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哉大明-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皇帝陛下也知道,只是温情脉脉,只是温温然煦煦然的说教,肯定也不是治理一国之善法。

    “不教而诛谓之贼”,总要事前讲清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做了就要吃板子,哪些事情做了甚至还得要杀头……如此也不敢保证每个人都能服从教化,因此,朝廷也还要准备好一些手段,好对付那些“教而不化”者。

    反正皇帝陛下的心里非常清楚,从山头上下来的这些流民(姑且以山头流民称之),与早前那些即使穷困也苦守家乡、后来参与朝廷赈灾的流民(姑且以田间流民称之)相比,两者本质上是有着相当大的区别的。

    山头流民若是以极少的数量、以分散的形式掺和到田间流民中间去,在“河蟹”的气氛中,或许能够被同化,或许因“氛围”不足而保持暂时的“低调做人”。可若是掺和的数量大一些,或遇有内部的或外部的风潮发生,一切就都不可预知,局部的局势失控也就在所难免。

    简单一句话,只要是有可能的情况下,就不要将这些山头流民与田间流民混杂到一起。

    而对付山头流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杀,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可这又岂是为政者、上位者可轻言及的。若真是到了那种地步,那些为政者和上位者就要仔细考虑,自己此前是否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另外一种办法,就是用,去其顽劣用之所长。这才是为政者、上位者应该采取的策略,也是展示为政者、上位者雄才大略的地方。

    因此,那一直存在于纸面上的编练新军的计划,看来是不得不提前实施了。或者,部分实施。

    不过,好在开始的阶段,数量不会很多,所需用的资金也不会多么庞大,稍微挪借一些、提前预支一些,应该就可以满足。

    要说到编练新军具体的实施方略,即便皇帝陛下有着近四百多年的见识,恐怕也要主动让贤了。

    这让皇帝陛下都要主动让贤的人,自然无疑就是徐光启。

    徐光启可是这一时期的大家,前面曾经提及,现就不再赘述。但他的“以农业为富国之本,以正兵为强国之本”的治国方针,实在不容轻忽。

    早在刚刚被选考为翰林院庶吉士时,徐光启便在《拟上安边御虏疏》中提出了“设置险阻、整顿车马、储备军事器械、打造将帅之才、训练戎卒、严格制度、赏罚分明”

    但他虽然提及了上述各点,可也认为这些都不过是“世俗之谈,国家的想法”,是最起码的条件。

    他御敌疏的中心内容则是求精与责实。一旦求精,就有深谋远虑的人互相学习,不随时间逝去;一旦责成事实,就会忠君爱国之士为国家考虑,十倍于贾谊也未尝不可。

    徐光启还大力宣扬管仲“八无敌”,那就是材料、工艺、武器、选兵、军队的政教素质、练兵、情报、指挥。另外还有晁错的“四预敌”,即为器械不利、选兵不当、将不知兵、君不择将”。

    做到“八无敌”,即可无敌于天下,如果是“四预敌”则兵无不败。

    对于这些古代先贤传承下来的人文精华,皇帝陛下是姑妄听之的。原因就是世易时移,千年前先进的东西,此时未必就能依然发挥效用,也许会,也许就不会,不可一概而论,总要经过实际的检验才能作数。

    徐光启提倡的“求精”与“责实”,他还是大为推崇的。

    编练新军全面细致的工作,因为集两世之经验,都未曾涉及,因此皇帝陛下就从未打算置啄。可关于“求精”与“责实”,他还是力主贯彻为实际的、可操作的措施。

    关于“责实”,皇帝陛下是这样落实到实际的:新兵招收进来之后,第一个训练项目就是十里地的全副武装越野跑,而且是在一定的时限之内必须完成。按时完成的,可以成为新兵中的一员,未能按时完成的,给予一次机会,在一定的时间之内重新训练,考核还不合格,予以辞退。

    至于如何训练,距离如何近至远,时间如何从多到少……等等问题,由徐光启等人,根据大明王朝军队现有水平和军兵的素质,去研究、去设定。

    而“求精”却要复杂、庞杂、混杂的多。

    其实,刚刚听到“求精”两字时,皇帝陛下大脑中立即自动闪现的,就是“参谋”两字。要说这两个词既不同根,也不押韵,至于如何就能令皇帝陛下产生了联想,这实在是不解之谜。对此,就连皇帝陛下本人,都是不明所以。

