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哉大明-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皇帝陛下对此却感到非常满意。不仅是因为薛文周的确年富力强,思维敏捷,而且正七品的给事中也有极大的上升空间。有了这个上升空间,就不用担心薛文周不勇于任事。

    皇帝陛下感到满意的是,朝廷中终于有了正气儿,他希望由此开始,党争或可偃旗息鼓。大明王朝不缺乏能吏,缺乏的是正气儿。只要摒弃门户之争,大明王朝还是充满战斗力的。

    另外还有一名贤才,却是皇帝陛下亲自拔擢。

    解学龙是万历十三(1585)年生人,字石帆,他是扬州兴化人。在万历四十(1613)年高中进士。他满腹经纶、情情刚烈。天启年间,任刑科给事中,通晓政务,上言边防、兵饷、屯垦、兴国大事等多切中时弊。他曾提出“裁冗吏”等建议,所议近乎体制改革的主张。他历任户、刑科给事中、太常少卿、太仆卿等职,履历丰富。

    他仅比薛文周大四岁,也是四十上下的年纪,不缺乏为官的经验,精力方面肯定能够保证胜任皇帝陛下的委任。

    皇帝陛下翻阅朝中大臣往年奏章时,数次见到解学龙所上的条陈,觉得他的建言还是满有建设性的,因此慧眼识才,要将两人做为第一批人才首先招致麾下。

    这两人都是胸怀大志之人,只是此前苦于难遇明主,因此不得已蛰伏至今。给事中是正七品,基本属于群臣之最下层。如今得蒙皇帝陛下慧眼识才,得堪大用,实为奇遇。两人也是摩拳擦掌,要为皇帝陛下建功立业,也为自己的后代子孙挣下不世的功勋。

    但是,当两人听说,皇帝陛下是要他们去与一名胡商打交道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着很大的抵触。

    朝廷不应与民争利,似乎已经成为所有文武的共识。好像所有负责为朝廷征收赋税的举措都是备受指摘,所有为朝廷征收赋税的吏胥都成为穷凶极恶之人。可若不是他们,朝廷如何供养众多的官员,如何支应边军的费用。

    这还是维持朝廷正常运转的费用,若是朝廷没有这些收入,大明王朝也根本无法立足。

    说起来似乎朝中文臣武将都是正人君子,可别说是要他们杜绝贪腐和收受贿赂,只是要缩减他们的俸禄,无异于与虎谋皮,少一分一毫他们都要叫苦连天。不与民争利,他们占据的利益还少吗?家有良田千亩万亩,却不纳一分赋税,余财投入商业盈利,朝廷若要收商税就是与民争利,真是恬不知耻!

    “朕招你们来,是要你们为朝廷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而不是来显示清高的。若是觉得自己不能胜任,朕也可另择他人,”皇帝陛下觉得机会已经摆在他们面前,怎么做就看他们自己的选择了。

    朝廷不仅要涉足商业领域,而且此后还要力争渗透至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想到此处,“国家资本主义”这几个字在皇帝陛下的大脑中若隐若现。

    其实薛文周和解学龙都不是冥顽不化之人,这些道理他们都是明白的。可因为事出突然,因此得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最为关键的是,现在朝中局势实在难明,阉党中坚已经彻底毁灭,皇帝陛下虽然网开一面,没有针对其他阉党余孽痛施杀手,可阉党充其量也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而本来这是东林党的一个非常好的东山再起的机会,可看目前的形势,至少有着死而不僵的死对头阉党存在,东林党就实在没有做大的可能。

    即便有朝一日东林党能够重新崛起,可两人在东林党内本来也只算是敬陪末座,身前还有那么多老资格的前辈……出头之日也很难寻觅。

    其实,决定不难做出,因为选项只有一个,只有放弃和接受的区别。而放弃无异于与大明王朝皇帝陛下划清了界限,这可是自绝于大明王朝皇帝陛下,就等于把自己的将来太不当回事儿了,那后果……真是不敢想象。

    因此,结果不言而喻,薛文周和解学龙非常自然地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因为这是大势所趋,不是他们所能左右的。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二人还要为自己当时成为首批幸运儿感到庆幸,为自己当初明智的选择感到荣幸。

