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下明白。”纪广答应了一声便无生息的退了出去。留下了王振一人独自在厅中笑道:“六少爷,杨贵通,杨晨东,倒是有些意思,呵呵,如果你遵纪守法的话,本公收了你东西,倒也不会吝啬送你一场造化。”
随着杨海出现在了京师,《杨报》很快也跟着出现在了这里,且为了方便京师人士的阅读,还是从第一期开始刊印。《射雕英雄传》和《小李飞刀》的出现,很自然的受到了精神食粮极为匮乏的京师人士的追捧。
这就是地域的原因所至。《杨报》在建宁都有如此的名气了,但因为距离京师太过遥远,依然是无人所知,远不像是现在网络发达,屁大点的事只有炒作得法,都可以人尽皆知。
《杨报》突一出现,其精彩的内容的确是吸引了不少人的欢喜,但同时也受到了一部分的不看好。他们对于此报到底是属什么性质,是何作用而在私下里展开了讨论。只是皇上一直没有表态,让大家一时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去做罢了。
已经由黑码头回到了建宁府的杨晨东,一直在注意着京师那里的动静。
《杨报》不过就是试水之物。此时还没有什么知识产权,更没有什么舆论导向之说。他也不知道此物是不是能在京师站稳脚跟?但他清楚,如果大明连这点东西都接受不了的话,那他以后行事只能更加的小心与谨慎了。甚至以后是不是要有京师一行都有待商榷。
在杨晨东的关注之下,历史的车轮继续如常的转动着。正统十一年七月十四,三杨中的最后一杨“南杨”杨溥卒。
杨溥一死,代表着三杨时代的彻底的结束,他们原本所在的一些势力也开始受到了打击,一些想要取尔代之的势力也开始了蠢蠢欲动。
在杨浦死后一个多月,事件开始爆发,让人想不到的是,已经在京师中看似站稳脚跟的《杨报》竟然是首当其冲。这一日大殿之上,展开了一场突然间针对杨荣后人的声讨事件。
杨荣在位的时候被人称为“东杨”,更任职于工部尚书,辅臣、大学士等职,自然是权势滔天,因此倒是提拔了一些人,但位置就那么多,自然也就是得罪了一批人。
为此很多人心中耿耿于怀,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如今杨溥身死,三杨没落,自然少不得一些落井下石之人。甚至还有些人错误的认为,他们这样做也应该符合王振的意愿。因为在正统三年的时候;朝内争权斗争激烈;宦官首领王振;就利用孩童英宗无知和陪伴之便;引诱他玩耍,并呈给玩物甜言密语取得宠信。持宠与内阁三杨分庭抗礼。
弄得首辅杨士奇不上朝了;太皇太后知道后;将王振打得皮开肉绽;并令他去杨府赔罪。王振怀恨在心;施小人狠毒之技;在三杨儿子亲友身上做文章;向上状告二杨之子及亲友为非作歹受贿谋私;闹得沸沸扬扬;坏了二杨声名;在王振拼命查究下;二杨竟因气愤忧郁而死。剩余杨溥为首辅; 独撑朝政。
如今便是连杨溥都不在了,好好踩一下三杨后人岂不是正是时机。《杨报》就正好成了向枪口上撞来的那个倒霉蛋。
奈亨正是当年曾受过三杨挤压之人,或许是他小人的本性被早早窥破,自我感觉良好的他一直受着压迫。直到后来谄媚于王振,这才步步高升,先后任光禄寺卿、户部侍郎等职,一度成为了正三品的朝廷大员。
心知于王振曾与三杨的过节,奈亨急于表现,竟然没有在事先争得王振的同意下就突然在朝会上向《杨报》开炮,还说什么私人建刊,是为患事,行引众之口之事,如此往往,终会成祸一说。
待百官包括英宗都一头的莫明其妙之时,奈亨更是说道,《杨报》之所以会出现,甚至会在京城街头巷尾之中,被众人所议论,还受一部分的追捧,正是因为其有黑后台,而这黑后台正是吏部尚书王直、右侍郎赵新等人。他们根本就是因为曾受过杨荣的恩惠,这才以报恩的方容暗中支持《杨报》。
奈亨突然间来了这么一手,英宗懵了、百官懵了,便是连王振都懵了。
奈亨是靠着王振才上的位,这件事情所有人都知晓。正因为此,大家才以为这是王振的意思,当下很多人闭口不语,生怕受其连累。
王直和赵新原本也是不想说话的,但事情涉及到了他们的身上,此时是不说不行了。
