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哉大明-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第159章 天子嘱托

    不知侥幸逃离纵火现场的高迎祥等人,如何才能逃离陕西数百万父老乡亲的怒火。

    我们将拭目以待。

    延安府安塞县的这次纵火事件,造成了三处棚屋烧毁倒塌,近三十名流民受伤的后果,幸好没有出现人员死亡的情况。伤者中,大部分是因为拥挤倒地而造成的踩踏伤,少部分是烧灼伤,但好在都不是多么严重,稍微加以治疗就可恢复。

    但是,虽然造成的损失和伤害不是多么严重,可其影响却是极其恶劣。

    这是自朝廷在陕西实行赈灾以来,发生的第一起蓄意破坏事件。如果不加以严厉的制止,恐怕效尤者众矣。

    因为此前钦差大臣徐光启,会同陕西布政使司、陕西按察使司以及陕西都指挥使司等衙门,共同行文府、县及卫所、巡检司等,若发生与赈灾有关的事情,各级衙门等必须及时如实上报。若因迟报、瞒报、假报而导致朝廷赈灾大业更大的损失,朝廷定当严厉查办,绝不姑息。

    因此,安塞县衙接到本县流民安置点发生了纵火事件之后,连夜就向延安府派出了折差。延安府接到安塞县的报警之后,也是不敢耽搁,立即向西安府的陕西布政使司衙门,和在凤翔府凤翔县的钦差大臣徐光启派出了折差。

    皇帝陛下知道这是朝廷以工代赈的策略见效,流贼中很多人返乡耕种,致使流寇贼心不稳,穷凶极恶之下才施以骚扰恐吓之举。尤其是朝廷在凤翔县杜阳山和雍山开展的“强硬的”招抚之策,更是令他们惶惶不可终日。

    安塞县的流民开荒点遭受流贼的袭击事件,虽然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财物也受到了一些损失,可从一个侧面也说明朝廷的策略是对头的,且已经收到实效。

    但是,若不能及时地予以坚决的打击做为回应,恐怕那些顽固流贼会更加嚣张,更加肆无忌惮,受到骚扰的就不止这一个流民安置点,也不会是安塞一县,蠢蠢欲动的就不止高迎祥一股流贼,辛辛苦苦换来的大好局面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随之发生反复。

    皇帝陛下一边洗漱,一边听取了安塞县的汇报。

    虽然他心里早就隐约有些担心,可没想到事情发生的如此之快。可既然发生了,就要面对,没有必要怨天尤人,采取坚决的措施回应就是了。

    用刚从井中打上了的、尚有地温的井水洗完了脸之后,皇帝陛下将布巾往水盆里一丢,对在身边伺候的张玉说道:“去,把他们都叫过来吧,”

    张玉知道皇帝陛下嘴里的“他们”,指的是徐光启和孙传庭。可他答应一声,却并不急于转身离开,而是低声地说道:“皇上,好歹先吃点东西,要不这大冷的天气,肚里空着可要不舒服了,”

    “他们也还没有……”话说到半截,皇帝陛下马上醒悟过来,至少在这个院子里,他不动筷子,别人谁敢先端饭碗啊,一念至此,他又马上说道:“要不这样,叫他们干脆都端到这里来吧,多预备一些热粥,馒头咸菜也多上一些,再把他们都叫过来,”

    张玉答应一声,转身出去安排。他自然分得清,皇帝陛下嘴里的前一个“他们”是指的厨房,后一个“他们”指的就是那两位大臣。

    一边吃饭一边讨论政事的方式,徐光启是不陌生的。因为自从到达陕西之后,每天的事务实在繁多,因此每顿饭他几乎都是如此。

    可孙传庭却是第一次见识皇帝陛下勤政如斯。可更让他大感意外的是,做为大明王朝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饮馔竟是如此的简单,简单到说是敷衍潦草也不为过。

    两大盘馒头倒是雪白且是新蒸,四碟陕西特有的酱菜权当佳肴,最奢侈、最令人炫目的,也不过是十数个陕西人俗称的白煮鸡子儿。

    就是这些东西,把一张八仙桌摆的满满的。旁边还有一锅热气腾腾的米粥。

    如此简陋,不要说是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就是孙传庭这个赋闲在家的前五品郎中,平日的饮食也不至于如此潦草。

