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放心,臣就是有一万个胆子,也绝不敢违逆皇上的旨意。”骆养性马上跪地扣头,表明自己的态度。
然后骆养性又对薛文周和解学龙说道,若不是京城的事务繁忙,他都要亲自护送两位大人前往浙江。等二位定好了行程,知会一声,他派一名手下陪同前往,一方面带去自己的指示,另一方面也算是替双方做个引见,便于日后的沟通。
二人连忙谦逊一番,也顺便表达了谢意。大明王朝虽然文贵武贱,可眼下自己毕竟只是个七品,而骆养性不仅高居正三品,而且还是皇帝陛下眼前的红人儿,这是二人无论如何也不敢僭越的。况且此后就等于同为皇帝陛下的马前卒,彼此客气也是应有之意。
至此,薛文周和解学龙二人已经完全明白,皇帝陛下这是不惜动用武力,也要确保民记的发展。换句话说,皇帝陛下“与民争利”的心已经坚不可摧。之所以没有大张旗鼓地广而告之,而是只干不说,更是显示了置朝廷衮衮诸公的非议于不顾,一定要成功的决心。
如果此前二人还有那么一点点顾虑的话,此刻已经荡然无存。二人对望了一眼,互相用目光鼓励一番。他们都明白此时自己已无退路,只有戮力向前,为大明王朝开拓出一番“钱景”,也为自己开拓出锦绣前程。
虽然此后的事情,都是薛文周和解学龙二人出面洽谈,再未与那位王爷见面,可任大华已经认定这个王爷不一般,而且也体会到了对方合作的诚意。
任大华此次京城之行,本来只是瞻仰大明的繁华,因此随身携带的银两有数。诸事谈妥之后,任大华就要返回澳门,从船上取了协议拟定中的首笔款项五万两白银之后,他会直接奔赴扬州,交付给民记货栈。
但是在离别京城之前,任大华却提出了一个比较意外的要求,他要两位双胞胎妹妹留在京城,托付给合作方照顾。他的理由是,自己这一趟来回要轻车简从,不比来时的安步当车优哉游哉走马观花,因此携带着女眷多有不便。
其实任大华这也是在表达一种诚意,生怕对方怀疑自己一去不复返,留下两位妹妹以做质押。当然了,京城至澳门往返何止千里,任大华一路之上都得晓行夜宿,不便携带女眷也确是情有可原。
两者兼而有之,皇帝陛下也不好拒绝。
好在自从自己入宫登基之后,信王府几乎闲置,只是留有十数人洒扫庭院。此时只要拿出一处院落,加派人手彻底打扫一番,安置两位女眷也并非难事。
。。。
………………………………
第74章 太监何必难为太监1
商业一途,至此只算草就。后续尚有诸多未尽事宜,肯定也要不时予以补偿和完善。
好在薛文周和解学龙两人也算能吏,虽然并非经商出身,可他们脑子好使,学起来也是很快。只要他们的态度坚定,朝廷再给予强大的支持,虽然不敢说近期即可收功,其势已经不可阻挡。
但是,皇帝陛下也不会天真地以为,发展并且控制了王朝的经济之后,一切就都万事大吉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支撑和保护,一个富有的大明,只能更加激起觊觎之心。不要说辽东那边尚有虎狼之辈等待王者之师的剿灭,就是王朝内部的那些世家大族,也不会心甘情愿地舍弃已然落入囊中的利益。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前世的至理名言,皇帝陛下怎能忘记。
况且对于皇帝陛下所面临的这个时代来说,就是说大明王朝已经危在旦夕也并不为过,因此,另外的“那一手”尤其要强硬无比。套用前世的另一句明言,那就是:武力不是万能的,可没有武力那是万万不能。
————
皇帝陛下本人思想方面的准备已经足够,可说到治下的实际情况,则不免更令人气沮。
经过多日的明察暗访,曹化淳对于工部的军器局和内监的兵仗局的考察已经结束。可考察的结果,却只能令曹化淳两手一摊——无可奈何。
其实,与军队行伍有关的衙门,在工部并非只有军器局,另外的营缮所和盔甲厂(旧鞍辔局)也都相应的职司。不用细琢磨,仅从字面上就知道这营缮所的一项要务,就是负责军队的营房建设和维修,鞍辔局就是负责大明骑兵的装备。这些衙门负责大明王朝的军器营伍器具的制造,军服、盔甲、弩箭弓矢等等都有专门的职司督造,然后转交兵部的武库司。