“奈亨,你是在血口喷人,不过就是因为尔做事不公,本官忍不住说了你两句,你就在这里打击报复,其行为实在是粗俗不堪。再说,我何曾与那杨家六少爷有过什么联系?我都不认识人家,你这就是无稽之谈。”赵新由朝队中走出,一脸愤慨的样子说着。
很多人都知道,奈亨与吏部郎中赵新有隙,心怀怨而构陷之,什么《杨报》不过就是受了池鱼之秧罢了。
像是有一个人就看的十分清楚,他便是吏部尚书王直。
王直于正统八年接替郭琎任吏部尚书,主管天下官吏。自古吏部就有见官大一级的说法。而能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无一不是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之辈。
这一次,突然被奈亨当堂所谏,无非是因为他与吏部郎中赵新关系不错,即然对此人下手了,若是不把自己一并整倒的话,怕是用不了多久就会受到反击之累,索性才连累了自己而已。
想通事情的关键后,不愧是任职于尚书之人,他并没有像赵新那般与奈亨发生什么口舌之辩,而是站出朝班手拿笏板郑重的说道:“《杨报》之事,臣的确是事先未知。只是近期也曾看过几刊,所述之说不过就是讲了两个较为精彩的故事罢了。要说还有便是讲着我朝的威武与荣耀,并无危害朝国之事。臣还一度以为,创办此报之人文采非常。后又得知乃是杨大学士之幼子所为,更是感叹于杨公后继有人,所以臣斗胆谏言,朝廷应该多多提拔这般的才子年轻人为国家所用才是。”
说完话,王直便将笏板向地上一放,随后双膝跪了下去,将头深深的埋在了地上。
一眼窥视到了事情的关键,你奈亨不是以《杨报》的黑后台攻击我等吗?那我便从根上来解决麻烦,为《杨报》正名,如此看你还有何招术。
………………………………
第二十四章 胡家有女
做为吏部尚书,王直本就有举荐之权,当着朝会之上举荐一个有才学年轻学子,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举动。加之杨晨东又是出身于杨家,此举还能显示着他照顾友人之后的贤名,此举实是让人无懈可击。
另辟其路之举!
王直的话一说,当场让奈亨愣在了那里,有些不知所措。他没有想到,对方竟然避重就轻,直指事情的起因,这与他之前所想的完全不同。
奈亨以为不管是王直还是赵新都会先想办法脱身,先摘清与杨荣的关系。如此一来的话,就势必会引起一些朝中亲杨派们的不满。那时他只需咬定对方有关系就是,因为三杨毕竟是影响深广,当时的朝臣谁能说与他们没有一点的关系呢?这就叫黄泥巴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谁曾想,人家根本就没有推脱与杨荣的关系,或许也是推脱不掉,干脆就借机推荐杨家六少爷,如此一来,他的如意算盘是完全的落空了。
王直不愧是能任尚书之职,避重就轻,另辟其路的想法让奈亨的目的完全落空。这也让他感觉到形势不对,不得不把求救的目光看向看向了在皇上身边站着的王振身上。
此时的王振板着一张老脸,实则心中是气愤异常。
《杨报》的事情纪广早就有所调查,结果自然这就是一个讲故事,还是讲连续故事的连载文章罢了,虽然其中也记载了一些杂学,但对于宦官体系是没有丁点关系的。像是这样一个文刊,根本没有什么威胁可言。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种商业方式,至少几个月来,为王振就赚了不少的钱。
这让王振十分的高兴。因为这不同于受贿所得,这是凭自己本事得到的分成,被其视为来历正大光明之银钱,王振为此还窃窃自喜。而就在前几日,他更不拿到了两份民间弄来的《杨报》送给了皇上,英宗竟然也被《射雕英雄传》所吸引,说到底,英宗还是一个孩子不过才十九岁而已,也是喜欢快意恩仇的故事。
为了这件事情,英宗还要求他的先生,也就是王振把射雕的全稿给找来,他要看一个痛快。借着这个时机,他还特意为了杨晨东说上几句好话,也不枉收下人家的这些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