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小姐的贴身家教-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确实也很想再听王庸弹奏一曲。

    王庸微微思忖,随即用英文开口道:“接下来我弹得这首曲子叫做――向死而生。手法拙劣,还望诸位海涵。”

    “向死而生?”幕君眉头一皱。

    她从没听过这样一首古筝曲,难道这是王庸自创的一首曲子?

    再看王庸,却是没有向她解释的意思,而是直接手抚在琴弦上,开始了弹奏。

    当前几个音符响起来后,疑惑不解的幕君豁然开朗。

    原来那不是王庸自创的曲子,而是一首许多古筝初学者都会练习的华夏名曲。

    幕君更是练习了不知道几千遍。

    可是她从没想到将那首名曲用“向死而生”这四个字来翻译。

    直到听见王庸的翻译,幕君才恍若惊觉,再也没有比这更加合适的名字了!

    一曲《广陵散》,本就是嵇康向死而生的千古绝唱!
………………………………

第三百九十二章 古老双头鹰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更新快请搜索】是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可以说,是嵇康让这首曲子真正扬名于世,以至于大街小巷的市井小民都知道《广陵散》三个字。

    死亡绝唱,本就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词汇,更容易吸引人们的目光。

    王庸脸色平静,手指缓缓在琴弦上擦过,低沉的声音好像从九幽而起的呜咽,直透心底。

    从一开始,就注定这是一个让人听到汗毛倒竖的悲曲。

    台下的顾客们全都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那种断断续续的铮铮之音,听起来有些刺耳。但是却诡异的带着一种悲怆杀气,让他们不自觉的心神一凛。

    他们听得出,王庸对于这首曲子的掌控比之前那一首要高多了。

    《广陵散》的各曲段分为井里(聂政故乡)、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

    在前段其实节奏是很舒缓的,并没有大起大落。

    直到取韩开始,才渐渐变得杀机凛冽起来。

    聂政原本为一市井“屠狗辈”,当时严仲子看好他,想要重金收买他。而聂政因要赡养老母,拒绝了严仲子的厚礼。

    后来聂政的母亲离世,聂政在安葬母亲之后,对严仲子说自己本来是市井之徒,而严仲子作为“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此番礼遇,聂政自然要回报,因此他“将为知己者用”,誓死报答严仲子。

    铮!铮!

    忽然两声激昂的琴音响起,好似一把利剑刺破了之前的舒缓,一下子将气氛拉入了杀伐之中。

    王庸十指跃动的频率也越来越快,每一下琴弦的摩擦都带着一股子悲愤跟不平。这种手法其实在古筝弹奏上是大忌,因为很容易失音,也容易损坏琴弦。

    但是说不出为什么,王庸此番举动却让幕君觉得十分自然,完全没有一丝的不适之感。

    幕君睁大眼睛盯着王庸,想要从王庸的身上摸索到一些诀窍。广陵散的曲子她听过太多遍了,听上一个音节就能知道下一个,完全没必要再细听。

    只是她还没观察到什么,忽然就怔住了。

    因为王庸弹奏的曲声蓦然变了,跟她所学的有些不一样。

    “难道是失误了?还是说记错了谱子?”幕君疑惑的想着。

    可看王庸表情,完全没有一丝慌乱。一切自然,好像理应如此。

    “不对,偏离的越多了。”幕君又听一段,更加疑惑。

    嗡!忽然王庸手指频率再次加速,琴音一下子快了起来,不大像是广陵散的凝重意味,反倒是有些《酒狂》的癫狂。

    “这也能弹串了?”幕君只觉好气又好笑。

    《酒狂》也是一首名曲,跟《广陵散》不相上下。但是她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能把这两个曲子弹串了的。

    可是再听一会,幕君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她忽然从这串了的音符里听出来一股莫名的感觉。

    她眼前好像浮现了一幅画面,一个披头散发的男人手里提着酒葫芦,衣带当风,正行走于繁华的街道上。

    他疯疯癫癫,醉态酩酊,惹来不少路人的谩骂。

    可他无动于衷,尽管喝着酒,啸着歌,一路往王城而去。

    明知是死,却一往无悔。

    这,就是向死而生!