大明王朝每年都有数十万两白银投入到军器制造,但是其中产出精良者,十不居一,绝大多数都是粗制滥造,更有分发至军前的刀枪,在兵士训练时就自行折断的事情发生。
如此的笑话并非一桩,如此的粗制滥造也并非今日才有。若是不加以整顿的话,也不会止于今日。大明王朝的将士就是使用如此不堪的兵器上阵厮杀,说来很是难以令人相信。
内监的兵仗局也是大同小异,上下贪腐成性狼狈为奸,鲜有为朝廷顾念之人。
曹化淳本来以为自己可凭借这次为皇帝陛下荐贤的机会,多少能够有所收益。实在不成,放出些大大的交情也未尝不可。反正他们不敢给自己空头支票,不虞兑现成空。
可平时看起来都是人五人六的家伙,背地里却是一点儿人事儿都不干。所以,就算是他们上赶着巴结,就他们那样只知寻机贪腐的恶劣不堪的习气,就是奉上再厚的大礼,曹化淳也不敢生受。
如果皇帝陛下要启用军器局和兵仗局,看来只有另起炉灶、或者将所有的大小官吏尽数撤换,方才可堪任用。
对于大明王朝官吏的**,皇帝陛下心中已有成见,也并没有感到意外,可知道它**,却没有料到却是如此的不堪。曹化淳为人也算老成,很多时候做事都不为己甚,对人对事也都留有余地。
皇帝陛下对此是知道的,也没有丝毫要责怪曹化淳的意思。这都是无可奈何之举,“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摆在那儿不是。
所以,皇帝陛下也知道,只要是能够过得去,曹化淳绝对不会如此一竿子就打死了所有的鱼。曹化淳现在之所以抡起了竹竿,再也不留有余地,实在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想过要留有余地。
既然如此,那可就别怪皇帝陛下不客气了。
————
内府供应库分十库:甲字库掌贮银硃,黄丹,乌梅,藤黄,水银诸物。乙字库掌贮奏本等纸。丙字库掌贮丝绵,布匹。丁字库掌贮生漆,桐油等物。戊字库掌贮所解弓箭,盔甲等物。承运库掌贮黄白生绢。广盈库掌贮纱罗诸帛匹。广惠库掌造贮巾帕,梳笼、刷抿、钱贯、钞锭之类。赃罚库掌没入官物;盔甲厂(即旧鞍辔局),掌造军器;安民厂(旧名王恭厂),设掌厂太监1员,掌造铳炮、火药之类。
王德化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的手下,因此才得到这次巡查内府供应库的差事。
这样的抽查,每年都有数次,可基本都是走过场,只要及时塞上常例规定的红包,基本也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内府供应库设掌印太监1员,司钥库也是设掌印太监1员,这两人就是内府库的两位当家人。
今天有人来巡查库房,是昨天就得到的消息,来的人是王德化,也是昨天就已经知晓。唯一不知道的,就是这个王德化会在什么时间来。
什么时间来,其实也是无所谓的,不过此前的历次抽查,大多总在午时(中午11时至13时)之前。来了之后先寒暄一番,然后再像模像样地巡视一圈,总之很快的,整个过程下来,最多用去一个时辰就会结束。
午饭大概在午未之间,大多是叫了饭菜回来吃而不是去外面的饭庄,这也是显示着勤于王事不是。
酒是一定要喝点儿的,要不然中途或结束的时候,塞红包就多少会有些尴尬。然后就无事了,如果愿意玩儿一会,就随便找个地方耍起来。
因此,两位掌印太监一边唠着闲嗑,一边等着。
时间也基本还是那个点儿,王德化带领着三个太监来到了。
“时候不早了,咱们开始吧,”令人稍感意外的是,王德化对于两位掌印太监的寒暄并不太热心接口,而是冷冷地打过招呼之后,就直接要开始查库。
“行,今天还不是你说了算,”嘴里应着,笑容却已是僵硬,心里也不由有些异样的感觉。
“今天就看一下甲字库和盔甲厂吧,”王德化似乎与同来的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