    此后二人也是竭尽所能,为大明王朝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皇帝陛下也没有亏待二人。短短几年之后,新成立的商部就以二人为首。

    从正七品的给事中在几年时间之内,一跃而为正二品的朝廷大员,也算是开创了大明王朝官员升迁的先河,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夸耀的事情。

    。。。
………………………………

第73章 启动商帆

    这个时代的海外贸易,大明输出的货物,主要是以丝绸和瓷器为主。而这两样东西,也大多盛产于南方。解学龙祖籍扬州兴化,族中人脉很是旺盛,其中本有许多从事这两个行业。

    但是,整个解家一族,地位最是显赫者,也无非解学龙这个给事中。凭借这个“实力”,在那些贩夫走卒和泥腿子面前是足够威风的,可若想跻身士绅大族,还缺乏其他过硬的“软实力”。

    再加上资金方面的问题,以及族中尚未出现一个可以登高一呼的有足够号召力的带头人,因此扬州解家绝大多数都是小规模经营,基本就是南方世家大族的附庸。

    这本是一个弱势,可皇帝陛下却认为,解家的潜力也是巨大。他当初选择解学龙为大明王朝商业的开拓者,不能不说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薛文周和解学龙与任大华见面详谈了几次,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由任大华提供资金,二人、或者大明王朝组织人员,负责为其提供足够的货源。

    当然了,因为现阶段的条件尚未成熟,大明王朝还不易堂而皇之地参与其中。而在一段时间之内,也不可能**建立起多么大的作坊,因此出口货源还是从各个小作坊那里收集。

    只要手里有了沉甸甸的银子,买东西应该不是难事儿吧。但是,以何种名义去小作坊那里收购货源,的确是个问题。

    皇帝陛下雄心壮志,不会甘心局促于小打小闹,他是开一番大场面出来的。因此,为今后宏伟的发展大计考虑,自然不易以某个个人的名义进行。那样有着很多弊端,有着很多窒碍,不利于将来的大场面的铺开。

    朝廷的这个招牌倒是过硬,可恐怕不等正式亮相,诋毁弹劾就会纷至沓来。别说要大展宏图了,光是应付朝中的交相弹劾,也会令人精疲力竭。

    二人苦思不得其解,只好请示皇帝陛下。

    其实皇帝陛下也正在为此事愁思多日,前一天晚上总算是有了一定眉目。所以就是二人不主动求见,散朝后皇帝陛下也会打发人去请二位过来的。

    皇帝陛下的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也很直接,就是成立一个货栈。货栈的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做民记货栈。

    这个时代的商业,大多是以家族为根本的,因此所用招牌也是以家族姓氏为标记,什么“徐记米铺”、“王记杂货”什么的,满大街都是。

    虽然自古至今,民姓没有出过什么名人,可也的确是个姓氏,因此以“民记”做为招牌,也还说的过去。只是薛文周和解学龙两人起初有些不明所以,大概是皇帝陛下有民姓的故人,用在此处以资纪念吧。而几年之后,二人才算是对这个“民记”招牌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民记货栈只是起步时所用,等实力雄壮买卖扩大之后,还要升级为民记商行。另外随着大明王朝触角的不断延伸,或许还要有“民记钱庄”、“民记粮行”等等名头出现。这些都是皇帝陛下心里在默默盘算,此时却无必要对二人明言。

    此外,皇帝陛下还嘱咐薛文周和解学龙二人,暂时不易抛头露面,或可扶持解家子弟以及其他熟悉当地情况和市场行情的专业人士做为掮客,二人可在幕后操纵。

    但是,开始即如此谨慎,并非示弱,也不是畏首畏尾,而是要稳扎稳打,先把脚步走扎实了再论其他。

    皇帝陛下立即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招来,当面向他交代,要他指示浙江锦衣卫分部,对民记货栈要暗中加以保护,若有必要,京城的锦衣卫也要随程卫护,以确保民记的经营不受意外因素干扰。

    紧接着,皇帝陛下还对薛文周和解学龙说道,如若浙江锦衣卫配合不利,二人可向指挥使骆养性据实以告,如若骆养性瞻徇敷衍,那就直接向朕禀告。

    “皇上放心,臣就是有一万个胆子,也绝不敢违逆皇上的旨意。”骆养性马上跪地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