    不管如何称呼,其实质还是一样一样的,这样的机构,从隋唐时期就已经设置。

    兵部职方司,全称为兵部职方清吏司,职责是掌理各省之舆图(地图)、武职官之叙功、核过、赏罚、抚恤及军旅之检阅、考验等事。

    职方司是大明王朝兵部衙门的一个办事机构,类似于后世的总参谋部,长官是兵部郎中,下设从五品员外郎和六品主事,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军事态势作出判断,拟定军事计划,进行军事统筹等等诸事。

    职方司主事有两人,职责主要是提供军事地图,行军路线以及途中的便道架设,还有预警防护和组织居民提供行军保障以及撤退事宜等。

    这个衙门本来应该最是繁忙,不要说其他,只是这“掌理各省之舆图”,就绝非冷衙闲曹。

    。。。
………………………………

第144章 总参雏形2

    按照皇帝陛下的理解,所谓“掌理”,也绝非“保管”的同义词,而是重在一个“理”字,是“整理”的“理”。

    虽说这个时代距离那个“拆迁”时代尚有数百年时间,可为了便于人们缅怀太祖时期的旧貌,也不用二百多年来刻意保持吧!要想用于瞻仰也不是不可以,不如就单独弄那么几间屋子存放起来,至于使用嘛……对不起,敬谢不敏。

    不错,就是二百多年、接近三百年的时光。大明王朝兵部职方清吏司所保有的各省舆图,还是太祖时期的旧物。而且山川河流与城郭的距离方位等,谬误之处比比皆是,有的误差甚至达数十里。

    这种状况,本来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可是,皇帝陛下了解了实际情况之后,不由得……暗自劝慰自己,还是再忍忍吧!

    不要说别的,就是一张小小的一省舆图,若是要重新绘制一番,测量的工具和技术手段方面无法弥补的缺憾暂且不表,单只这所需的经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这还是一个地区、一个省份,若是大明王朝所有版图内的地区都要这么重新来一遍,那估计所需的投入,与打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差相仿佛。

    唉,钱钱钱!真是应了那一世的那句话:钱不是万能的,可离了钱是万万不能。

    要想动用大笔的款项,目前来看是不太实际。可一切若都等到万事俱备之时再行着手,那又缓不济急。

    无奈之下,皇帝陛下只能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先草就,小规模设立,以后待财政能够允许,再予以扩大。

    其实,根据徐光启的保荐,加上皇帝陛下大脑中的残存印象,以及最近一段时间自己实际了解,皇帝陛下已经预定了两个人员,做为此后兵部的主干。

    洪承畴以三十五六岁的年纪而任一省参政,可谓是一时牛人。而老天似乎不能让其一人独美,又造就了另一位牛人分其光芒。

    与其同样牛气冲天、甚至更具年龄优势的,是一位年近二十七岁的知府。

    卢象升是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祖父为知县,父为秀才。他幼时潜心经史,喜习骑射,虽然是江南的文人,但天赋异禀,明史载:“象升白皙而臞,膊独骨,负殊力。”天启二年(1622年)高中进士,天启七年即任大名府知府,是年他刚刚二十七岁。

    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的大名府可是赫赫有名,而卢象升能够以未满三十的年纪就荣膺重任,所凭藉的可不仅仅是后台或奥援。不管在哪一世,皇帝陛下相信,“站队”之说绝对确有其事,可若是扶不起的阿斗,也绝对得不到重用。因此,卢象升能够坐上大名府知府的位子,本身所具备的才干,也得是可堪重用。

    而难能可贵的是,在他任大名府知府之初,阉党尚未崩塌,许多地方为了谄媚魏忠贤,纷纷为其建造生祠。大名府也有官员倡议筹建,请卢象升参与,遭到他的严词拒绝。在大名府知府任上,他平抑了多起冤狱,严惩了恶霸、贪官,吏治为之一新。

    相比卢象升,何腾蛟不仅要年长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