    最不能接受的还是过程。徐光启进来之后,在皇帝陛下的“免礼免礼”的劝阻下,只是叩了一个头,就坐在了桌边,竟然是与皇帝陛下同案而食。

    等皇帝陛下拿起筷子之后,也随即伸手拿起了一个馒头。孙传庭照着徐光启的样子,给皇帝陛下行过礼之后,侧着身子坐在桌边。君臣众人一边听取安塞的汇报,一边开始进食。

    皇帝陛下顺手拿过一个鸡蛋,在桌边“叭儿叭儿”有声地击碎蛋壳,然后他似乎又发现了什么,又再次将手伸向了盛着鸡子儿的盘子,“叭儿叭儿”两声之后,分别竖在了徐光启和孙传庭的面前,嘴里还说道:“来,一人两个,不能多吃啊,”说完之后,自己似乎也觉得有些不太合适,只得“哈哈”笑了两声,权且做为遮脸儿之用。

    皇帝陛下富有四海……哦,虽然这“四海”已经非常接近千疮百孔了,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徐光启在陕西这段时间,基本也都是这样的饭食,因此他也只是稍感诧异。可他一想到皇帝陛下在来往的文字间表现出的一贯作风,也并没有感到多么意外。此刻闻听皇帝陛下如此“吝啬”,老大人徐光启也不禁莞尔。

    但是,孙传庭不仅刚刚到达陕西,此前也从未与当今皇帝陛下有过任何只言片语的“接触”,因此不免显得有些扭捏,手脚也不知如何处置才好。

    一餐早饭,能与皇帝陛下同案而食,应该算得上是无上荣耀,本来很可以做为回乡炫耀的资本。可若说起这所食的内容吗……不提也罢。

    孙传庭后来得知,刚开始的时候,本来陕西地方官员是准备了丰盛的食物的,每日也是一大帮子人都来陪侍左右。

    可皇帝陛下很不高兴,他说:“难道你们就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嘛,朕如果有事情,肯定会招呼你们,平时就不要这样了,该干嘛的就干嘛去……朕将陕西的数百万黎民交给尔等,是要尔等实心对待的,如果……”

    此后,陕西地方官就不再侍候在皇帝陛下身边了。

    。。。
………………………………

第160章 局势分析

    皇帝陛下不喜阿谀,不喜逢迎,甚至达到了痛恨的程度。很快的,陕西官场了解到这种情况后,马上就做了鸟兽散,竟然瞬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其实,这何尝不是另一种逢迎与阿谀,只是皇帝陛下一时也无法计较而已。

    虽然衙门中的大老爷自己不敢有事没事地在皇帝陛下面前晃悠,可毕竟皇帝陛下也有很多事情要交代下去,如果因为讯息传递不及时而耽误了朝廷的大事,那也是不可饶恕的。

    因此,各衙门就变换了另一种方式,都派了一两名腿脚利索、办事伶俐的听差,专门在周家大院中附近游荡,随时待命。

    皇帝陛下知道后,觉得也是很有必要。可每天总有那么些人在驻跸之地伸头探脑地窥视也总不是那么回事啊,因此就在周家大院中,单劈了一个小院,让那些听差安营扎寨,以备皇帝陛下随时的差委和咨询。

    其实,这些听差虽然名义上是候旨,可还有一个任务更为重要。那就是随时将皇帝陛下的动向、尤其是喜怒哀乐等,都要及时地传递给自己的大老爷。若是出现不利于自家大老爷的事情发生,也好及时化解。即使一时无法化解,那也得准备好说辞,最起码以便自己脱身。

    皇帝陛下对此是心知肚明,起先也很是恼怒,怪他们的心思都用到了这种地方。但官场就是如此,积习已久,并非朝夕间可以完全更改和扭转的了的。况且周围有了这些人的存在,对自己了解当地各方面的情况确实也是一个方便,所以对此也就默认下来。

    两个馒头、两个鸡子儿、外加一碗稀粥下肚,安塞县的汇报也刚好结束。

    皇帝陛下与众人移到另一间屋子,针对此事开始进行商讨。所谓御前会商,虽然显得潦草,可众人也都不以为意。

    其实,最基本的对策是没有商讨的余地的。针对此种破坏行为,必须予以最严厉的打击,若不然朝廷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就会毁于一旦。

    虽然如此就不免要一番大动干戈,也肯定要大费手脚。可因为陕西的赈灾是目前朝廷所全力经营,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得来不易,必须全力以赴予以保证。所以,即便明知道要费一番手脚,朝廷也是在所不惜。

    所要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