    幕君深吸一口气,她明白了,王庸这不是弹串了,而是故意混编起来让整个曲子感情更加丰富细腻。

    果然下一秒王庸就回到了《广陵散》上,冷冽的杀机将之前的酒疯张狂全都消弭,聂政却是已经踏入了侠累的府中,站在了侠累的身前。

    轻松如杀猪屠狗,聂政的剑刺出,混合着酒水捅破了侠累的心脏。

    侠累就像是一只被屠戮的猪,哀鸣着摔倒在台阶上。

    而《史记》在描写这一段的时候,只用了寥寥十四个字,却将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描绘的淋漓尽致。

    “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杀死侠累,王庸的琴声骤然一缓,快意与悲愤在同一时间传达出来,让幕君情不自禁张大了嘴。

    因为她知道聂政接下来的命运。

    割面,剜眼,剖腹。

    聂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而连累严仲子。后聂政被暴尸于市,可无人认得他。韩国国君以百金悬赏提供线索的人。

    幕君想到这里,蓦然心头涌起一股难言的情绪,只觉有什么堵塞住了心头、喉咙、鼻孔,让她想哭却哭不出来。只觉满满的悲怆萦绕脑海,情绪被王庸的琴音带着不断盘旋,久久不落。

    幕君熟知《广陵散》的背景故事,她由此反应实属正常。

    而让人奇怪的是,台下的顾客们竟然也都神色肃怆然,好像是也看到了同样的画面。

    实际上他们连聂政这两字都不可能认识的。

    幕君却不知道,台下这些外国人眼里的画面跟她截然不同。

    他们看到的也因人而异,有人看到兵临城下的悲歌,有人看到主动走向死亡的义无反顾,有人看到陷入绝境的骑兵慷慨陈词,还有人看到在历史长河中摇摇欲坠,却硬是不灭的家族传承……

    幕君终于忍不住,眼中迸出一抹泪花。

    她蓦然想到了故事里的另外一个女人,聂荣。

    聂荣是聂政的姐姐,她听说有刺客刺杀了韩相而被暴尸街头,就怀疑是自己的弟弟聂政所为,于是聂荣立即动身到韩国去探询究竟。聂荣到达聂政的暴尸之处后,认出了自己的弟弟,大哭。聂荣对围观者说:“这是我的弟弟聂政,他受了严仲子重托来刺杀侠累。为了避免株连我,竟然自破面相。我不能连累聂政的声名啊。”然后聂荣哀恸而死。

    而聂荣这番话虽然违背了聂政的初衷,使得聂政跟严仲子的关系暴露。但是这个不惜一死的姐姐在乎的,根本不是什么严仲子的安全,她要用自己的性命为弟弟留下一个名号,让聂政成为“以列其名”的刺客。

    事实证明聂荣做到了,聂政几乎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刺客义士。就连几岁的小孩子都能说出聂政的名字。

    只是却没人知道,在那个名字的背后,还有一个女人。

    整首曲子里,无论是聂政,还是聂荣,亦或传唱了最后一曲真本《广陵散》的嵇康,最终都不可避免死去。

    可在他们死亡的身后,却有着堪比“生”的不朽与铿锵。

    琴音渐渐放缓,进入了收尾阶段。

    这个阶段的曲子王庸弹出来的又有不同。不是一味的沉湎怀念,而是哀而不伤的生之信念,是一种即使跌入死境依然百折不挠的坚定。

    一如那些忙碌一生只为“活着”的劳苦大众。

    王庸的《广陵散》,弹奏出了“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

    在幕君眼里,王庸不像是一个演奏者,更像是一个有着浓郁家国情怀的大儒。

    他为屠狗辈的壮烈而赞叹,为文人士子的坚贞而叹息,更为天下“向死而生”的底层民众振臂高呼。

    手掌摊平,压弦,起身。

    王庸一句话都没说,径自下台。

    他眼中闪动着的是笃定,一曲《广陵散》让他信仰更加坚定。

    这首改编过的曲子来源于王庸爷爷,王鸿瑾对于音律也只是粗通,古筝、古琴弹得都只是堪堪入门级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