事,比如在哪里指挥作战,年老体弱的狄青跌落马下,差点一命呜呼,回程之时,又是疾病缠身,差点半道病死……
诸如此类的手段,甘奇满肚子都是。
这要这种人设立起来,韩琦想动狄青,那就比登天还难了。
以往的狄青,为何最后郁郁而终?就是没有话语权,没有发言权,被一帮文人群起而攻之,狄青是百口莫辩。
如今甘奇,有的就是话语权与发言权。当初狄青主动辞官,更是一个以退为进的妙招。
狄青听着甘奇在说,心中也在思虑着,然后慢慢说道:“你若在报纸中写了这些东西,怕是也把韩相公得罪大了。”
甘奇满不在乎:“于公于私,他韩琦,比起您狄大爷,那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咱们行得正坐得直,一心为国,有何惧之?”
甘奇是真会说话,狄青听得哈哈大笑。
回到家中的韩琦,脸沉如水,坐在书房里一言不发,府中那些伺候的小厮丫鬟,更是没有一人敢上前去触霉头。
此时韩琦心中所想,自然是如何整治狄青这个老货。罢狄青几个儿子的官,那是小事,手到擒来的小厮,也是狄青那几个儿子,压根就算不得是什么官。
但是真让狄青如此好过了?带着几个儿子回家种地过日子?怎么可能?
如何整治狄青呢?
如何既要保住自己的脸面,还要把狄青好好整治一番?甚至置于死地,这是个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也怪这大宋朝,武人当真没有几个靠得住的,要说打仗,文人也靠不住,韩琦自己也不傻,更知道打仗这种事情,连他自己都靠不住,好水川是一辈子的痛。但是这话在朝堂上都说出去了,这仗也不得不打。若是忽然不打了,这不是又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事情都是他在朝堂上揽下来的,满朝堂没有谁比他揽的快,察言观色去想皇帝的意思,千方百计把事情往身上揽,刚刚当上这个中书门下平章事,就等着这件事情在皇帝面前立功,坐稳位置。
如今这般局面,实在有些尴尬。当宰相可不那么简单,些许小事就往皇帝那里去诉苦,宰相有这么好当?
韩琦之所以如此尴尬,也是仁宗一朝还有个奇怪的事情,仁宗一朝,换宰相跟走马灯一样,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仁宗在位期间,换了二十几个,若是包括参知政事、枢密使等一些副宰相,那怕是有几十上百个。
这是什么节奏?就是仁宗一共当了四十二年皇帝,平均一年多换一个宰相。参知政事与枢密使这些人,那还不算。
可能这也是仁宗自己独有的御下之道,朝堂大佬,走马灯一样的换,谁也别想只手遮天,看谁不爽就撸了谁。当然这也是有坏处的,坏处还相当多,朝令夕改,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纵观整个华夏几千年,仁宗如此的用人之法,也是独一号了。
这种节奏下,韩琦当了宰相,岂能不谨小慎微?甚至是如履薄冰,就怕今日刚当上这个宰相,过不得三五个月,又给撸下来了。
今日上午还在朝堂上大包大揽的韩琦,下午就如此尴尬,若是这事处理不好,让仁宗不爽了,怕真就只是过了一下宰相瘾了。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既要有里子,又要有面子,既要把大包大揽的差事办得妥妥当当,又要把狄青给整治了。
这么为难的事情,却也难不住文武双全的韩大相公。
韩大相公在书房里坐了半个多时辰,一拍脑门站起来,脸就笑了出来。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哪里藏了刀?哪里藏了剑?
新一期的报纸发了出去,内容是朝廷准备再次起用狄青领兵出征,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只奈何狄青而今年老体弱多病,怕是不堪重担。随…梦… 。 韩琦韩相公亲自上门去请,狄青却还是婉言谢绝了。
狄青为何多病?文章里,甘奇好一通发挥,哪年哪月,狄青在哪个地方参加了什么战役,受了什么伤,当时草草治疗,落下了什么病根,天气只要稍稍阴凉,狄青是头也痛,脖子也痛,胸口也痛,背也痛,胳膊痛,腿也痛……反正全身没有一处不病痛。
狄青浑身有伤,病根无数,生不如死,南方之地,天气湿热,瘴气弥漫,去了怕是命都保不住了。
通篇没有一点给狄青歌功颂德的词句,却又是何其感人肺腑?处处透漏着狄青为国效死的忠诚。
写这种文章,是真需要一点技术的。
连仁宗赵祯看到这般文章,都是掩面叹息,几欲落泪。
这般的忠臣良将,世间还能有多少?
读报听报之人,见得这篇文章,皆是扼腕叹息,将军不易啊!还有甘奇文章中最后那一语,更是感人肺腑。
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将军见白头。
狄将军,老了!
真的老了!老到马都上不去了。
韩琦也看到了报纸,若不是头两日皇帝赵祯在朝堂上说起报纸,韩琦可不会把报纸当回事,而今韩琦自然不同了,公房之内,这报纸是必须要有的,这不是他把报纸当回事了,而是他把皇帝当回事。
看着报纸的韩琦,面色一阵红一阵白,他自然是看不得甘奇文章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