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败家子-第8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一个国家,经济可能会有一个高速发展期。

    但是这个势头,肯定不可能无限保持。

    而大唐,就处在这么一个节口上。

    大唐中的好多人,都面临着失业的威胁。

    而现在这个时候,黄金州打开方便之门,再次招工。

    并且工钱,至少是大唐工钱的三倍。

    拿着三倍的工钱,还能出国旅游,何乐而不为呢?

    此举,也能缓解一下大唐的就业问题。

    还能解决黄金州用工荒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

    有了这些人才的加入之后,建设的速度,也势必大大加快。

    一座座水泥厂,在黄金州南部大地上,拔地而起。

    各处都在采集原料,烧制水泥,挖建地基,修建道路。

    而修建道路,对稳定民心来说,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对那些东斯拉夫人来说,他们对未来的生活,看不到一丝希望。

    但是建设一搞,他们就有了稳定的工作岗位,就有了固定不菲的收入。

    他们每天的工作量,并不辛苦。

    这些东斯拉夫人,身体都很强壮。

    而工地上的活计,非常人性化,不会让他们太过疲惫。

    工作时间,每天都在十小时左右。

    每天的伙食,都让这些东斯拉夫人,赞不绝口。

    他们在此前的时候,可从来都没吃过这么可口的食物。

    在他们看来,这可是绝顶的美食。

    在工地上干了十几天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发现,竟然已经爱上了这种生活。

    他们每天还都能拿到二十块钱的工钱。

    拿着这些钱,差不多能买到十斤大米。

    这些大米,差不多就够他们吃上十天的了。

    这个工钱,让他们惊喜不已。

    他们在自己的家乡的时候,可从来都没见过这么高的工钱。

    通过种种对比,让他们感觉到,这里,比他们家乡东斯拉夫要更好。

    这里气候更加的适宜,这里的土地,更加的肥沃。

    这里的工钱更高,食物更好吃。

    虽然还是有一些不能适应的地方,但是总体来说,他们已经安定下来。

    因为生活对他们来说,一下子光明起来,充满希望。

    而对李愔来说,其实整个国家的财政付出的,并不是太多。

    虽然这么多的人,需要支付庞大的工钱,看起来消耗很大。

    但是这么多工钱,其实只需要多印刷一些纸钞就可以了。

    当然了,肯定不能滥印。

    滥印的话,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而这些人,创造了好些财富。

    李愔正是利用他们创造的价值,来印制纸钞的。

    而对绝大多数的百姓来说,目前他们最急需的物资,仍然是粮食。

    只要有充足的粮食,百姓心里就不会慌。

    至于商品,对中华商行来说,真的不是问题。

    这么多年,他们制造了太多的商品。

    还有一些积压的商品,现在都可以拿出来销售。

    整个华夏国,各个行政省的道路,正在一点点的建成。

    百姓的生活,也一天天的变好。

    他们家里,多了好多日用品。

    他们身上,也都换上了新衣。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整个华夏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如果是两个月前离开家乡,两个月后回来,怕是都忍不出家乡的样子了。

    而两个月后,华夏国第一次恩科,正式开始考试。

    首先,是在每个省考试选拔。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华夏国才刚刚立国,之前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才储备。

    现在也只能用这种办法进行选拔。

    最终从每个省选拔出来的考生,再进入华夏城,进行统一考试。

    只要考过之后,按照名次,会分配到各地为官。

    而此后,每一年都会进行一次全国大考。

    考中的考生,到时候会进行统一的安排。

    当然了,到那时候,就不一定是全部去做官了。

    毕竟,时日一长,也未必有那么多的位置。

    但是可以到政府部门当公务员,或者是到国有工厂里面当官。

    到时候,对普通百姓来说,同样的是铁饭碗。

    现在,华夏国公务员的工资,可是非常高的。

    至少是普通工人的三到五倍的工资。

    这当然是要树立一个形象。

    只要考中之后,马上就有高收入。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另外一个,就是高薪养廉了。

    我已经给了出这么高的薪酬,如果你要再贪污的话,那就修怪我不客气了。

    这一日,正是九月初八日,秋高气爽,温度适宜。

    这一日,正好是华夏国恩科在十五个行政省内,开始第一轮筛选的日子。

    因为是华夏国第一次的科举考试,目前华夏国内,缺少的职务是非常多的。

    这一次,估计是试题最为简单的一届。

    也是录取率最高的一届,同时也是录取之后,能够分配到的官职最高的一届了。

    因为在十五个行政省内,省市一级,都缺少大量的官员。

    这一批考试脱颖而出的考生,必然是会被分配到省市一级的。

    以后,这种机会,怕是再也不会有的。

    因此,在新皇登基之后,不久再次下达的一道开展恩科的命令。

    报名者,云集。

    这一次,机会实在是太好。

    无数人都想投机取巧。

    甚至于,有一些刚刚学会书写自己名字的人,都来报名参加考试。

    以至于,各个行政省内,报名者,人满为患。

    报名者,多达十几万人。

    这个数字,看上去似乎并不多。

    但是要知道,每一个行政省,才有多少人?

    每一个行政省内,怕顶多也就一二百万人。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之中,一多半的人口,都是东斯拉夫人和原住民。

    这些人,绝大多数,也就是能够达到能听得懂汉语,能够用汉语简单对话的程度。

    可以说,能够书写汉字的人数,也绝对到达不了十几万。

    这里面,太多的人是滥竽充数的了。

    最关键的一点是,现在每个行政省,都才刚刚建设。

    也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考场,能够容纳十几万人在一起考试。

    额,别说是华夏国没有了。

    就算是大唐,也没有这么大的考场啊。

    这么多的人数,肯定是没办法进行考试的。

    为了向下筛选人数,各个行政省,不得不分市区,对考生进行一次考前考核。

    然后市区以县乡为单位,对报名的考生,先进性一次摸底考试。

    这一次的考试,极为简单。

    甚至于,都没考四书五经。

    以后,李愔也没准备将四书五经当作考试的主要内容。

    当然了,四书五经肯定是要考的。

    毕竟,这可是这个时代经典中的经典。

    但是,四书五经所占的比例,将会降低很多很多。

    顶多占据一成左右的比率。

    这一次的摸底考试,有一部分很简单的数学算式,再者,就是用汉字写个几百字的文章。

    这并不是真正的考试,只是一次筛选。

    只需要要求这些报名的考生,能够用汉字进行流畅的书写,就可以通过。

    并且,所书写的汉字,既可以是大唐所用的繁体字。

    也可以用华夏城流传出来的简体字。

    这两种字体,无论使用哪一种,都是可以的。

    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次筛选,却是筛下来九成九的考生。

    好多考生,写自己的名字都歪歪扭扭,难以辨认。

    一看就是刚学会没几天的时间。

    其他的汉字,不管是繁体还是简体,更是连写都不会写。

    这样的考生,毫无疑问的,都被刷了下来。

    而更多的,是会书写几个汉字,但是数量很少。

    更不要说写一篇通顺的文章了。

    至于数学题目,虽然只是很简单的加减乘除,但是也筛下来一大批考生。

    这一次摸底考试之后,各个行政省,剩下来的人,居然便只剩下来一千人左右。

    有好几个行政省,剩下的人数,还不足一千之数。

    这还不是真正的考试,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筛选而已。

    当然了,华夏城的人数,是最多的。

    华夏城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